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
摘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受到了較大沖擊,原有的發展體系、業務流程等都亟待完善。大數據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隨著人們對互聯網運用概率的不斷增加,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涌現出來,迎合了人們的新需求,推動著金融行業的變革與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商業銀行不對自身的金融業務進行創新,難以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情況來開發新的業務類型,就容易被時代所拋棄,降低競爭力。文章分析了大數據對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所帶來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其創新金融業務的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 商業銀行? 金融業務? 互聯網? 創新? 對策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中的重要部分,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行業中占據主要地位,其影響力較大,且處于“賣方市場”地位中。而在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系列新的金融形式涌現出來,人們不再對商業銀行過度依賴,所以商業銀行的地位受到了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要注重創新,仔細分析消費者需求,迎合受眾,如此才能夠長遠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所面臨的競爭都更為激烈,商業銀行也一樣,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生存,與互聯網金融相博弈,就必須要注重創新,對互聯網的優勢進行運用,實現自身與互聯網金融的高度契合。另外,商業銀行還必須要做好定位,合理劃分消費者群體,根據各個群體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產品,提升發展的精細化水平。
一、大數據時代對商業銀行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是海量信息高度集聚的時代,也是各項數據信息互通、融合的時代,在這種時代下,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更為便利,能夠了解更多方面的信息內容,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同時,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諸多機遇,能夠借助于互聯網來傳輸信息,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并推廣業務等,有助于提升發展的有效性。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各種新的金融平臺的誕生對商業銀行的業務進行分流,搶占客戶等,導致商業銀行發展壓力日益劇增。
(一)正面影響
1.拓寬服務范圍。在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可以借助于互聯網與客戶進行溝通與交流,分析客戶的需求,并通過一系列互聯網手段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樣客戶就能夠足不出戶得到商業銀行的幫助,更好地達到自身目的;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則可以借助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有助于推動自身服務范圍的拓展,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比如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客戶提供網上銀行操作演示步驟,使客戶清晰明確地掌握操作技巧,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為客戶提供銀行發展的詳細信息,比如新業務信息、操作流程變更信息等,都能夠提升服務的有效性。另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客戶進行一對一詳細交流,這能夠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成交率的提升帶來有利作用。
2.降低服務成本。在傳統模式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在金融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或者人力資源,這會導致其面臨高昂的服務成本。而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金融產品的應用屬性、透明度等則能夠在互聯網中完整展現出來,且商業銀行還可以引入專門化的互聯網人才,為互聯網客戶提供服務,這就能夠降低過去服務過程中的繁瑣性,并推動服務成本的降低。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常見疑問等制作對應的教程,將其發送給客戶,就能夠使客戶自主解決有關業務中的問題,也能夠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
3.創新業務推廣。大數據互聯網的有效運用還能夠為商業銀行更好地推廣業務提供便利。在傳統模式下,商業銀行推廣業務通常是運用口頭宣傳、報紙宣傳或者電話宣傳等形式,這樣雖然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整體宣傳結果并不理想。而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在推出新業務或者新產品的時候則能夠借助于互聯網進行宣傳,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篩選客戶偏好,推送更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這對于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
(二)負面影響
1.搶占客戶。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取得了良好發展成效,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不斷提升,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互聯網開展工作、介入生活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平臺也不斷涌現出來,比如支付寶、微信錢包等,還有很多網上銀行APP,人們可以足不出戶辦理銀行業務。另外,還有京東白條等,使人們不用辦理信用卡就能夠享受借貸待遇,且通過運用第三方平臺進行匯款或者轉賬,能夠節約很多時間提升效率。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互聯網金融大平臺中,商業銀行原有的客戶流不斷降低,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挑戰。
2.挑戰產品種類。互聯網時代下,多種多樣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對人們的需求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制定了對應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使人們享受到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而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卻做得不夠,很多商業銀行推出的金融產品不太符合用戶需求,難以吸引用戶的興趣。還有一些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類型較少,無法滿足各個年齡段客戶的需要,所以人們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互聯網金融中,對商業銀行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3.弱化投融資功能。互聯網金融可以借助于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各種移動終端等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獲取,詳細了解客戶情況,并根據具體的分析結果決定是否開展貸款業務,為客戶提供哪方面的服務等。如可以通過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對客戶收入情況、身份情況以及經營情況等進行分析,并決定借貸資金數量,以實現互聯網信貸的更好開展。且因為互聯網具有較快的信息傳播速度,信貸業務流程更為便捷,所以人們更愿意運用這種途徑來實施借貸。而這一現象的存在導致商業銀行借貸業務的發展受到了不利的影響,使其投融資功能不斷被弱化。
二、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雖然面臨著諸多機遇,有助于提升發展的成效,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商業銀行依然沒有抓住大數據的有利時機,在金融業務發展中還面臨一些問題。
(一)缺乏市場定位,產品開發盲目性高
市場定位是商業銀行開發產品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做好市場定位,嚴格根據市場情況來開發產品,才能夠提升產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取得更好的發展效果。當前我國很多商業銀行為了應對激烈競爭,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產品開發和銷售上,卻并沒有認識到市場定位的重要性,在開發產品之前缺乏對市場的詳細“摸索”,導致開發出來的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雖然產品較多,但消費者選擇的余地卻較小,難以選擇到與自身需求相符合的產品。另外,還有很多商業銀行不注重對客戶全面分析,難以對現有客戶潛在的需求進行挖掘,不能為客戶提供超前的服務,導致客戶在商業銀行的發展缺乏“前瞻性”,無法感受到商業銀行的超前服務能力,久而久之容易脫離商業銀行,加劇商業銀行原有客戶的流失。
(二)金融產品類型單一,缺乏創新
在新時代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更為凸顯,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具有更為明顯的層次性特征,這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基礎環境和動力。但當前很多商業銀行似乎并沒有認識到金融產品創新的緊迫性,現有的金融產品類型較為單一,且不同商業銀行金融產品之間存在較大的同質化現象,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收入不斷提升,不僅年輕人對金融產品有更高的需求,老年人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呈現上升趨勢,且人們對金融理財也更為重視,這要求商業銀行迎合人們的需求,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在金融產品類型方面進行豐富,并做好不同產品類型的服務對象,融入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夠適應激烈的競爭。顯然當前很多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亟待進一步完善。
(三)與互聯網的契合度不夠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對互聯網的運用概率不斷提升,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往往與互聯網發展模式不能契合,導致整體發展難以滿足人們需要。其與互聯網契合度不夠體現在多方面,比如在金融業務推廣方面依然采用傳統的推廣方式,沒有深入開發互聯網的功能,導致產品推廣面臨著諸多障礙,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還表現在經營模式上,很多商業銀行依然將傳統的經營模式作為主要途徑,沒有對互聯網進行深入了解,沒有開發豐富多樣的線上產品,導致人們在商業銀行業務辦理過程中面臨很多復雜性因素的影響,降低了對商業銀行的依賴性。
三、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金融業務創新的對策
(一)做好市場定位,詳細劃分目標市場
在新時代下,人們的需求更為多樣化,不同人們在金融業務方面有不同的需求標準,所以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對市場進行定位,合理劃分目標市場,以提升金融業務開發的針對性。這要求商業銀行要對市場進行詳細分析,從現有客戶入手劃分類別,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對客戶的偏好、需求等進行歸類,將有相同偏好、金融業務需求的人員劃分在一個類別中,并構建對應的數據庫。然后根據數據庫中所劃分的層次開發金融業務。還要通過多種新技術的運用對其他人員的信息進行獲取,比如通過互聯網瀏覽歷史、金融業務參與記錄等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預測,對目標市場中的消費者進行仔細分析,將其歸類到自身已劃分好的類別中,并積極為消費者提供符合需要的金融業務,開發其潛在需求。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被改變,其必須要認識到市場定位的重要性,將精細化發展作為目標,形成系統化、層次化的客戶數據庫,并開發個性化產品,打造個性化、專業化銀行。
(二)創新金融產品
金融產品創新的基礎是商業銀行要詳細挖掘消費者需求,要嚴格依據消費者的需要來開發金融產品,且要提升金融產品開發的新穎性,避免一味地參考或者模仿其他銀行的產品,使所開發出來的產品有更強的個性,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比如要針對于年輕人短期投資的需求開發多種多樣的短期理財產品,改變過去理財產品長周期的現狀;還要針對于老年人開發符合養生周期的產品,并為老年人提供互聯網金融指導服務,幫助老年人科學運用互聯網,科學地參與互聯網金融理財。還可以開發信托業務、證券業務或者保險業務等,拓展自身的業務范圍,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另外還要對互聯網手段進行運用,借助于互聯網對新金融產品進行推廣,采用多種形式對金融產品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三)提升與互聯網的契合度
第一,開發線上業務。商業銀行應當創新自身金融業務,對大數據互聯網的優勢進行運用,推出線上業務,并借助于互聯網進行營銷。需要注意的是,商業銀行在開發線上業務的同時也要對傳統業務進行保留,為老年人或者不善于運用互聯網的客戶提供方便。第二,開展智能銀行,要對新技術進行運用,通過各種新技術的引入提升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趨勢。比如可以在自身網點中引入高科技服務終端,推動線上以及線下業務的智能化,促進自身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斷增強客戶粘性,更好地應對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挑戰。第三,優化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數據化。要推動銀行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就必須要從內部管理開始,通過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數字化發展的有效性,更好地為金融業務創新提供便利。這需要商業銀行領導深入分析自身現有管理模式的缺陷,從互聯網發展的大視角入手對管理過程進行革新,將自身置于互聯網發展基礎之上來開展管理工作。
四、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諸多機遇,有助于提升發展的成效,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商業銀行原有的運行模式,導致其客戶粘性被降低,所以商業銀行必須要進行創新。應當做好市場定位,開發針對性的產品;提升金融產品的豐富性,避免金融產品單一老化;要提升與互聯網的契合度,對互聯網進行大力運用,拉近自身與互聯網的距離,如此才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
參考文獻:
[1]范東豪.城商行發展金融科技的概況、難點與建議[J].金融縱橫,2019(12):46-52.
[2]王祥兵,林巍,喻彪.大數據技術與金融業融合發展研究[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9,37(05):105-113.
[3]李健旋,趙林度.基于數據融合的商業銀行業務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9(09):57-61.
[4]袁道強,王燕.大數據運用:小微企業信貸產品的創新與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8(07):109-113.
[5]胡朝舉.大數據領銜: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營銷策略轉變[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9(03):95-101.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