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娟蘭
摘要: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新時代將人的素質要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教育與個人生存和發展,也要求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研究尤為重要。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
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往往是接受式的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擔負起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為了適應化學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應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做化學實驗,樂于探究。作為化學教師應當指導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活動,不斷創新、不斷實踐,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
一、精心設計化學課程教學案例,制定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導學案,為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做好鋪墊。
預習板塊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對新課做好充分的預習。將本課知識點直觀展示給學生,落實好基礎知識框架,讓學生整體把握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使得學生在課堂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更為順暢。在教學重難點板塊的設計最為關鍵,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充分考慮學生化學基礎,要求設計難度適宜的活動方案,體現合作和探究的精神,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二、構建合理的課堂活動小組, 保證教學探究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探究活動應該細化成小組合作探究更加符合實際學情。按照歷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的學習、實驗、分析和探究總結能力往往參差不齊,如果隨便安排組員,往往導致有些小組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不能順利進行,甚至有些小組遇到問題就停滯不前,那么如何將小組成員分配合理尤為重要。小組的構建, 主要有兩種形式, 即分配組合式和自由組合式。 分配組合式是指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和開展活 動, 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學生搭配在一起而組成的小組。分配組合方式主要表現為下列幾種情形: A、按學生在教室里的座位順序分組。 B、按學生個性差異分組。 C、按學生成績差異程度分組。 D、按學生興趣差異分組。 自由組合是指學生之間, 主要是根據他們的溝通交往程度,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按照自愿原則進行組合。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 自由組合容易出現小組成員的不固定性, 流動性很大的問題, 不利于開展課堂探究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小組安排要采取分配組合, 教師盡理注意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成績、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在小組長的確立上,要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關鍵的是要有領導才能,能團結組員,有責任心,這樣才能帶動整個小組員順利進行活動探究。合理的小組安排會讓探究活動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既要營造寬松愉快的合作探究氛圍, 又要有激發學生的競爭力的獎勵機制。
科學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極度放松狀態時,大腦產生腦內嗎啡。腦內嗎啡具有十分強大的生命運動功能—它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可以提高記憶能力,所以營造寬松愉快的探究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此基礎上,設置提高學習動力的獎勵機制也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學習小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采取量化表管理。按照分配組合形成的小組,小組間橫向勢均力敵,小組內縱向合作互助。在課堂回答問題時形成合理的加分檔位,答對基礎題可以加1分,中等難度的加2分,難度較大的4分,學生有回答正確得分,也有提出問題或質疑得分得1分,幫助其他組改正錯誤的在原來得分的基礎上獎勵1分,例如,如果A組糾正B組的中等難度題目就得2+1=3分,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團結互助,良性競爭的格局。每節課結束前兩分鐘,快速評比出小組的最佳戰隊和最佳明星隊員,及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既要褒獎表現突出的小組和組員時,形成模范典例,也要肯定班上每個同學的參與和配合,使得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都有獲得屬于自己成功的那份喜悅和收獲。
四、不斷提出新問題, 從現象出發, 引導學生質疑、討論,激發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亞里士多德提到“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也說明了善于提出問題的重要性,有了這步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常有疑點才能引發思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 教師認真做好指導,這樣既可以很好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五、高中課堂探究活動結束,教師應當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
教學活動反思內容應涵蓋以下方面:A、本節課設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優點和欠缺方面,B、學生在活動中表現較好的環節和需要加強和提升的薄弱環節,C、羅列出學生在活動中反饋出來的困難點,日后作為重難點進行強化突破,D、根據整個活動學生的表現,對層次接近的學生進行分組,便于之后因材施教,查缺補漏,E、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各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在高中化學課堂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活動獲益頗多。
(一)學生層面的成果。在化學課堂上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合作能力、和同學交流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找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提高學習的興趣,還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拓展知識的深度,不斷的開發思維,使學習變得高效。
(二)教師層面的成果。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研究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帶動了課堂教學的優化。在研究實踐中,教師努力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為自己的教育行為,升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通過引導學生課堂的探究活動,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教師自身的素養也同樣得到了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8 .
[2]王松泉.閱讀教育學.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3]周繼敏 談高中化學新教材的閱讀教學 2002年.
[4]陳忠平. “自主—探究—合作”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D]. 江西師范大學, 2005
[5]張秋彥.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8(6): 11-13 .
(玉林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