[摘? ? 要]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管理會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而目前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存在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相關課程教學內容交叉重疊、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單一,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以完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為抓手轉變教學理念、以創新融合發展的思想推動教學內容的調整、以管理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拉動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校校或校企合作交流的方式打造課程教學團隊等具體策略,進一步推動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 數字經濟;管理會計;教學改革
0? ? ? 引? ? 言
數字經濟是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1],其顯著特征是將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數字經濟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2016年10月,財政部制定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國家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為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深入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2]。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分支,強調信息支持、管理控制和價值增值等創新職能[3]。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面臨海量經濟業務和財務相關數據,如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挖掘,如何有效評估戰略選擇,對企業管理會計人員和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1? ? ?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數字經濟背景下政府將管理會計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2014年《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管理會計理念體系、建成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加強管理會計人才隊伍、提高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繁榮管理會計咨詢服務市場,使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4];隨后,財政部又制定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5];《規劃綱要》則進一步提出大數據、“互聯網+”對管理會計工作的影響,不斷加強管理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在國際管理會計界的地位和影響力,將管理會計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地位[2]。
1.2? ?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滯后于社會需求
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區塊鏈+”與管理會計不斷融合創新發展,形成智慧管理會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價值[6-7]。企業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一定信息技術知識,又精通管理會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與人才培養相對滯后于社會需求,特別是管理會計教學不被重視,其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革創新。
2? ? ? 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
2.1? ?高校忽視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
會計系統在發展中形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財務會計側重核算職能,屬于報賬型會計;管理會計重點強調企業內部管理,屬于經營管理型會計。由于企業會計發展受到“重核算輕管理”思想的影響,管理會計一直滯后于財務會計的發展[8-9]。企業專門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相對較少,高校在管理會計課程的設置也相對薄弱,會計學專業一般設置初級會計、中級會計、高級會計和綜合會計實驗課程,形成比較系統的財務會計課程體系,而管理會計僅設置一門課程,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開設這一課程;而對非會計專業的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設置管理會計這門課程則更少,即使設置學分課時通常只有36-48學時。很顯然,管理會計課程在高校相關專業設置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難滿足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
2.2? ?管理會計與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交叉重疊
管理會計是一門交叉性學科,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雖然各有側重點,但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存在較多的交叉重復,如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在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經濟批量等方面存在交叉;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資金預測、銷售預測、利潤預測、投資決策、經濟批量等方面存在交叉,有些學者建議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并為成本管理會計,同時將管理會計中的財務部分整合到財務管理中[9-10]。課程教學內容的交叉會使相同的知識點在不同課程教學中重復出現,影響學生對各門課程的理解,很難把握相關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最終達不到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造成高校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2.3? ?管理會計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單一
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利用各種教育網絡平臺(大學MOOC、超星、騰訊課堂等)進行線上教學,下半年多數學校轉為線下授課,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教學,其教學方式多以PPT課件展示、教師授課為主,教學內容則以基礎理論和計算分析為主,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考核方式多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其中試卷考試部分通常占總成績的60%-70%,雖然試卷考試能夠考查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但其考核內容存在局限性,試卷題型很難考查學生利用前沿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4? ?管理會計課程的師資團隊建設不足
相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課程體系不健全,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因此,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配備也相對比較薄弱。首先,許多管理會計教師并非管理會計專業出身,也不以管理會計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在其教學和科研方面無法投入過多的精力,更不會過多地關注管理會計的前沿發展,這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從事管理會計教學的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過多的實踐工作經驗,很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認識的脫節,形成“紙上談兵”,對最新的管理會計實踐發展也只能“隔靴撓癢”,達不到教學效果,更無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復合應用型管理會計人員。
3? ? ? 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3.1? ?以完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為抓手轉變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在企業會計“重核算輕管理”的思想指導下,高校經管類專業的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存在普遍不足的問題。隨著近年來財政部多個相關文件的發布,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強對管理會計發展的重視,高校完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的工作也迫在眉睫。對于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應進一步增加管理會計課程的設置,增加管理會計課程相應的學時學分;對于非會計學專業的其他經管類專業應盡量設置管理會計課程,學分盡量安排54學時,拓展學生的管理會計知識,提升學生的管理素養。隨著對管理會計課程設計的改革,逐漸強化“核算管理并重”的會計發展思想,核算是會計工作的基礎,管理會計是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手段,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3.2? ?以創新融合發展的思想推動教學內容的調整
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要體現“創新”的思想,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提高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和管理決策職能。其次,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調整要體現“融合”的思想,融合不僅要體現企業內部財務和業務的有機融合,也要體現上、下游結點企業之間的融合。現代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價值增值、增強競爭優勢,管理會計人員要樹立企業內部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管理的創新思想[11-12]。最后,課程內容改革還要體現“發展”的思想,要求進一步厘清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研究側重點,盡量避免內容體系的交叉重疊,同時,不斷更新管理會計的知識體系,注重管理會計的前沿理論發展,例如戰略管理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等。
3.3? ?以管理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拉動教學模式的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生產經營預測、決策、存貨決策、投資決策、成本管理與控制、業績考核評價等方面;其次,能夠熟練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借助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如借助SPSS、Eviews和Stata等軟件對數據進行銷售量、利潤和資金需求的預測分析;最后,需要管理會計人員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和領導技能,處理好涉及企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和不同環節的經營活動。鑒于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能力需求的變化,需要創新管理會計教學模式,包括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創新,以便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在教學方式上采用“課堂教學+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方式,即學生在課前借助中國大學慕課、超星等教學平臺進行課前自學,課后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改變傳統單一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充分發揮網絡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優勢。在教學考試考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管理會計課程論文的撰寫,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和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感興趣的知識點,查閱相關資料并撰寫課程論文,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發展意識,轉變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學習理念。
3.4? ?以校校、校企之間合作交流的方式打造課程教學團隊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是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沒有高質量的管理會計教學團隊,很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課程教學團隊可以通過教師到相關院校進修學習,開展學校與學校之間管理會計教學教師的學習交流,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對管理會計前沿發展的關注和研究;也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支持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為教學提供第一手的實踐教學材料,增加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的真實、生動和趣味性,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真實案例中去,提高師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4? ? ? 結? ? 語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政府將管理會計上升為國家戰略,企業會計工作由“重核算輕管理”逐步發展到“核算管理并重”,管理會計是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關鍵。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應該通過加強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課程教學模式,以及打造高質量的管理會計教學團隊,來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進一步推動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鵬.數字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邏輯[J].經濟學家,2019(2):25-33.
[2]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財會[2016]19號)[Z].2016-10-08.
[3]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128-133.
[4]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Z].2014-10-27.
[5]胡玉明.管理會計應用指引詳解與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
[6]劉光強,干勝道,姜騫.“區塊鏈+”視閾下智慧管理會計應用邏輯[J].財會月刊,2020(16):69-75.
[7]張詠梅,于英.“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會計框架設計[J].會計之友,2016(3):126-129.
[8]楊春子.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0):221-222.
[9]牛彥秀.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問題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2(6):40-41.
[10]王華.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問題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4):52-53.
[11]夏永紅.基于供應鏈視角的產業集群全球競爭優勢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3(24):36-37.
[12]溫素彬,張海琳.管理會計工具及應用案例——價值鏈成本管理及應用[J].會計之友,2016(24):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