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信仰建設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加強新時代政治信仰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構筑精神家園的“核心要素”和經受風險考驗的“定海神針”,也是黨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當前,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主要面臨來自國際國內、黨內黨外、線上線下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新時代黨員干部堅定政治信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著重加強經典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積極建構政治信仰教育體系,充分發揮“關鍵少數”頭雁效應,借助新媒體新技術提升實效性和精準度,實現培育模式從“噴灌”到“滴灌”的根本性轉變。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政治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2-0023-06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習近平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重要論述研究”(18DJC001);2019年度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計劃“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精準培育研究”(19JDSZK168)。
作者簡介:陳云云(1985-),男,南京人,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法學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政治信仰作為人類超越動物的本質屬性,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一種特有精神現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政治追求和政治理想上的集中表征。堅定而崇高的政治信仰源自內心、成于培育,具有穩定性、導向性和統攝性等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培育工作,并將其融入新時代政治立黨、思想建黨、制度治黨、文化強黨總體戰略布局之中。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的現實緣由
構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體系,是基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組織與黨員多重視角的必然選擇,從根本上解決了政治立黨為何需要夯實信仰之基這一元問題。
(一)政治信仰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構筑精神家園的“核心要素”
構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根本旨趣在于化解信仰危機、治療軟骨病,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一種科學的政治信仰,其出場在人類信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習近平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盵1]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立黨的靈魂,也是黨員干部廓清思想迷霧、抵御西化思潮的重要武器。習近平有關共產黨人堅定政治信仰的重要論述,不僅繼承了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在“站起來”“富起來”實踐過程中不斷形成的政治信仰觀,而且基于新時代中國“強起來”的歷史方位,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并將“信仰”融入“中國精神”和中國夢的社會理想。
構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掌握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能夠有效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僅對當下所處的歷史方位作了全新解讀,而且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精準描摹,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叭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由物質和精神“兩翼”構成,其中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也是解決時代發展之困的一劑良方。作為社會成員先進分子的共產黨員,其精神家園的構建是解決新時代新矛盾的關鍵環節。因為馬克思主義信仰中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指導黨員干部透過現象認清本質,快速準確把握問題的具體性和特殊性,真正做到運籌帷幄、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同時,針對少數黨員干部出現的信仰缺失、精神萎靡、不問蒼生問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錢、迷戀西方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方面的治理難題,習近平基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黨員精神家園建設現狀的戰略研判,強調黨員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信仰體系,闡釋新時代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基本內涵、現代向度、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
(二)政治信仰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經受風險考驗的“定海神針”
心中有信仰,腳下才能有力量。共產黨人如果政治信仰缺失,精神必定缺鈣,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褪色、經濟上腐敗、文化上虛無、道德上淪喪、生活上糜爛。習近平多次就“政治信仰的核心要義是什么”“為什么要將政治信仰置于靈魂的戰略高度”“新時代如何堅定政治信仰”這三個富有邏輯的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強調,“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并生動形象地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比喻為共產黨人的“靈魂”“總開關”“壓艙石”“總鑰匙”“精神之鈣”和“金剛不壞之身”。這不僅是話語表達和修辭手法問題,更蘊含著深厚的政治考量,大大豐富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體系的思想內涵。通過耙梳文獻,習近平強調堅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求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思想“總開關”問題,這不僅是思想建黨的核心命題,也是政治立黨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環節,是中國共產黨經受風險考驗的“定海神針”。習近平指出:“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就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的基本觀點,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盵2]《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系統闡述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入黨員干部之心腦的意義、目標和路徑,強調通過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堅決站穩政治立場等方式強化政治信仰,筑牢思想防線,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黨員干部思考問題、科學執政的“看家本領”。
(三)政治信仰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理性審視百年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不難發現,政治信仰始終是無產階級政黨政治建設的靈魂和邏輯起點。構筑堅定的政治信仰,自馬克思主義政黨誕生之日起就成為明確的意識和自覺行動。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實現共產主義寫入黨章并為之奮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一步將政治信仰作為實現初心使命的思想動力和價值追求。新中國成立至今,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豐富實踐基礎上,一方面深刻總結成功和挫折兩方面經驗,另一方面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初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一時代新課題,不斷發展黨的政治信仰思想與實踐。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蘇聯共產黨從一個充滿理想信念的革命黨淪為腐敗橫行的官僚利益集團,信仰坍塌是其最終覆滅的重要原因。蘇共覆滅的前車之鑒昭示我們,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能動搖和缺失,否則就會失去政權,被時代和人民所拋棄。同時,面對東歐劇變之后馬克思主義信仰在較長時間內遭受西方學者和政治勢力種種詰難與質疑的窘境,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魅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的“四個自信”對其作了有力回擊。習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盵3]善于以史為鑒、積極吸取中國共產黨歷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教訓,是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依循。習近平關于堅定政治信仰重要性的系列論述,深層歷史邏輯就是通過塑造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來保持黨組織的生機活力,以崇高的政治信仰引領新時代黨建工作科學化發展,從而夯實黨長期執政的根基。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既忠實地繼承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優秀品質,又與時俱進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完美結合。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史為鏡鑒,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干部頭腦,夯實思想根基,傳承紅色基因。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的現實挑戰
政治信仰是新時代黨建思想體系之中最深層、最核心的要素,是觸及靈魂的永恒命題,也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的保鮮劑。但是,當前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體系建設客觀上面臨來自國際國內、黨內黨外、線上線下等方面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
(一)國際方面,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斗爭愈發激烈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大門越來越大和全球化進程向縱深推進,西方敵對勢力將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的矛頭主要指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市民社會、憲政民主為代表的西方政治思潮,直接與我國所主導的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正面交鋒,他們別有用心地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妖魔化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借助各種渠道散布馬克思主義無用論、共產主義虛無論、社會主義原罪論,肆意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危機論、失敗論、崩潰論,企圖從內部攪亂、瓦解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同時,以享樂主義、物質主義、實用主義、佛系主義、犬儒主義為代表的西方社會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和侵蝕著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其結果導致少數黨員干部崇尚和艷羨西方文明、西式政治制度和政治價值觀,在政治信仰上“精日”“精美”,在涉及黨的領導、政治道路、政治路線等原則性問題上往往態度曖昧不清。
(二)國內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受到資本邏輯的沖擊
雖然資本的逐利性和現實性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市場主體的一切潛能,但也使得資本和權力極易“共謀”,公共利益易被分利集團俘獲。有學者認為:“規模龐大的資本已經顯現出希望擺脫束縛的苗頭。更令人擔憂的是,理應代表人民手握韁繩、馴服資本的某些黨政干部已成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俘虜。”[4]同時,在市場經濟和資本邏輯的雙重支配作用下,資本和市場所奉行的等價互利原則和逐利本性一旦置于意識形態和政治信仰領域,其負面效應很可能爆發。少數黨員干部在物質利益面前容易迷失自我,不信馬列信金錢,不講黨性講名利,最終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此外,市場主體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利用一切手段收買、拉攏、腐蝕領導干部為其服務,其中一些意志不堅定者甘愿被資本“圍獵”,被“糖衣炮彈”擊中,忘掉了黨的初心使命和政治信仰,成為資本和市場的奴隸。
(三)實踐方面,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教育尚存諸多盲點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毋庸諱言,當前少數黨員干部的確存在宗旨意識淡化、政治信仰虛化、價值取向物化、政治意識弱化等所謂“精神缺鈣”問題,這嚴重制約了黨自身建設的質量和水平。領導干部出現的種種政治虛無主義傾向與某些地區、部門和單位黨組織政治信仰教育弱化、僵化、教條化、空洞化、形式化傾向有著重要關聯。對此,習近平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其中的癥候:“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盵5]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強勢來襲,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政治信仰。由于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碎片化、無區別化、去中心化等特點,使得大量丑化、歪曲、詆毀、污名化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肆意泛濫,這嚴重削減了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和科學性的認同,也給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教育帶來諸多挑戰。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的現實路徑
激活和喚醒共產黨人體內的“紅色基因”,補足信仰之鈣,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和政治信仰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時代提高黨員干部領導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選擇。習近平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盵3]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備好政策工具箱,著重從頂層設計、情感共鳴、理論認同、行動落實等方面加以協同推進。
(一)加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經典體系建設
堅定的政治信仰,必須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正確認識基礎之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經典體系建設。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要保持一個政治組織的權威性和核心價值的歷史傳承性,首先需要通常確立組織成員共同認可和閱讀的經典文獻,繼而對這些經典進行系統閱讀與統一闡釋,不斷生成可擴展的共同的言述形式與歷史經驗。只有構建系統完整的中國共產黨經典著作系統,才能以此為基礎,號召廣大黨員認真研讀經典,感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深要義、時代和歷史邏輯,才能真正做到信仰堅定、守正創新。早在延安時期,黨就號召高級干部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領悟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為民情懷、責任擔當,進而實現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實踐認同的高度統一。習近平不僅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其中的哲學部分,是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而且在不同場合多次要求黨員干部要常學常新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內化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學原著悟原理中堅守初心和使命。
加強中國共產黨經典體系建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保持歷史延續性、統一性和與時俱進之間的內在張力,既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文獻的譯介、闡釋和學習,又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系列理論成果和黨內不同時期的經典文獻納入其中,實現“尊經”與“開新”的有機統一。同時,中國共產黨經典體系建設要處理好理論學習內化與社會實踐悟化的辯證關系,通過構建學習型黨組織,從學術和政治相統一的高度回答黨員干部提出的“我們身處何方,從哪里來,為什么來,到哪里去”系列重要理論命題,防止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尷尬和結構性矛盾。在具體落實方面,一方面,要借助智庫資源將遴選出的馬克思主義系列經典文獻,作為黨員干部日常學習、專題培訓和職級晉升的重要內容,真正做到學馬、信馬、行馬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經典體系建設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并進,作為開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實現黨的經典體系建設與更為主流的學科體系建設相融合,從而獲得更強活力和權威。
(二)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堅定政治信仰的必由之路。任何理論即便是再科學、再完美,如果束之高閣、不接地氣,不與人民群眾特別是作為先進分子的黨員干部的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也將失去價值。當前,在全面從嚴治黨視野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需要做到傳播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表達的生活化、目標對象的分眾化,讓科學思想充滿“煙火味”,進而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照亮黨員干部精神世界的燈塔。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應該首先在黨員群體中推進,這就對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和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謂“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大眾化主體只有政治素質過硬,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才有底氣、自信和激情做好理論的大眾化。同時,主體還要掌握“硬核”實力,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方面下功夫,自覺關注、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特別是領會透、講清楚該思想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深遠影響、“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從嚴治黨重大部署等重大思想理論命題,力求做到全面把握和準確理解。同時,還應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闡釋力度,將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置于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總體戰略布局之中。為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思想武器,有針對性地回答三個關鍵性問題:一是基于共產主義實現的階段性、曲折性和長期性,如何堅信共產主義的科學性?二是面對“西強我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體低潮的現實境遇,如何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檢視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歷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史,如何理性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合法性?只有在理論上廓清迷霧,才能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掃清思想障礙、提供學術力、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三)構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教育體系
習近平指出:“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6]政治上的堅定來自理論上的清醒與自覺,黨員干部政治信仰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內功作為基礎,所謂的信仰將是空中樓閣,政治信仰教育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通過專題教育、自我教育、黨校教育、實踐教育等形式,讓黨員干部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個看家本領,掌握人民立場、核心觀點和基本方法,在苦學、善思、篤行中領悟科學理論的價值與魅力。2019年5月,中共中央專門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強調黨員干部政治信仰教育是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工作,要力戒形式主義、傳承紅色基因,并對黨員干部政治信仰教育的意義作用、內容程序、方式方法等作了明確規定,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遵循。
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教育體系的根本旨趣在于,讓黨員干部堅信“共產黨為什么硬核”“共產主義為什么不過時”“馬克思主義為什么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管用”這一系列關乎政治信仰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非常重視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教育工作,不僅出席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而且要求各級黨校、高校、機關要經常性地組織開展政治信仰教育和黨性教育,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人只有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的“真經”,掌握“看家本領”、擁有硬核實力,才能以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并在中西意識形態激烈斗爭面前旗幟鮮明,不受干擾蠱惑,成功抵御各種風險、威脅和挑戰。
(四)發揮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頭雁效應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其言行舉止對普通黨員起到極大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新時代深化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要從“關鍵少數”破題,發揮好各級領導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引導他們當好中國共產黨精神家園構建的“護林員”。習近平反復強調,是否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是新時代好干部的首要標準。他指出:“領導干部一旦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把握不住自己,就會迷失方向,不僅會越過做黨員的底線,而且會越過做人的底線。中央委員會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自覺為全黨作出示范和表率?!盵7]因此,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要著重引導領導干部將政治信仰融入社會治理和執政為民實踐,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踐行者和示范者。
其中,黨的高級干部更應該率先垂范,自覺抵御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襲擾,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底色,在時代洪流和思想激蕩中成為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典范和中堅力量。各級領導干部只有自己講黨性、講政治、有信仰,才能有立場和資格為普通黨員干部做好表率和示范。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如果政治信仰方面出現問題,那么給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的負面影響將更加巨大和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查處的諸多高級別腐敗官員都是集政治變質、經濟貪婪、生活腐化于一身,從本質上說,其政治信仰坍塌、理想信念缺失是釀成惡果的思想根源。
(五)借助新媒體新技術提升政治信仰建設的實效性和精準度
馬克思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8]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歷史進程中,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不僅不能漠視當下所處的這個大時代,而且要在“微”“新”“快”“準”上下功夫,實現培育路徑的定制化、菜單化、精準化。
這是一個政治信仰培育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為艱難的時代。大道恢弘,隱于新媒體。當下,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新媒體正深刻地影響著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黨員群體的價值觀念和精神世界,這也使得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面臨雙重境遇,機遇和挑戰并存。同時,黨員干部一旦具備了堅定的政治信仰,也就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反過來能夠有效消弭新媒體時代多元社會思潮對其精神世界的污染。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2月,我國網民已達854億,網絡普及率達612%[9]。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如果過不了互聯網和新媒體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關。由此可見,新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必須正視新媒體新技術,不能采取逃避問題式的“鴕鳥政策”,更不能視其為“洪水猛獸”,而是應該主動應對,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一方面要規避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存在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去政治化等負面效應,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顛覆傳統政治信仰培育模式,實現教育模式從“漫灌”“噴灌”到“滴灌”的根本性轉變。
新媒體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和“百科全書”,已成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集散地和政治輿論的策源地,不論從何種意義上看,它的出現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當下移動互聯網技術催生的抖音短視頻、慕課、微博、微信、快手、知乎、豆瓣、學習強國等平臺,能夠成為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的新陣地、新媒介,實現將“頂天立地”的理論融入細微的日常生活感悟。一是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者、傳播者的媒介素養,把握理論傳播和信仰培育“質”“量”“度”的統一。二是遴選、培養和團結一大批政治信仰堅定、思想活躍、社會影響力深遠的“網絡意見領袖”,并且用心做好該群體的統戰工作,使其成為新媒體時代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培育的外圍新生力量。因為當社會突發事件、重大網絡輿情出現之時,“網絡意見領袖”可以憑借其在黨員干部中的巨大影響力,呼吁“粉絲”獨立判斷,引導黨員干部以科學的理論分析和透視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世界,避免主流意識形態淹沒在新媒體時代的巨大信息泡沫之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01).
[2]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求是,2010(7)∶2.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1).
[4]鄢一龍,等.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7.
[5]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6.
[6]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01).
[7]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8(1)∶3.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9]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
08/t20190830_70800.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