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偉鋒
摘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于修補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下忽略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培養高級知識人才是教育的內在靈魂,也是第一順位。在這個基礎層上,加強“立德樹人”,打造知行俱佳的新時代人才。
關鍵詞:德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民教學
引言: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才需求愈來愈高,知識層面的汲取在每個人的意識中,有足夠的知識能夠獲取物質上的質量保證。造成的普遍現象是重智而輕德。追求知識教育,忽略德育培養,傳統教育中學生“高分低德”,需要及時解決。初中生應以正確的學習觀、明朗的情感態度、正向的人生價值觀為第一位,使得學生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德智體美綜合性全面發展。
一、初中德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1.對于學校制定的校律校規,壓縮學生社會活動時間,以此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繩索式束縛學生的活動取得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也只是起到臨時作用。長此以往,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會出現嚴重停滯現象。學校制定的校規只能起到區域性管理作用,并不能切實改變性質上的根本問題,令學生進行自我束縛,心理上形成:在學校要遵守校園規定,走出校園門,我就自由了。試問這種“5+2=7(欺)”的校園德育管理模式下,是否能夠真正將學生個人道德素養有所提升呢?對于這個觀點,可提出現實案例,在公交車上,車板壁上的“杰作”可謂是不在其精而在其多,殊不知是學生即興創作還是惡意做之,公交車司機的警告在他們的認知里,更多的是一笑而過。這種大眾化創作,屢見不鮮。并且很多初中學生會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渴望能夠獲得更多關注,一些吸人眼球的奇裝異服,或通過不良習慣來博取他人的注意力。在這個時期學校并不過多約束,單純考慮自身利益,對不利于學校管理的細節性問題選擇視而不見。
2.網絡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電子科技產品研發種類在大眾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有利有弊,網絡結合教育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新的嘗試,在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也會影響著學生思想情感。對于其負面影響,一是網絡上大量虛擬不良信息嚴重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二是中學生沒有很強的自我管理意識,易造成對智能電子產品的過度沉迷,和消極網絡文化造成的負面影響。比如,瀏覽黃色網站,網絡游戲,網絡實施盜竊、詐騙等。
3.學校德育管理,應該結合家庭教育方式,雙管齊下,成果顯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問題棄置一旁,過多重視的是孩子文化教育層面,忽視做人以道德為本,這是不可取的。初中生課業上抓得緊,倒不如道德上“緊一緊”,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可以帶動文化知識進步。中學生德育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主要工作在學校,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以人格影響學生的主導者。家庭作為后備力量,應該及時做到有效補充,社會上更多是需要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這三個條件的統一與結合,最終能夠培養中學生理性的道德思維能力。
二、初中德育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與策略
(一)個人層面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識,做到講社會責任,講公平競爭,講誠實守信,自覺增強法律意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銘記于心,有利于培育優良的道德素質。中學生應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志,宣揚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原始的精神基因,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條件下散發出光芒。此外,需要積極參加公益性活動,例如深化學習雷鋒志愿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或者以社區為中心參與關愛空巢老人公益活動等,有助于學生思想升華,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個人理念。中學生在做到遵守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的基礎上,要關注公民道德和政治修養上的教育。
(二)學校層面
學校應當完善校園管理制度,致力落實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于一體。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堅持師德為重,從而以師德育人。組織青少年參加身體力行的愛心公益活動,手腦并用的科研發明,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并營造一個和諧、積極、陽光的校園氛圍,可利用創辦校園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于校園管理中,努力培養德智體美綜合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還要引導廣大家庭主動配合學校德育工作,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校園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
(三)社會層面
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想潮流,貫穿日常宣傳、模范宣傳、熱點解說,統一積極向上的社會共識,加大力度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可通過電視臺、報刊、通信社、出版社等渠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懸掛張貼公益廣告,公益廣告應當注重寓意鮮明,積極向上,題材形式多樣、創意新穎、著重突出時代厚重感,增強傳播力度。最重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做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化傳播,靈感創作適應媒體傳播,風格健康的網絡文化產品,并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網絡法治建設,極力抵制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打擊網絡謠言和違法犯罪,讓德育工作更加接近生活,為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結語
在全國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中,國家教育部門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管理理念。與此同時,更要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現下,中學生處于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可塑性較強,做好德育工作,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健全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金艷茜.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177.
[2]賀藝.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320.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竹賢學校?廣東?惠州?51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