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瓦爾?喀斯木
作者簡介:米娜瓦爾·喀斯木,(1978-),女,塔塔爾族,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助理講師,本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中等職業學校生源數量持續上升,但生源質量難以保障,部分中職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亟需改善,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另外,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行為叛逆,這對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而言存在一定困難,班主任在此種情形下,就應當積極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循序漸進解決學生困擾。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當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闡述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的如何落實。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中職;有效性
中職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學生就業做好準備,而班主任也應當突出自身的管理職能,做好學生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正確面對人生的挑戰與機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就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多的不足,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風氣、強化班級的凝聚力是班主任管理的主要任務,而班主任也應當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將班主任管理工作作為重點內容。同時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過程中,也應當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做好教學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項問題,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指導。
1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影響著班級環境的創造以及學習氛圍的完善。中職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學生參差不齊,在這種教學情況下,如何充分發揮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當下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方向。隨著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班級管理效果明顯提升,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專業學習之中,進而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下,就業形勢成為當下的主要問題,如果中職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班級管理,增強班級的凝聚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等專業知識,通過小組團結合作營造良好班風,為學生就業與學習提供有利條件[1]。
2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師自身
2.1.1 管理意識薄弱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工作形式也發生了一定改變,就當前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來看,部分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并沒有積極承擔起班級管理的職責,也有部分班主任認為管制學生并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唯一方法。因此在此觀念下,部分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不夠主動與積極,無法保證班級管理的綜合質量。現代化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生要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部分班主任就會出現思想偏離的情況,一味的放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是否參與到學習之中也未可知。無論是班主任是科任講師,只是認為教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向學生傳遞專業內容即可,但卻忽略了教育工作中的管理問題,沒有認識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導致班級管理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2.1.2 管理觀念差池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會不自覺地對學生進行分類,進而就會出現差生的標準,此種教學觀念很容易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班主任的管理熱情。如果班主任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沒有信心,認為某一位學生很差,那么就會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感受,同時也會導致班級管理工作出現問題。首先在開展班級管理時,一旦出現失誤,班主任的第一反應不是進行教學反思,而是逃避責任,同時也會將更多的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對班級管理工作沒有付出熱情。其次,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沒有認識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地位,只是居高臨下的管理學生,采取較為生硬的管理手段。最后,管理方式存在偏差。就以傳統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教師常常喜歡通過壓制性的手段來管理學生,進而約束學生的行為[2]。比如:如果出現遲到問題,采取罰款、罰站、不許上課的方式,雖然用這些方式處罰了學生,但學生會對這種處罰方法產生排斥心理,使得班級管理難以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而學生也會對老師的管理方法產生意見,與班主任之間產生距離。教師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處理策略,久而久之,學生不再服從班主任的管理決策,班主任也不再體諒學生,進而導致班級管理效果不斷降低。
2.2 學生放面
2.2.1 不主動配合
班主任的主要教育工作就是管理班級,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同時也應當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但就實際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著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比如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并不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導致班主任難以提高班級管理效果。部分學生并不能認識到學習的主要任務,班主任的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難以實現有效配合,班主任管理工作也難以獲得進展,長此以往,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大。
2.2.2 個體差異較大
學生之間的性格特點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正面臨著青春期的困擾,如果采取傳統的統一管理、統一教育,難以保障班級管理效果,甚至部分學生并不能接受此類管理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種管理方法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無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不能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在現代生活的快速發展下,學生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轉換,如果中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初始階段,則難以保障班級管理效果。另外中職學生存在著厭學情緒部分,中職學生選擇中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是減輕學習壓力,獲取文憑即可,并沒有注重學業的落實;也有部分學生常常觸及班級管理的行為規范,在中職院校中學生打架、亂扔垃圾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學生在班級中的自我意識過強,并不能參與到班級團隊管理之中,缺乏集體榮譽感;而早戀行為也是班級管理中的重點問題,早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及心理發育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情感波動,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影響學校教育工作的逐步進行。
3 中職學生的特點
3.1 弱勢群體
中職生源較為復雜,不同學生面臨著不同的困擾,一方面,部分學生的家庭處于弱勢階段,由于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收入水平較低,難以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完整的教育條件;也有部分學生父母存在感情不合的情況,或者屬于留守狀態,缺少父母的關愛,而這些問題都會對學生產生的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處于弱勢,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文化成績較為薄弱,也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入中職階段以后,面臨著文化課程知識內容,難以參與到學習之中,導致學習效果逐漸降低。
3.2 不成熟
中職學生屬于未成年狀態,身體和心理都不夠成熟,但當前社會許多中職學生過于早熟,導致學生的生理性成熟,而社會性成熟卻較為滯后[3]。這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渴望自己去解決問題,逐步向成熟邁進,轉向生理性成熟期,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等社會性成熟要素,還存在一定缺陷,集體意識以及自我責任感還較為淡薄,同時此類學生也存在著叛逆心理及自卑心理,在面對人、事、物時仍然不夠成熟,綜合素質也有待提升。
3.3 沉迷網絡
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小,但其自主學習能力卻較為薄弱,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未主動參與到專業課程以及文化課程學習之中,大部分時間都被電子產品所替代。而且中職學生也非常熱衷于上網,在新媒體軟件、網絡游戲等多個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學生逐步忽略了學習,甚至部分學生將上網作為最重要的事,沉迷于網絡。
4 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4.1 增強自身管理意識,逐步開展工作
要想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中職班主任首先應當認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應當明確班主任管理的核心要點,積極承擔起班級管理的主要任務。班主任應當認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中心,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應當放眼于學生的未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管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中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時常的溝通配合才能夠有效推進,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與學生的友好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困擾,通過師生的共同配合,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果[4]。
除此之外,班主任也應當積極明確班級管理工作目標,首先,中職院校應當為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通過日常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及工作能力,使得班主任能夠深入了解學生需求,明確班主任管理工作開展的真正目的,進而保障班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班主任在決定班級管理目標時也應當具備一定的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學習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出發,落實班級管理。在開展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也要耐心引導學生,讓學生意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并為學生樹立積極配合的學習意識。而班主任也應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基礎,使得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
4.2 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強化教育效果
中職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外,也應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制定班級行為準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開展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可以結合身邊的事例以及時事新聞,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通過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將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應當加強衛生教育、心理教育,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班主任在開展主題班會時研究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加強學生對教育的理解與認知,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5]。
比如,班主任就可以開展“團隊”的主題班會,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在開展班會前,班主任可要布置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任務,學生要收集有關于團隊的材料,并在班會課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行2分鐘的短暫演講。老師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各項問題,及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難題,通過課件的制作吸引學生興趣,同時也應當選取具有說服力的案例,增強學生對團隊的認知。例:通過拔河比賽引入班會主題,拔河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取勝利,讓學生明白團隊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愛護班集體,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完成任務。除此之外,老師也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學生養成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并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發揮每一位學生的長項,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班級集體相融合,進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品質,引導學生熱愛班級。
4.3 做好學生引導工作,指導職業規劃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中的職業競爭逐漸加劇,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快的就業面,中職教育工作就應當圍繞著職業生涯規劃而展開。作為班主任更應當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競爭不斷的就業環境下,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專業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就業市場情況的調研,了解當今社會的壓力,進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專業能力增強的角度上。而班主任應當做好專業調研工作,結合專業的需求與缺口,幫助學生共同規劃職業生涯,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薄弱之處,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在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也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掌握自身的優勢,并與學生共同分析職業機會,預測人才發展市場,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專業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判斷行業的發展趨勢[6]。同時在職業生涯設計的引領下,班主任也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反省自我,讓學生明確中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開展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專業實力,要求學生去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通過專業能力的不斷夯實,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盡量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中職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去了解社會發展動態,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成熟度,了解本專業行業發展趨勢,降低就業后的不適應感,為學生成長與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4.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育品質
由于學生受到多項外界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對親情、友情表現的較為冷淡,甚至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現偏離,因此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將德育教育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傳統美德的了解,豐富課堂活動形式,增加學生情感認知。那么中職班主任就應當切實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培養為有道德有素質的青少年,同時也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與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充分融合,落實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班主任應當結合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國家建設工作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應當將理想信念作為教育導向,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鼓勵學生遵紀守法,養成正確的道德品質[7]。
比如,學校就可以組織各班主任開展守法教育活動,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共同觀看守法教育欄目,并加強學生對法律認知,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遵紀守法,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又或者中職院校可以邀請當地的公安部門,到學校開展守法教育活動,選擇真實發生的案例,警醒學生遵紀守法,不可為了個人利益而觸犯法律的底線。在完成教育活動后,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寫一篇關于遵紀守法的活動感受,讓學生能夠切實認識到法律的威嚴。除此之外,中職班主任可以積極組織德育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認知,通過情感教育的灌輸,準確處理同學同意與同學之間的情感,爭做孝敬父母、尊師重道的優質青年,為學生以后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言主要意義,班主任在制定管理措施時,首先應當明確教書育人的目標,同時也應當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中職學生本就處于青春期階段,性格不夠完善,班主任就要通過班級管理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培養正確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更加順暢。
參考文獻
[1] 張紫紅.德育為先——淺談中職班主任管理德育的滲透[J].品位·經典,2021(20):101-104.
[2] 范秀穎.提高中職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0):165-167.
[3] 張怡.中職學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淺述[J].山西青年,2021(19):191-192.
[4] 耿素麗.新形勢下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探究[J].知識文庫,2021(18):82-84.
[5] 盧盛堅.中職班主任工作中情感管理的策略新探[J].品位·經典,2021(14):121-124.
[6] 王仁佳.中職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1):62-63.
[7] 王迪民.試論新時代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