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 要】“課堂智慧創設”立足于課堂有效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智慧課堂關注學生的發展特征,強調以學生為本位而設計課堂教學,思考如何備課、上課,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075-02
【Abstract】"Classroom Wisdom Creation" is based o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Smart classroom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emphasizes student-oriented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s about how to prepare and teach lessons, exercise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 Efficient classroom
課堂智慧創設要更加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本文中,筆者從課堂導入設計、氛圍營造、分層教學、合作探究學習、多媒體教學”五個方面展開詳細的闡述。
一、有效設計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低段學生來說,喜歡猜謎語,做游戲,導入時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心情愉悅,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領略數學知識的樂趣;對于高段學生來說,創設問題情境,巧設趣味問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與興趣,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課堂導入,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做到導之有序,導之有法,導之有理,導之有度。
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教師以小猴子分披薩的故事導入,接著將“分數的產生”“分數的認識”“分數的含義”,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設計合為一體,環環相扣,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中,教師在導入環節運用多媒體呈現“豬八戒和唐僧化緣”的情境,從“整的數”這一基礎出發,達到認識“不整的數”的目標。四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中,教師以學校運動會中的投籃項目導入主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討論、自主匯報。同時借助方法的比較,使學生更加深刻明白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平均數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二、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構建高效課堂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加上教師自身獨特的教學魅力,一字一句、一問一答,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鍛煉了數學學習能力,更使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施展所長、循循善誘,以學生為主體以及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氛圍融洽,講練結合,學以致用,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搭配》一課,教師利用《熊出沒》的動畫故事導入,精美的課件設計瞬間抓住所有人的眼球。動畫導入點燃課堂,教師接著從闖關密碼的數字搭配到照相的站位搭配,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豐富的課堂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同學得以在嚴謹又幽默的學習氛圍中真正掌握本課重難點。在六年級下冊《比例尺》中,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基礎上,再次聯系實際學習比例尺,運用中國地圖和本省的交通地圖讓學生明白:都是福建省,為什么在中國地圖上這么小,而在福建交通地圖上這么大呢?在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以及福建交通地圖實物的展示,讓學生明白是因為比例尺的不同,所以才造成這樣的區別。整個課堂學生思維活躍,緊緊地跟著教師的步伐,時而發言,時而思考,時而動筆。教師在發現有一些學生知道答案卻不敢舉手發言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適時告訴他們不要過于糾結答案的正確與否,給學生自信心以及發言的勇氣。一堂課下來,教師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們有效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他們在課后習題的表現,也是說明了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十分的透徹。
三、適當采用分層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分為備課分層,教學目標、內容分層,課堂練習和作業分層、評價分層。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把學習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提問、質疑和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方面,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分層學習和作業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通過學生自主選擇,漸進式完成課堂練習、作業及目標,可以把學生之間的差異轉化為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實現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每次反映學生作業情況時,要著重表揚優秀以及字跡工整的作業。在布置作業時,由于班級學生的層次太不一樣,我們可以留分層作業,有的孩子確實存在困難的,可以交筆記。作業分層有多種設計層次題目,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完成,評講時,教師評講基礎題型的同時,充分給予優秀生時間和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完成或商討他們喜歡的有難度的題目,并且鼓勵優秀學生自己講解題目等,讓每個學生動起來,真正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學會數學。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師生、生生互動
單調枯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而活動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限的課堂時間要用在刀刃上,著力解決核心問題。教師要舍得讓學生多活動,必要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關鍵能力,努力將“課堂教學”轉變成“學生學的活動”。教師要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程序,并從學習小組的組長選拔、成員分工、制定小組愿景,到如何利用評比競賽、文化影響等方法培養學習小組的團隊合作意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從理解“間隔”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把課堂還給孩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進行新知識的探究,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的方法,使學生自己發現兩端都栽植樹問題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教師帶著孩子們通過畫一畫動手實踐,發現了“間隔數”和“棵數”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應用”的學習過程。學生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組長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每個組員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交流的快樂。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小組經過集體討論與合作探究學習,加深了對于兩端都栽情況下的植樹問題的印象。課堂中,教師摒棄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只起示范、引導和總結的作用,而將大量的時間交還學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實踐,使教學有了較強的針對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五、運用對媒體輔助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第一,增強課件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第二,利用多媒體切入主題。第三,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第四,以圖釋文,相輔相成。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教師利用多媒體引入學生熟悉的場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重組和調整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探索空間,引領學生在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回答問題時,教師又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里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關注和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積極性。通過這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師用多媒體呈現游戲《找朋友》引出課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及探究欲。接著,教師由生活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余數,教師分發學生一些彩色小棒教具,讓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去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之后,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余數的書寫要求及余數和除數的關系,請學生小組派出代表到講臺上板演示,以此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打造鄉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一是有效設計課堂導入,二是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三是適當采用分層教學,四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五是運用對媒體輔助教學。今后的課堂中,我們教師也會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而薄發,讓高效課堂成為我校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注:本文為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19年度市級立項課題“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智慧創設的研究”(課題編號:JYKT--1908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田世清.淺談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1(06).
[2]李昭君.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D],寧夏大學,2015.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