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祚蓮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價值觀的培養。而當前社會上不勞而獲的思想有所蔓延;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一心只讀圣賢書”才能出人頭地;部分中小學生沉迷于各類網絡直播平臺,甚至盜用家長賬號給主播巨額打賞的新聞時有報道。而這些社會現象的背后其實是價值觀的走樣,錯誤的價值觀正在慢慢地侵蝕著小學生稚嫩的思想。因此,財商視角下的勞動課程,有助于小學生學會正確與金錢打交道,體驗勞動創造財富和價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基于農村小學生財商意識薄弱的真實情況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教師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構建和實施財商視角下的勞動課程。
一、明確財商視角勞動課程目標
財商j(FinancialQuotient)即“財富智商”,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這句話恰到好處地指出了勞動教育與財商教育的緊密聯系。
在當今這個物質豐裕的時代,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終端產品構成的世界。學生的吃、穿、住、用、行各種產品都是現成的,他們沒有經歷過產品的生產過程,導致他們對物質生產過程的情感嚴重缺失。學生的零花錢是家長直接給的,他們沒有看到家長的勞動過程,不能理解金錢的來之不易。甚至有學生認為錢就是家長手機刷出來、銀行取出來的。
有鑒于此,財商視角勞動課程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價值觀的樹立。通過理論認知、活動規劃、職業考察、創業體驗等課程內容,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認識社會,在親歷勞動創造物質、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明白按勞分配的財富觀;培養學生對勞動和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和責任擔當意識;使他們長大以后懂得辛勤、誠實勞動的同時,能夠解決勞動過程中的問題,改進勞動工具,創造性地勞動。
二、明晰財富來源,樹立金錢觀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家庭生活越來越富裕,兒童接觸到金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很多父母,尤其是農村的父母寧愿自己吃苦,拼盡全力為孩子創造盡可能好的生活條件,卻忘了告訴孩子,錢從哪里來?基于此,教師可以開發“金錢的來源”等財商類勞動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訪問、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父母每天上班都在做什么,需要面對怎樣的困難,每天可以獲得多少酬勞,讓學生清楚錢和勞動的關系。基于學生花錢大手大腳,學習不求上進的情況,教師還可以配合家長開展金錢獎勵形式的家務勞動活動。家長和孩子商量制定家務勞動酬勞標準,鼓勵他們做一些需要體力支出的家務勞動,并給予相應的金錢獎勵,讓他們清楚賺錢要付出勞動和辛苦。勞動的形式、內容不同,但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勞動報酬的意義一樣,從而引導孩子樹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者不得食”的勞動分配觀,和“錢來之不易”的金錢觀。
三、明辨“想要”和“需要”,小鬼當家
財商勞動課程不僅是簡單的家務和體力勞動,還需要動手動腦,更需要合理規劃。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抵御不了誘惑,刷信用卡、借貸款背上巨額債務的現象越來越頻繁,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財商教育的缺失。基于這樣的真實情況,教師可以開發“小鬼當家”系列財商勞動課程。比如,開展“小鬼當家之我們的晚餐”的活動,活動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父母一起走進超市或市場,了解食材的價格。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我們的晚餐”規劃活動,教師設置模擬小超市的方式,展示各類商品價格,學生以不高于人均15元的價格為家人規劃并制作一次晚餐。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需要聚焦的關鍵問題有三個:第一,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哪些食譜能獨立完成;第二,區分晚餐中哪些食物是“需要”的,哪些食物只是“想要”的,當學生看到琳瑯滿目的食材、什么都想買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哪些是晚餐需要的食材,哪些是渴望吃到但并不急需的食物;第三,根據食物的需要程度合理搭配食譜,花最少的錢做一次營養美味的晚餐。
孩子只有親自當家才能明白父母平常準備一日三餐的不容易,才能區分“想要”和“需要”的不同,在一次次的勞動實踐中成長為精明的小當家。
四、企業考察,明見勞動創造價值
我們生活在終端產品世界,學生對于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缺乏直觀經驗。因此,教師可以開發“走進家鄉的企業”系列課程,依托社區、家長資源,帶領學生走進身邊的企業。基于農村學生對于科學技術在生產活動中的應用認知匱乏的情況,教師可以聯系科學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并帶領學生開展考察活動。如走進優秀的鞋服企業,學生在原材料倉庫會看到最原始的鞋底、鞋面、裝飾扣等零散的制鞋物料;走進設計部,會看到設計師們利用電腦繪圖軟件或拉線或畫弧,在設計師們嫻熟的技術和靈巧的手指下一雙雙鞋子模型很快出現在屏幕上。智能化的飛織鞋面機器在自動紡織鞋面面料;整齊有序的生產流水線上,每一個工人都專注地做著固定的工序。一系列復雜的工序讓學生有了直觀經驗。學生看到了商品價格背后的價值,價值背后的勞動和勞動者。無人操作機器系統在制鞋工序中的使用,也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技術在勞動中的應用及其優勢,懂得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同時還需要創造性使用勞動工具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五、創業體驗,明證錢來之不易
小鬼當家、企業考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白了勞動的價值,但學生沒有親身經歷賺錢的艱辛歷程。為了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教師可以規劃“創意集市”活動。創意集市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小社會中,親歷創業準備、交易過程、創業總結的完整真實活動。準備階段,需要成立商鋪,確定團隊分工,成立宣傳組、銷售組、財務組、秘書組等。銷售組做市場調查,了解“顧客”的喜好,確定店鋪商品并根據成本利潤知識合理定價;宣傳組設計制作商鋪海報,廣告促銷方案等;秘書組制作收銀盒、價格標簽;財務組準備找零的錢幣,制作店鋪收支明細表等。在真實的創意集市交易中,各工作組需要分工協調,展開真實交易。集市上,學生開心地上架商品,用心推銷介紹商品,小心記錄收支明細。創業總結中,有人歡喜通過人生第一次“創業”賺到了“第一桶金”,有人愁第一次“創業”就失敗虧錢了。學生第一次“創業”無論盈虧對他們的影響一定是深遠、受用一生的。這樣真實情境中的創業活動中,學生動手實踐、磨煉意志,為日后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獲得了勞動與金錢關系的直接經驗,有利于學生初步樹立職業勞動與自我的關系。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中心小學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