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斌鋒
小學生體育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需要格外重視對小學生體育素養的培育。如何激發并促使小學生持之以恒地保持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訓練,是小學生體育教育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小學生不同于自我意識發育較為成熟的中學生,他們缺乏學習的持久力,長期堅持學習的穩定性不足,長期關注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也不夠專注。再者,太過于專業化的教育內容和體育鍛煉活動對于小學生而言會略顯枯燥。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順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梢哉f,小學生體育教育比起其他階段的體育教育更具難度,也更加需要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性制訂相應的教育方法。
一、將體育游戲貫穿于小學體育教學之中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體育游戲是一種集趣味性、娛樂性、教學性為一體的特殊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完成體育課堂任務,還能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提高形象思維與創新思維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體育游戲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角色扮演能讓學生擁有極強的代入感,并在過程中收獲成就感與自我認同感;分組比賽能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感悟和理解團隊合作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內核,提高觀察能力與競爭合作意識……因此,教師要結合學情,從學生出發,運用豐富多樣的體育游戲來進一步促進娛樂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快樂教學方式。比如,在以往50米跑教學中,學生對50米跑單一的教學方式感到枯燥無味,在練習中百般無奈,因此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有鑒于此,筆者先讓學生玩貼報紙的游戲(每個學生胸前貼著報紙跑),引導學生發現只有跑得快,報紙迎著風的阻力才能貼在胸前,以此來激發學生跑的興趣;然后通過自由跑,以分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在比賽練習中樂此不疲,又培養了學生跑的能力,也為50米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趣味性體育課堂基礎設施建設?,F階段,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學具多為固有學具,如沙包、毽子等,缺乏新意。學校應該加大投入,購置或更新能夠輔助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學具及其他趣味體育設備,并組織教師團隊進行教育工具展覽的觀摩學習,思考如何利用、改造生活物品為課堂所需的學具,為小學體育快樂教育創設良好的物質條件與基礎。
二、將生活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之中
體育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它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大多數體育運動都是對生活實踐的總結,基本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小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小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能夠進一步感悟和理解相關運動的要領與內涵,并獲得新的體驗。因此,體育教師應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規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貼合在一起,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另外,將體育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使學生有效地學以致用;將娛樂與生活相掛鉤,能在增強學習趣味性的同時發揚學生團結、友愛、奉獻、拼搏的精神,繼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在投擲教學中,筆者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紙張讓學生折“紙飛機”、自由玩紙飛機,以此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然后筆者將“紙飛機”變成“紙球”讓學生投紙球,再結合實際提出問題:“紙球要怎樣才能投得遠呢?”學生回答:“出手要快,揮臂要有力?!惫P者肯定了學生的回答,然后請一個投球投得遠的學生和一個投球動作錯誤的學生示范,讓學生觀察紙球的出手角度,并問學生他們的動作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說投得近的球投擲時太低了。筆者適時引導他們總結:“要投得遠,需要投出一定的高度,投出弧形才能遠。”在課的高潮階段,我讓學生模擬“春播”的游戲:投擲秧苗,方便“農民”在地里插秧,因為有的“農民”離秧苗遠,需要有人投給他們。以此創造練習環境,將生活融入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習興趣,也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完善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中需改變固有的機械化教學方式,通過新穎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感知力,課堂中使學生暢談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創造等能力。比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前滾翻時,筆者巧妙利用球與方塊讓學生得出“球滾得快”的答案,繼而追問:“為什么球滾得快,而方塊不容易滾動呢?我們如何像球一樣滾動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并推理得到:“因為球是圓的,圓的東西容易滾動,只要我們把身體像球一樣團緊,就能掌握前滾翻的重難點,并做好前滾翻了。”
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注意較為弱勢的學生的參與狀況,積極與其互動交流,使整體教學進度保持平衡、一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實現娛樂性與教學性相統一的教學課堂而努力。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跳高課上,筆者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進行分層教學,分男女兩組,并利用橡皮筋做輔助練習,按由矮到高的順序循序漸進,對于膽子特別小、協調性差的學生再分組練習并做個別輔導,不斷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動作上的幫助,讓膽小的學生打消心理上的恐懼,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搭建師生、家?;拥挠押脴蛄?/p>
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加強學校、教師、家庭的聯動機制。小學生體育教育由四部分組成:學校正式的體育課;學校課余、課間的集體體育活動:家庭體育活動;學生之間自發的體育娛樂活動。小學生體育教育不應該只注重第一部分的正式體育課,不應將視野局限在校園教學之中,需要課內外相結合,做到不僅課上規范學、還要課后趣味練,聯動教師、家長、學生,聯動學校與家庭,全方位地為小學生體育活動的展開進行引導。家長要積極參與學校家庭體育教育之中,在課余時間和放假時間,帶領學生參與一些趣味運動,如游泳、攀巖、輪滑及其他球類運動等。這些運動既能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體育素質和身體素質,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一舉多得,從而為小學體育快樂教育的發展提供寬而廣的路徑。
提高小學體育快樂教育,是我們的愿望,也是我們奮斗的終極目標。目前,各所小學在這條道路上進行了探索,將趣味體育活動引入課堂,使用趣味道具輔助體育課堂等,做了不少努力和嘗試,但是這并不夠充分,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今后,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的支持和家長的配合,才能給小學生帶來更好的體育教育。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市韓城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