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源
【摘要】 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產是鄖陽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歷史記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及產業結構調整、礦產資源枯竭,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已出現功能性衰退,其中的工業遺產等被閑置或廢棄,這不僅造成了土地和空間資源的浪費,而且未能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出現了與鄖陽城市系統日趨分離的現象。本文引入空間整合思想其在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空間更新中的應用層含義,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應。
【關鍵詞】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鮑峽鎮云蓋山村盛產的天藍色、湖藍色、碧綠色等多色綠松石,品質優良,蘊藏量大,開采歷史悠久,是世界公認的優質綠松石。云蓋寺綠松石礦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老礦山,其礦山開采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其他綠松石產區所無法比擬的。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產(工業區)是鄖陽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歷史記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及產業結構調整、綠松石礦產資源枯竭,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已出現功能性衰退,其中的工業遺產等被閑置或廢棄,這不僅造成了土地和空間資源的浪費,而且未能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出現了與鄖陽城市系統日趨分離的現象。研究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的更新,在保護礦山遺跡,保障礦山資源可持續性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功能整合的理念與層面
在工業遺產(工業區)中,生產、存儲和運輸等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必然的破壞;工業遺產(工業區)中的工業建筑、設施、工廠等物質要素的閑置,主要是由于功能衰退,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產對鄖陽城市的文化,尤其是近現代礦石工業文化的傳承,將會成為城市精神財富的積累。因此,無論是從生態、經濟還是社會角度來看,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產都可以進行保護再利用。
2.1 轉向整合的功能規劃
工業遺產(工業區)隨著產業功能的退化,其物質空間要素與城市功能之間日漸失去了聯系。缺乏整體性、計劃性的零星開發,無法解決工業遺產(工業區)與城市功能的分離問題,反而衍生出對工業遺產(工業區)用地再次分割的問題。工業遺產(工業區)的有機更新是使各區域的更新改造達到相對完整,這與“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理念的最終目標完全一致。
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與鄖陽城市功能之間可以采取三種整合對策:一是從區域層面上,通過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與周邊其他功能區的整體開發實現整合;第二,從鮑峽鎮的角度看,整合是通過鎮內村莊與周邊鄉鎮功能互補的鏈條來實現的;三是從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自身層面上,通過對內部各種可行性功能的復合實現整合。
曾是鮑峽鎮乃至鄖陽區經濟中心的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自1954年成立后,歷經數十年的輝煌后,功能性衰退使其成為一個相對孤立的獨立存在。如果能夠與鮑峽鎮及鄖陽區的其他功能相互配合,整合它們與周邊城鎮功能的關系,就可以充分發揮這些低效的周邊空間功能。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作為鄖陽城市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承載著城市的工業文化記憶。將鄖陽區內的各大工業遺產(工業區)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挑戰作為更新改造的契機,通過提升城市環境綜合品質,改造成局部具有人文歷史及自然生態價值的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并以此來延續城市的工業文化底蘊,就能為鄖陽區乃至十堰市切實增添經濟活力。
2.2 功能整合的方式
對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城市,以及重慶、武漢、蘇州、杭州等文化產業發展追趕型城市,更新為創意產業園的工業遺產(工業區)更適合轉型為集工作、休閑、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園區。對于十堰市等創意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城市,不可盲目學習所謂大城市的“成功經驗”,更不可“隨大流”更新為創意產業園。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升級為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更適合選擇博物館或體驗館、文化中心等公共設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區域功能優勢、云蓋寺的自然環境優勢、綠松石礦山的文化價值;或基于生態恢復和鄉村生活回歸理念,選擇將其改造為國家公園。這種結合地域工業文化特色將工業遺產(工業區)改造為公共活動中心或國家公園的項目,會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而日趨增多。
3. 結論
在將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改建為湖北鄖陽云蓋寺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的過程中,場所的轉換就是將其空間要素分解為若干獨立的部分,然后按照新的規律進行組合的過程。作為整合的轉型,歷史區域不再被視為一個整體,而是被解構和分散。歷史基因作為新結構的有效材料,在現代集體中得以保存和延續,使歷史基因具有新的內涵。讓豐富的歷史信息為今天的社會服務是轉型的重要原則。
轉換的目的是實現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與鄖陽城市形態現實之間的整合。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原鄖縣國營綠松石礦廠工業遺產(工業區)的舊有形態,結合特有的自然資源,然后對其進行更新改造,以滿足新的功能需要,這樣就會將斷裂的生活方式在某種儀式性地場所中延續下來,實現云蓋寺綠松石文化與鄖陽乃至十堰城市形態的整合。因此,加強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全球地質遺跡——云蓋寺綠松石礦的保護,促進以云蓋寺綠松石為主題的可持續性全方位的文化旅游發展,加強綠松石礦山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對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的經濟轉型和綠松石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羅蕾,趙慧寧,婁軒齊. 礦山公園的景觀改造再利用——以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為例[J]. 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4).
[2]鄭伯紅,郭睿. 礦業遺跡景觀營造中的地景化表達[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
[3]章晶晶,盧山,麻欣瑤. 基于旅游開發的工業遺產評價體系與保護利用梯度研究[J]. 中國園林,2015(8).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荊州,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