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峰
學困生轉化,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學困生的形成是由于學生心智基礎、知識基礎、長時間的不良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家庭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對于初中物理學困生而言,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知識基礎,而是長時間累積的不良態度造就的學習行為慣性。
一、初中物理學困生的主要表現
首先,物理學困生對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定律等內容模糊不清。他們很少能用準確全面的語言再現物理公式和物理概念,對于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關聯、體系更加混亂,隨著所學知識的增多,張冠李戴是家常便飯,對物理概念、公式的熟練運用更是遙不可及了。其次,物理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較為欠缺。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但他們不能分析具體問題的重點和實質所在,也不能很好地自主掌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識,小組合作學習中也不能主動地發言,讀題過程較慢,解題過程易受外界干擾,學習自覺性嚴重缺乏。再次,物理學困生對各種學習任務缺乏積極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缺乏積極上進的意識和競爭觀念,經常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對待各種學習任務。課堂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他們都是應付了事,解題痕跡全無,沒有常規思維步驟,大都憑想象做題,少數學生甚至抄襲電子產品,懶得動腦思考,學習習慣需要大幅度改進。第四,物理學困生學習方式較為機械,缺乏靈活的思維,對知識理解與消化吸收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機械記憶,遇到具體問題中的應用要求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處著手思考。
二、基于立德樹人理念轉化初中物理學困生的實踐路徑
1.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缺乏學習積極性是所有物理學困生的共同表現,興趣喪失是他們缺乏物理學習積極性的首要緣由。因此,要調動學困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首先要基于立德樹人的理念思考,想方設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生成。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常用手段,我們要以此為興趣培養切入點,注重開展各種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形象直觀的實驗中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奧秘的興趣,持續積累主動學習的內驅。如蘇科版(下同)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有關“物質的密度”這部分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學困生學習起來肯定會有一定的困難。此時,我們可通過開展實驗來激發學困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讓他們從鐵、塑料、銅、鋁等物質上任選兩種材料,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別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并及時在表格中記錄測量數據。這樣一來,學困生就動起手來了,課堂氛圍也活躍了,這正是他們的興趣生長點。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主動性,他們就會主動進行進一步探究了。當然,激發學困生興趣的方式很多,如課堂教學中教者盡量采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或講述生動有趣的物理故事也能讓學困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和軌道。老師還可以針對學困生希望被多關注的心理,多觀察他們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多看到他們學習中的閃光點,多施加熱情洋溢的表揚激勵,使他們對物理學科的興趣之火越燒越旺。
2.指導方法,提升學習技巧性
缺乏正確的、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學困生的另一特點。因此,物理教師要從立德樹人的理念出發,有意識地加強對學困生的學科學習方法指導。要指導學困生注重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記憶,便于具體問題中靈活運用;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規范的實驗操作步驟,杜絕隨意的、錯誤的、危險的實驗操作方式;要指導他們在解答具體問題時,審題要仔細,思維要規范,有邏輯、有層次;要指導他們學會歸納典型問題的解決套路等等。學習方法掌握了,還要督促學困生進行一定數量的刷題,但是問題要側重于基礎,不宜過偏、過難、過繁。在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講話親和、耐心啟發,不觸碰他們心靈的敏感神經;還要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思考、獨立作業的習慣,杜絕依賴他人的講解和電子產品的素材。如我們在對八年級下冊的“壓強”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首先涉及到一個壓力的概念。壓力概念很容易和重力概念混淆,特別是學困生對斜坡壓力方向的理解更是困難。此時,我們可讓學困生站在斜坡上親自體驗壓力的方向,瞬間就可讓學困生理解壓力是“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通過這樣一個體驗,我們可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的兩個常用方法。一是在物理學習中要善于通過實驗探究學習中的疑難,二是在物理學習中要對物理概念真正理解認知才可提升學習效益。掌握了這兩點,學困生轉化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3.養成習慣,改善學習高效性
初中物理學困生的另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學習拖拉,效率低下。學習拖拉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不良學習習慣導致的。因此,我們有效轉化學困生,就要基于立德樹人的情懷,注重對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他們在良好習慣的基礎上有效學習,高效學習。具體來說,我們可以讓學生從預習、聽課、作業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預習過程中,要將教材認真通讀,明確相關章節即將學習的內容;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自己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先嘗試開展實驗探究,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要對預習難點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不可一帶而過,沒有任何思維基礎的新授課注定是無效的。聽課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坐姿端正,面朝前方,緊盯老師,抓緊老師授課的核心點,特別是自己預習過程中的難點更要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必要時要對授課內容進行精華記錄;聽課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以便課后詢問他人。作業過程中,要認真審題,仔細圈畫題干關鍵詞,思維要嚴謹,杜絕隨意習慣。可能對于學困生而言,這樣的學習習慣要求比較高,但長此以往,所謂習慣成自然,長期以來的慣性學習行為就會轉化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才能變得更加高效。
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結果,這就注定了對學困生的轉化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從立德樹人理念出發,根植新課程改革要求,用長期的耐心和細心,盡一切可能幫助和引導學困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