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婁曼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作為文化產業主體的“舞蹈”也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舞蹈作為一項充滿激情的文化體育活動,正在不斷地與當今國內外的藝術文化進行完美結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21世紀以來,高校舞蹈專業的教學研究在不斷經歷著改革與完善,其文化發展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增強了舞蹈專業師生們的身體素質,逐步成為舞蹈專業師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舞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并沒有因為舞蹈專業的繁榮發展而從事舞蹈的相關工作,反而其就業率存在下降的趨勢[2]。由此可見,舞蹈專業逐步進入產業鏈條化,其單一、傳統的舞蹈訓練模式為舞蹈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挑戰,但也是一種機遇。一方面,舞蹈專業可吸收大量新思想、新理念,提升舞蹈專業人才的創新意識,以新視角推動舞蹈文化持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舞蹈專業可在大量擴招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狀況[3]。此次研究以當代就業需求為環境背景,探討如何進行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才能更快、更準確地適應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需求。
在此次設計前,對目前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及方案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其進行優化,具體優化過程如下。
首先,以舞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崗位與就業發展需求作為基礎,將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一種包含專業知識、就業能力以及核心素質的綜合體系,并根據該體系制定培養目標,從而設置舞蹈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踐環節。同時,調整好課程比例,以實際就業需求為標準,保證實踐課自成體系。
其次,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調整學生的課程內容。在此過程中,明確每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教學作用、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從而形成合理的教學課程體系。打破舞蹈專業課之間固有的界限,以學生的能力發展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中心,并依據“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完成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與調整,避免課程內容與授課時間存在重疊的情況。通過此設定有效縮減課程中的學習時間,增強舞蹈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構建高效教學課程體系,剔除課程中過于陳舊的部分,補充新的專業知識。與此同時,通過此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克服過分專業化的弊端,促進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養教育。
舞蹈專業課程一般包括基礎專業知識和各項專業技能,通過對此部分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各類專業知識及技術水平。在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中,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各類專業知識以及技術水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舞蹈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核心內容。此外,公共必修課以及專業必修課作為舞蹈專業高等院校的主要舞蹈專業課程的同時,在部分高校中還增加了相應的教育學必修課。通過對部分高等院校舞蹈專業教學情況的調查,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在大部分的必修課設置中,公共必修課科目類別范圍較窄,對目前就業趨勢進行分析的課程較少,其專業必修課的科目設置過多,但僅僅是集中在局部角度,課程設置并不全面,專業課程體系較為淡薄且內容過于單一,片面追求學生專業學科知識的縱向發展,忽視了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全局性。
因此,在此次設計中,通過提升舞蹈院校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設備,設定多專業方向的課程,實現舞蹈專業課程配置的優化,從而真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與愛好。舞蹈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通過加大文化課與社會實踐課程的比重,重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程,可以完善舞蹈專業的完整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避免因基礎課程不扎實而導致的就業壓力。
在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優化和改革理論課程外,還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性課程安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專業知識與實際就業相結合。這種課程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強調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使學生更加重視實踐性課程。除了固定的學期實踐課程外,有效利用寒暑假、小長假的時間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兼職或實習工作,使學生有機會提升自身能力,鍛煉自己的就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辦事能力。通過增加實踐性的環節,使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一名真正的復合型人才。
本研究設計了一種在當代就業需求下的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為驗證此方法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將對此方法進行實例應用分析。選用省內某知名舞蹈院校古典舞專業、體育舞蹈專業以及舞蹈教育專業的三個班級的學生作為實例應用對象。為更好地理解實例應用對象,將其性別比例顯示如下。

表1 應用對象基礎信息/人
在此次實例應用中,參與人員共計94人。采用文中設計方法對這批學生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測試。在此次應用測試中包含兩部分,首先是專業人員評分測試,通過專家對學生就業能力評分的形式,分析學生的就業能力。為保證評分結果具有一定的標準,對評分結果進行賦分,分別設定為2、4、6、8、10分,依次對應較差——優秀5個等級。而后,進行舞蹈專業測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專業素質進行分析,同樣采用評分的形式完成評分過程,賦分結果設定為2、4、6、8、10分,依次對應專業能力較差——優秀5個等級。
此次測試設定為周期性測試,在本學期內采用文中設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學期課程教育,在學期結束后,對培養結果進行測定與分析。
通過上述設定的方法進行實例應用測試,得到如下述所示的就業能力及專業能力的評分結果。

表2 就業能力評分結果
通過上述測試結果可明顯的看到,使用文中設計培養方法后,古典舞專業、體育舞蹈專業以及舞蹈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評分較高。其中,獲得5分的學生共有23人,獲得4分的學生共有31人,獲得3分的學生共有28人。此部分學生占總體學生比例的86.31%。由此可見,此方法對于學生的就業能力具有較高的提升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之處。此外,就業能力不僅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體現之一,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就業能力得到提升才能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表3 專業能力評分結果
通過觀察測試結果可知,在此部分測試中,文中設計方法對于多種舞蹈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舞蹈專業人員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表3中的評分結果可以看出,評分結果為5分的學生共有31人,評分結果為4分的學生共有28人,評分結果為3分的學生為28人,共有87名學生的專業能力達到了良好及以上,占測試總體學生人數的91.57%。由此可見,文中設計方法對于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效果較好,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將就業能力評分結果與專業能力評分結果進行融合分析,可充分驗證文中設計方法的設計具有有效性與科學性,若在日后的舞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使用此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當代就業需求的人才。
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創新發展使得21世紀的就業需求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成為人才需求的核心內容。舞蹈專業人才作為新型的綜合型人才,舞蹈類院校應從基礎教育出發,拓展新的專業領域,量體裁衣,創造適合當今社會就業需求的舞蹈專業人才隊伍,尋找學校教育與就業需求的結合點,更好地適應舞蹈專業人才進入社會的就業需求。面對發展迅速的文化專業領域,舞蹈專業應不斷培養專業人才,逐步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就業需要的專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