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代新
[摘 要]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和復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對此,倘若教師不能制定可行對策將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教師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展開探討,并羅列出幾點有效的對策,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及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審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5-0079-02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掌握抽象化知識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做練習或測試時出現錯誤、成績不理想,他們會產生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思考習慣,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從課堂活動中收獲知識并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而審題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靈活選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拉近他們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活動要盡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也要認清自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輔助學生學習而非主宰課堂的人物。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各種支持,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中心人物。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有差異,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知識點,這時,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在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還需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就會積極閱讀題目,主動去思考題目中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審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就需要通過設計實踐操作活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讓學生通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來實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轉化,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正是通過動手操作,關注兩種圖形之間的轉化,培養了觀察和審題的能力。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細心審題,以便運用正確的思路和方式去解題,減少錯誤,快速掌握不同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
單純依靠文字講解有時并不能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其中蘊含著豐富且抽象化的知識點,只有多觀察、多思考,才能夠發現其中的奧妙,才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這對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他們抓住關鍵詞。因為很多時候,關鍵詞往往是解決一道難題的突破口。如題目:要讓7□6最接近800,□里應填什么?有些學生把幾種可能的答案都填出來了,這就是觀察不仔細,忽視了題目中的關鍵詞“最接近”。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讀題,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了他們的審題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數學思想的同時,教師也收獲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為后續教師教學和學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聯系生活創設有效情境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發現數學的奧妙,這對培養其審題能力十分有利。數學相比于其他文學類學科,邏輯性和抽象性更強,就更應該聯系實際生活來學習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并巧妙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資料。如教師創設一個購物情境,生動形象而有趣的畫面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隨后再提出一些課堂問題:一瓶飲料3(),一支鉛筆8(),一塊橡皮20();如果一瓶飲料3分,你的商店會怎樣?買一塊橡皮你可以怎樣付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思考與判斷,這對其橫向思維發展、提高審題能力非常重要。再如,題目:小明在長50米的游泳池里連續游了3個來回,小明一共游了多少米?在解決這一題時,學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3個來回”這一條件。如此一來,既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又能推動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讓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習慣。
四、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教育之外,還要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才能為其后續學習和發展提供幫助。數學知識復雜多樣,只有通過親身驗證,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重難點知識,靈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克與千克”時,在學習前教師先讓學生到附近的超市去看看各種商品的質量,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各商品的質量。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課上與同學交流時就會更積極主動,有了前期的經驗積累,促進了這方面審題能力的提高。教師提問:“一包餅干400克,5包這樣的餅干多少千克?”有些學生一開始得到的答案是2000千克,但結合生活經驗知道5包餅干不可能這么重,再仔細一看,學生很快會發現,題目中條件和問題的單位不同。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能力都會提高。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再結合生活經驗,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就能快速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就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的審題能力難以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鼓勵他們多思考、多觀察,同時也要聯系生活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從這幾方面入手,才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 車亞平.小學數學學生有效審題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3).
[2] 詹秋娥.新課改下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題審題能力的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2).
[3] 李德成.關于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4).
(責編 黃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