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密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全體的學生完成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試著分析和挖掘本人存在著的教育模式問題,從而能更好地幫扶全體的學生,使其能沿著正確的學習道路完成本人的發展和進步。教師在正確的教育體系中要讓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維變得更為活躍,且能克服更多的危機和障礙。教師應當以從容不迫的狀態去完成本人的教育工作和其他的德育滲透的任務,從而助力學生的發展,讓更多的孩子體會到學習本身的樂趣和美好。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模式分析;教育體系;教學影響
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構建起綜合的、均衡的人才成長體系,讓更多的小學生懂得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更為綜合、更為立體的個體,這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是意義甚大的。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師偏重于對于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培訓,但是毫無疑問,這種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綜合性成長是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意義的。因此教師要善于轉化本人的思維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善于改變本人的學習狀態,實現個體的精神力量的成倍增長。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地統籌不同的德育素材
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正式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對于本人的教育素材加以適當的分析和籌劃,從而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提升和進步。德育素材就蘊含在教師的教材、學生的讀本和實際生活之中,教師要善于從中提煉出更多的、更為豐富的內容,并且能以富有創意的模式加以整合和分析,并且讓學生得到提高和鍛煉的機會。教師尤其要讓學生懂得:沒有了對于實際生活本身的分析和研究,就沒有對于道德的捍衛和遵循[1]。現實生活本身中蘊含的道德是基礎,但是教師要結合相關的實際生活去幫助學生,使其能完成相應的提高,從而助力學生,使其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底線、有尊嚴、有能力的人。善于結合不同的道德力量去完成本人的人格再造。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梅蘭芳蓄須》時,教師尤其要注意把愛國主義的豪情和民族尊嚴帶給學生,使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懂得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愛國者和奉獻者,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生活中成就更值得被尊重的人格。
二、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完成日常的教育工作
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善于結合實際的生活去完成道德教育的個體,換言之,如果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出現了不令人滿意的表現,因此教師要懂得集合相應的情況去完成改變,從而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優化。譬如,當教師發現了學生的自私狹隘、目光短淺、目中無人、謹小慎微、缺乏勇氣等等問題時,教師就應該找到相應的驅動點去幫助學生,使其能在學習不同的知識的同時,懂得強化自己相應的道德力量,也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心中有高山、有層次、有力量、有敬畏的人。當下的小學生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同時面臨著不同的精神危機。教師要抓住學生遇到的難題和精神阻礙去幫助學生,實現更多小學生的進步和提升[2]。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尊嚴、有底線、有活力的人,其次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構建起自我和他人的良好關系的人。在行事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和外界之間的界限感和分寸感,又能讓更多的學生善于化解本人的被動思維,帶著愛和溫暖去走向大家,又能在關懷他人的過程中消除彼此之間的罅隙,形成更為友善的人際關系。出色的個體同時要懂得:自己的精神能力、道德素養和其他各項能力都是需要逐步提高和依次加強的。學生不能在個人主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這種思維模式是很不利于孩子們的未來。教師尤其需要讓學生善于反思,能把自己的行為實現綜合的考量和把握,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完成本人的成長和進步。人格的重組和再造絕非朝夕之功,而是逐步顯現造就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找到出色的立足點,逐步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提升和進步,使其能以循序漸進的態勢成為更為出色的個體。
三、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鍛煉和提升的機會
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自我提升和不斷鍛煉,尤其要讓學生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出色的人格和大寫的人,都是通過反反復復的學習和自我打磨才成就起來的。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同時不善于找到本人成長和進步的空間,則不能化解本人出現的迷思,也不能讓學生成為更為出色的人。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不同的課程和知識后,要以相關的課程作為抓手,帶動學生去完成相應的實踐類的活動,并且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活動后去認真地撰寫相關的學習心得和總結,由此能從中提煉到思想精華,成就本人的進步。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善于帶動學生去完成自身突破和發展的人,尤其要用心地支持學生去構建起道德體系,能完善自我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教師要善于通過課程中滲透道德力量,也能用心地打磨課程,在語文課程中發掘到更多的有意義的內容。教師要化解課程本身的刻板乏味的狀態,讓學生善于吸收知識,優化道德力量,這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是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林巧藝.淺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德育滲透[J].黑河教育,2019(05):38-40.
[2] 馮磊.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