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張旭達
摘 要:長期以來,吉林省的發展受限于區位優勢利用效果不明顯,對外開放與產業結構關聯度低,資源型城市作用減弱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各項指標均落后于其他省份,嚴重影響了吉林省的正常發展。對此,如何使吉林省有效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自身優勢,突破瓶頸,再創輝煌,就成為了當今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吉林省 對策研究
2013年,我國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這標志著我國的擴大開放政策的全線升級,將經貿合作對象范圍擴大到周邊發展中國家,而將向促進周邊國家共同繁榮作為原則1。2020年7月,在黨中央赴吉林考察調研時,對吉林省在農業生產、新區建設、產業優化等多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更強調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好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推進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合作。
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具體施策:
1 讓人才在開放合作中展現更多價值
吉林省擁有各類專業性大學及綜合性大學,在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而“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與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近幾年來,吉林省一直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對此,吉林省要樹立正確的人才價值觀念,創新人才管理與激勵等相關政策措施;及時制定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配套的人才培養制度,用人才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并給與合理的環境待遇,增強對人才的吸引能力。利用好現有高校云集的人才規模優勢,加快現代化人才市場建設,形成一套省內循環的人才發展軌跡,為各行人才創造更為優越的環境。
與此同時,吉林省要注重在人才方面的管理與培養,使人才優勢為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要將人才帶來的正面效益納入提升開放合作能力的全過程中來,讓人才成為吉林省在國際環境里不可缺失的重要優勢,使開放合作對象對吉林省有更高的評價,確保“一帶一路”倡議的良好環境。
2 促成更為和諧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
在吉林省若要想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就要在文化交流層面有所建樹;首先,要主動構建東北亞地區國家地合作信任機制,在合作中找到彼此的共存點,在交流中認同彼此的價值取向,增進彼此友誼。其次,要主動構建文化產業合作平臺,尋找各國在文化產業上的突出優勢,統籌推進各國文化產業建設,讓文化事業為經濟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最后,要形成一整套文化交流保障措施,充分尊重各國文化的差異性的基礎上制定相關原則;同時健全吉林省文化管理機制,設立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部門,優化在審批方面的相關步驟,使吉林省的人文優勢在開放合作中展現應有的價值。
3 構建務實有效的區域聯動機制
東北三省普遍存在著產業趨同現象,對此首先要在各省間加快大通道建設的步伐;要推進東北地區在運輸體系上的一體化建設,拓展各省對外貿易的渠道和流通方式,打造一流的基礎設施環境,使貨物運輸更為便利,資源要素的流通更為順暢,有效減少各省在貨物運輸上不必要的成本與花銷,提升商品的利潤價值,讓優質便利的交通環境吸引更多交流合作項目。其次,要形成省間聚集效應,協調好各省的分工協作,促成一體化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要主動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在新興產業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提升支柱產業的帶領作用;要從整體角度出發,集中調度資金、原材料等方面的資源;明確好吉林省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最大化拓展市場范圍,讓市場迸發出更多活力。
4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更多內生動力
第一產業中,吉林省要提升先進技術的運用與投資水平,推廣更為科學的耕種技術手段,激發廣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育樹立綠色有機農業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擴大發展規模;要運用好時下正在流行的電商經濟,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拓寬吉林省農產品的售賣渠道,創造出更多經濟增長點。
第二產業中,要推進吉林省支柱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帶頭樹立創新能動意識,加大在科研領域的投入與建設,依靠創新為產業帶來持續活力;要意識到新興產業對未來發展局勢的引領作用,開展新興產業領域的研究與建設,要讓更多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入駐,在新興產業競爭中捷足先登,占據創新的制高點,更好的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第三產業中,要以優化為主攻方向,合理分配各行業發展空間布局,科學分配各領域資源配置,讓更多企業在發展中得到實惠;要突出吉林省的人文優勢,促進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建立更廣泛的發展平臺以突出優勢,強化在人文交流、合作、傳播等形式的發展,為共同促進吉林省第三產業的穩健增長提供生機與活力。
5 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融入機制全過程
現如今,全球變暖問題持續惡化,人類所共同面臨的生存問題日益嚴峻。這對長期以來自然資源發展的吉林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吉林省要轉變發展思路,在自然資源的開放利用上,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形成一套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循環補償機制;在環境保護上,要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良性循環發展中。同時,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更為環保清潔的能源,加強節能建設,減少污染排放;同時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改造,制定綠色采購標準,用綠色供需鏈條推動企業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津平."一帶一路"建設的利益、風險與策略[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期):65-70.
吉林建筑大學 (吉林省長春市 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