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國民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其科技素養的提升,必將在未來推動社會的高效發展。眾說周知,閱讀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而科普讀物作為科技信息的重要載體,恰恰涵蓋了非常廣的知識面,能夠在各方面滿足青少年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青少年;科普讀物
據《2019年全國圖書選題分析綜述》報道,2019年少兒科普的相關選題達3740種,由此可見青少年科普讀物出版數量之多。科普讀物具有專業方面的特殊性,其內容十分廣泛,幾乎所有的理工科學科都包含在內,因此科普讀物一般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圖表多、符號多等特點,在進行編校時面臨很多困難。若不采取針對性措施,很難保證圖書的編校質量,由此對讀者產生誤導。
一、青少年科普讀物編校常見差錯分析
1.政治性差錯
科普讀物中的政治性差錯往往具有隱匿性,并非一眼就能看出一些導向性的或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不一致甚至相違背的錯誤觀點和提法。這些政治性問題往往隱含在文字、圖表中,而編輯在處理稿子時又注重概念、公式、數據等內容是否準確,很容易忽略這些政治問題。例如,筆者曾在書稿中遇到:要求青少年讀者對照一份菜譜擬定自己的一日三餐,菜譜中有一道菜為“蘿卜燒豬肉”,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筆者將之改為“蘿卜燒肉”。
在編校過程中,編輯還須注意來稿中一些內部資料、內部用圖、需要保密的圖紙等內容。有些作者保密意識不夠深刻,很容易在自己撰寫的圖書中提及一些涉密的問題。如果編輯不緊繃一根弦,就可能泄漏國家機密。比如公開我國某稀有礦產的產量、某軍隊駐扎的位置等需要嚴格保密的信息,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安全。
總之,政治內容是圖書的生命線,如何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書稿中存在的政治性問題,需要引起編輯的足夠重視。
2.知識性差錯
知識性差錯包含事實性差錯和科學性差錯兩類。
事實性差錯主要指與事實有出入,如人名、地名錯誤,年代差錯,數據有誤等。這類差錯也分顯性與隱性兩類。如地名差錯、觀點前后矛盾等顯性差錯,只要編輯在編校過程中認真細心,勤查各類工具書,一般都能發現。而對于隱性差錯,則需要編輯具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廣博的知識面,對隱含的事實性差錯具有職業敏感,能運用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進行論證。
科學性差錯指違背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有些科學性差錯常常以訛傳訛,在讀者中產生不良影響。例如,筆者曾在一篇介紹泥土作用的來稿中看到這樣一句:“人們發現最有效的鈣補充劑其實就是嘗試著或者真的吃點土。”查各種資料,沒有確定的論證來源,于是給作者退稿修改。
3.語言文字差錯
圖書校樣上的差錯,數量最多的是語言文字差錯,科普讀物同樣如此。按差錯性質,可分為字詞差錯、語法句法錯誤、邏輯錯誤、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數字使用錯誤、量和單位使用錯誤這六類。這些差錯大多是由于編校人員語言文字基本功不扎實造成的,也有部分是由于態度不認真、責任心不強造成的。由于種類繁多,且多屬于基礎性知識,筆者不作過多剖析。
4.插圖表格差錯
圖表便于閱讀,便于分析比較,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資料所反映現象或事物的規律性和關聯性。在科普讀物中,圖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常見差錯主要包括圖表內容差錯、形式不符、與正文不一致、編排不規范等。
二、提高青少年科普讀物編校質量的舉措
1.從源頭抓內容質量
由于作者水平、責任心參差不齊,筆者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收到作者自認為稿子已非常好而實際錯誤連篇、根本達不到出版要求的稿子。目前的書稿大多為策劃稿,編輯應盡早介入作者的寫作過程中,從源頭把控內容質量,以形成良好的開端。首先,編輯應遴選責任心強、有專業背景、能寫會寫的作者。有些作者有自己的團隊,有些作者則需要編輯協助組建一支編寫隊伍。其次,編輯應請作者提交編寫樣張,盡早發現問題所在,以免完成后再返工耽誤進度。再次,編輯應進行過程性管理,在寫稿過程中始終關注稿件質量。如可約定寫好30%提交一次,編輯可初步判斷篇章結構是否合理,內容是否符合出版規范等。
2.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
質量是圖書的生命。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對保障科普讀物出版質量具有關鍵作用。
其中,初審是“三審”的基礎,是編輯工作的首要環節,一般由責任編輯擔任。初審質量的高低影響后續復審、終審乃至全書的質量,因此責編必須逐字逐句地認真審讀全稿,對書稿的政治傾向、思想品味、科學性、知識性、結構體例、文字水平、著作權等各個方面進行把關,提出取舍意見和修改建議。由于科普讀物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建議請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進行復審。終審主要對書稿的政治問題、社會敏感問題等作出評價。
校對是編輯工作的延續。由于數字化排版技術越來越成熟,校對的工作相應出現變化:“校異同”弱化,“校是非”強化。因責編進行了詳細的初審,對書稿內容有較多的了解,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責編和作者同時看一校樣更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盡可能多地發現錯誤;專業校對看二校,以彌補責編和作者看校樣的失誤;付印前責編通讀全書,查漏補缺。不要忘記使用專業校對軟件校對清樣,專業校對軟件功能越來越強大,每次使用幾乎都能掃出人發現不了的問題。
3.提高編輯的業務能力
與所有的編輯一樣,科普讀物編輯需要修改、加工稿件,因此須具備過硬的文字功底,這是編輯的基本功,是最基本的業務要求,也是保證圖書編校質量的前提條件。
結語
科普讀物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專業性強,要求編輯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在實際工作中,編輯很大可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這就要求編輯邊編校邊學習,不恥下問,同時多借助專業工具書。編輯工作還是一項具有較高實踐性的工作,需邊干邊學,不斷實踐,不斷積累,才能提高編校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玉斌.淺談如何提高引進版科技圖書的編校質量[J].科技傳播,2020,12(10):24-25.
[2]劉守秀.提升科技圖書編校質量的有效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09):234-235.
[3]張盼娟.專項檢查——科技類圖書新編輯提高編校質量的小技巧[J].傳播與版權,2019(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