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林巧美
摘要:臨床實習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如何實現實習質量與防護安全的雙贏,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習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建中醫藥大學在不斷完善臨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探索順應時勢要求、符合自身特點的臨床實習管理模式,提出全方位多舉措保障做好新形勢下實習安全工作,優化臨床教學環節、強化臨床教學能力等要求,實習質量與防護安全兩手抓。
關鍵詞:臨床實習 疫情防控 實習質量 防護安全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How to realize the double-win of practice quality and prote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of practice management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ployme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explored a clinical practice management mode that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put forward all-round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ptimize clinical teaching links, strengthen clinical teaching capabilities, grasped both practice quality and safety protec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quality; Protection and safety
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切實加強和規范實習工作,確保實踐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臨床醫護工作及醫學生臨床實習工作面臨嶄新挑戰。目前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的態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實現實習質量及防護安全的雙贏,是醫學教育管理及臨床教育工作人員面臨的全新課題,是當前實習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校及臨床教學基地歷來重視臨床實習工作,不斷改進實習運行機制,完善臨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刻緊握質量這條人才培養的生命線。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形勢,不斷探索順應時勢要求、符合自身特點的臨床實習管理模式,質量與安全兩手抓,精心部署、狠抓落實。
安全為首,全方位多舉措保障做好新形勢下實習安全工作
1.1 確立防控組織架構,順暢信息交流渠道,完善實習管理運行機制
構建“學校-基礎學院-臨床教學基地”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各單位牢固樹立主體責任意識,貫徹“以學生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對實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及排查。各單位之間密切溝通與協作,順暢溝通交流渠道,及時反饋學生健康狀況及學習情況,結合學校、醫院及屬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協同落實疫情聯防聯控,在學生返校、下點報到、臨床實習3個環節上下功夫,保障各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扎實有序進行,為后續開展臨床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1.2? 應用智能管理手段,每日健康打卡,加強實習報到前后精細化管理
相關學院及臨床教學基地借助信息平臺,督促學生進行每日健康打卡,觀測每位學生健康狀況、生活軌跡等情況,建立個人健康臺賬。精準摸清學生報到前個人健康信息及返程信息,結合屬地疫情防控需求,逐一評估風險,針對不同防控需求制定詳細的下點報到流程,做到全覆蓋、無漏洞、閉環式管理。臨床實習中,合理調整疫情風險較高科室的實習時間,堅持嚴格執行 “日報告”“零報告”及考勤管理制度,精確掌握實習生健康狀況及去向動態,同時間接了解科室帶教情況,為教學質量控制提供依據基礎保障。
1.3? 編制臨床實習防護手冊,加強安全教育,做好新形勢下安全工作
對照下點實習流程,開展全程式安全教育,教導學生增強防護意識。學生下點前,進行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宣講及實習動員,引導學生走近臨床、增強職業安全意識;教務處聯合附屬醫院著手編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實習防護手冊》,內容涉及新冠肺炎基本知識、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防護措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習生管理、中醫藥與新冠肺炎防護4個方面知識,科普臨床實習防護措施;臨床實習中,各臨床科室做好學生安全防護教育,備齊防護物資,納入科室監測管理體系,將防護理念工作貫穿實踐教學全程。
1.4? 強化院感培訓與考核,促進知行合一,提高學生疫情防護能力
疫情之初,部分醫護人員表現出傳染病防護能力欠缺,也顯露出在醫學教育環節出現預防醫學知識與能力體系的缺失[1]。實習生從學校課堂走向醫院臨床,面對復雜的臨床環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其防護技能需實打實掌握。相關教學基地組織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理論知識培訓及手消毒、穿脫防護服等防護技能培訓,考核合格者準予到臨床實習。以考促學,理論考與技能考雙管齊下,促進知行合一,切實增強學生院感防護知識,提高疫情防護能力。
2? 質量為根,持續探索優化臨床教學管理、不斷提升臨床教學質量
2.1? 修訂畢業實習大綱,進一步規范臨床教學環節
實習大綱是臨床實習的綱領性文件,為醫院開展臨床教學活動提供依據。根據各醫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對標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教務處組織相關基礎學院及臨床醫學院修訂實習大綱,完善醫學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在原《本科醫學類專業畢業實習大綱》的基礎上,各專業分開成冊,凸顯專業培養特色;明確實習輪轉科室及各科實習基本要求,包括對入科教育、科室帶教內容及出科考核等方面均作出詳細規定,進一步規范臨床實踐教學內容及考核標準,為不斷提高臨床實習質量奠定理論基礎。
2.2? 強化入院入科教育,引導學生適應實習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對新時代中醫藥院校學生造成心理影響[2]。醫學生在實習前常感到焦慮和壓力[3]。疫情之下,部分實習生存在著畏懼臨床、焦慮、逃避等心理狀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對感染防控、醫患關系及臨床環境等負面印象。為引導學生盡早適應疫情下臨床實習環境,熟悉醫院規章制度,相關實習基地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內容涵蓋醫院教學管理規定、醫院質量管理、從業行為規范、衛生法律法規、醫患溝通、病歷書寫規范、疫情防控等。各臨床科室進行入科教育,介紹科室工作制度及出科考核要求等,提高學生臨床工作的適應性。
2.3? 以臨床醫師戰疫故事為切入點,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醫德醫風是醫學生成為真正白衣戰士、走向救死扶傷崗位上的“必修課”。而在臨床實習中,醫院、帶教及實習生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與學,忽略醫德素養的培養[4]。在疫情防控期間,臨床教學基地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支援抗疫前線,為抗疫貢獻中醫力量,相關臨床教學基地以戰疫故事為切入點,舉辦系列活動,推進醫德醫風教育,強化立德樹人,如:舉辦醫德醫風專題講座;“8.19醫師節”“9.10教師節”之際,表彰在抗擊疫情中作出貢獻的醫師、臨床教師;講戰疫故事,上疫情防控“思政課堂”,以身邊帶教老師的親身戰疫經歷鼓舞學生,促進實習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
2.4?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能力
醫學生崗位勝任力包含醫學知識、臨床技能和患者診療、職業精神和素質、科學性和臨床探究、人際和溝通能力等在內的7個領域[5]。臨床科室根據學校新修訂的實習大綱,制定教學活動計劃,加強臨床技能培訓,定期開展教學查房、小講座、病例討論,引入問題導向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病例引導教學(Case-Based Learning,CBL),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臨床綜合思維。在教學方式上,相關臨床教學基地總結疫情期間線上實踐教學的經驗,完善線上理論知識補充、線下臨床實習的教學方式,豐富實踐教學形式及效果。在實習考評方面,除出科考試外,要求注重考勤、病歷書寫、技能操作、醫患溝通、職業態度等形成性評價,對實習過程進行動態觀察、評估,在教與學過程中及時獲取教學信息反饋,以促進學生崗位勝任力的提升。
2.5? 以優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目標,不斷完善臨床教學督導與激勵機制
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涉及優化基地建設與管理、完善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6]。然而因教學基地等級、師資水平、管理模式等不同,存在著教學模式、帶教方式、考試模式等的差異,導致各臨床基地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7]。我校各臨床基地加強教學質量的自我評估,強化質量主體意識,建立臨床科室自查-教學管理部門質控檢查-分管教學院長督查的教學督導制度及實習生出科評教制度,持續改進教學能力。學校堅持臨床教學基地巡點制度,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對臨床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將臨床教學工作質量作為基地評審的重要指標之一。構建“實習前理論考試-畢業綜合考試-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評價體系,綜合反饋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進方案。另一方面,學校與醫院聯手不斷推出諸多教學激勵政策及教學能力提升舉措,例如:評選優秀帶教和優秀臨床基地,遴選兼職教授、副教授、講師等方式,對臨床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給予鼓勵、表彰;舉辦臨床師資培訓班、臨床教師教學競賽,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提升臨床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3? 討論
近年來,從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與指導到醫學院校及醫院的教學管理改革,無不體現著對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視。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沖擊下,更是引發各方加深對醫學教育的思考。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醫學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對疫情沖擊后醫學人才培養結構及培養質量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及建設性指導意見,其中指出要實施中醫藥教育傳承創新發展工程、夯實高校附屬醫院醫學人才培養主陣地等相關政策。作為中醫藥現代教育主體的新時代高等中醫藥院校及附屬醫院等相關臨床教學基地應持續推進強化中醫學類學科建設,加強中醫藥防疫人才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醫整體觀、中醫疫病防治、治未病等理念,強化中醫思維的培養,努力鍛造中醫藥全科人才。強化中醫藥人才的實踐教學,積極探索將臨床見實習與師承教育相融合的中醫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引導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多思考,反復溫習中醫經典,將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形成“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螺旋式上升的學習探究方式,一步步深入中醫探索,助力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翟雙慶, 焦楠, 閆永紅,等. 疫情“大考”背景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J]. 中國高教研究, 2020 (4):28-32.
[2] 李秀巖,王艷宏,呂邵娃,等.新冠肺炎疫情對中醫藥院校學生心理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醫教育,2020,39(3):19-22,26.
[3] 王澎,茍慎菊,劉子健,等.醫學生在臨床實習前的自信和壓力及其對實習前培訓的認知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6):25-26.
[4]袁娜,張嫻,楊丹,等.醫學實習生醫德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12):1541-1543.
[5] 施揚, 朱冬雨, 金燕,等.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模式探析[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0, 18(4):1-3.
[6] 黃愛民,姚華英,黃清音,等.醫教協同下臨床醫學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與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1):49-53.
[7] 時忠麗,劉永春,王忠華,等.“六統一”管理模式在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5):513-515.
基金項目:福建中醫藥大學校管課題(項目編號:X2020022)。
作者簡介:陳群(1975-),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371850190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