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怡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小銜接深受社會各界關注,推動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進度成為了當下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課題。但是基于各方因素影響,幼兒園和小學的有效銜接之間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幼小銜接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對幼兒將來步入小學學習和生活造成了一定阻礙。現就幼兒園教育中的幼小銜接現狀和策略展開探究,并針對現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期優化幼小銜接工作的路徑拓展,發揮其應有價值,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幼小銜接;路徑拓展
在教育部出臺的有關幼小銜接指導意見中曾明確提出,要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的雙向銜接、有效銜接,為幼兒未來接受義務教育奠定良好基礎,構建良好開端。這是深化改革精神,落實素質教育的重大決策。幼小銜接一直是各方關注的問題,也是一項多維度、廣角度的復雜問題,就幼兒園教育視角來看,有關幼小銜接的工作落實遠遠未達到預期效果,無論是教師思想還是教育模式上均存在一些常規性錯誤。基于此背景,如何充分挖掘幼小銜接教育價值,優化教育思路,探索教育路徑成為了當下幼兒園教師的首要研究任務。
1幼兒園教育中幼小銜接現狀分析
雖然幼小銜接理念早已貫入幼兒園教育指導思想之中,但是就目前來看,有關銜接工作的開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嚴重影響了幼兒園正常教育和幼兒的健康成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幼兒園教育過度“小學化”,雖然幼小銜接強調提前讓幼兒適應小學生活與學習,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度,不可真正將幼兒教育當成小學教學,大量的開設特色班,采用嚴格的小學教育制度,限制幼兒自由活動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兒天性,造成幼兒學習恐懼,談小學色變,教育效果適得其反。第二,教育思維片面,加強幼兒思想教育是普及幼小銜接認知的理論基礎,但是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存在片面思維,未充分衡量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提前將一些小學壓力滲透到了幼兒教育當中,造成幼兒對小學概念的淺層認知,潛移默化中加劇了其小學抵觸心理。第三,缺乏家園共育,家庭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助力,是幼兒教育的第一課堂,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教師與家長應攜手共進,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一些家長對家園共育和幼小銜接概念認識淺薄,全權將幼兒托付給幼兒園教育,缺乏參與,造成了幼兒成長的心理空缺。這不利于幼小銜接理念的有效灌輸和相關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對幼兒園教育工作形成了一定阻礙。
2幼兒園教育中幼小銜接路徑探究
2.1尊重幼兒主體地位,開展自主教育活動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他們大都基于主觀意識評斷事物的對錯與好壞。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需充分尊重幼兒主體,圍繞其興趣點、關注點展開活動設計,既要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又要保證教育行為的有效性。例如,關于班級建設方面的一些問題,教師若是強勢按照小學標準規劃,忽略幼兒主觀感受,很可能起到逆向助推效果,引起幼兒心理與行為的不適應、不配合,導致幼小銜接效果欠佳。針對此種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到小學班級實地參觀的形式,讓其對小學環境產生直觀的認識,加強幼兒對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實況的認知。在了解一段時間過后,可以就班級建設活動征集幼兒的主觀意見,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認知實情自主構建班級建設活動,比如,班級環境創設、作息時間、學習形式、課程安排等等。基于幼兒自主參與的前提下,適當調試更符合幼兒身心認知的教育模式,能夠更好的滿足幼兒發展需求,讓其逐漸認可小學環境,適應小學環境,進而提升幼小銜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2優化教師思維引導,創設趣味引導活動
小學教育不同于幼兒園,無論是作息時間、學習方式亦或是課程安排,其活動強度遠遠高于幼兒園,突兀的改變幼兒生活習慣,會由于幼兒的不適應而增加教學難度。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心理引導,突破幼兒心理防線,改變其內心認知,在美好的憧憬中接受幼小銜接教育,促進教育效果的提升。繪本閱讀和游戲教學是當下幼兒園的主要教育活動,教師可以基于幼小銜接主題來設計相關教育活動,在實踐中滲透小學教育理念,逐漸改變幼兒的思維模式。例如,針對繪本閱讀,教師可以創建小學圖書角,圈畫一個區域展放關于小學教育的閱讀材料,并根據幼兒意見及時更新和調換繪本類型,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對小學生活的認知需求,還可以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接下來的小學生活奠基固本。針對游戲教育,教師可以設計有關小學生活的主題游戲,比如“我是小學生”、“我當國旗手”、“小小少先隊員”等等,通過幼兒主題游戲滲透小學生活思維,讓幼兒對未來步入小學充滿憧憬,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幼小銜接的思維引導,提升教育效果。
2.3深化家園共育理念,促成雙方合作共識
家庭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因素,開展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園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合作。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家長觀念,加強其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理解,推動家長在相關活動中的參與度,為幼兒的思維轉變和行為改變提供推動力。基于此背景,教師要強化資源共享理念,加強家園溝通和交流,將幼小銜接的相關資料以及工作進展進度、未來教育規劃等及時告知家長,讓家庭教育成為園區教育的有效延伸,雙方合作助力幼小銜接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開設一些家園交互活動,深化家庭對于幼小銜接理念的認知。比如可以開展一項以“爸爸帶我去上學”為主題的親子活動,首先做好小學對接工作,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爸爸帶著孩子一起參觀小學環境,體驗小學課堂。在爸爸的帶領下,讓親子對小學教育模式、作息時間、課程安排等方面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然后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督促家長切實做好幼小銜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家園聯動,共促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深度開展。
結束語:
總之,當下幼小銜接受多方因素影響,其實施效果并未如預期般順利。園區方面要充分認識幼小銜接教育中的現存問題,避免步入銜接單向性和超前性誤區,并基于幼兒個性化發展特征,開設相應教育活動,從幼兒主觀層次加強其思維和行為的引導。同時,還要和幼兒家庭達成共識,展開強力合作,雙方聯合共同推動幼小銜接進度,提高幼小銜接能效,為幼兒未來步入小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洋.關于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21(52):53.
[2]陳彥,歐陽春玲.搭建橋梁,雙向建構——幼小銜接課程的探索和實踐[J].早期教育,2021(4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