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奕
摘要: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面對客觀資源不平衡導致的教育分層,加之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學校教學管理的難度呈幾何倍數(shù)增加,種種問題如何通過教學管理優(yōu)化來彌補和改善,成了“新冠”疫情下學校工作急需解決的新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公共衛(wèi)生事件;教學管理
分類號:G633
0引言:生活即課堂、疫情即學情,作為以進城務工子女為主要生源的我校擺在面前有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家長居家指導欠缺方法;教學方式受限;師生及家長心理急劇變化,;3.02%的學生家庭客觀上無法支持實時在線教學等諸多問題。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謂“善”;勵精求學、足履實地是謂“真”,廣修六藝、得其三昧是謂“美”。面對公共衛(wèi)生事件帶來的新挑戰(zhàn),學校將“居家線上學習”及“復課銜接教學”打造為一堂引領師生“求真養(yǎng)善尚美”的人生大課,通過通識與定制結合、五育與心育并舉的“4P”立體課程落地踐行。
1.Public:線上公益課程
古有“位卑不忘憂國”,今有“居家兼善天下”。
居家學習前利用網絡小程序對每個學生家庭發(fā)布“線上學習支持度問卷”,該前置調查結果顯示,有3.02%的學生家庭因父母復工無法監(jiān)管、無網絡支持等諸多原因,無法實現(xiàn)在線學習。因此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推送防疫知識科普、體鍛要領介紹、學科故事講述、藝術活動召集、勞動技能展示等專輯,是對學生及家庭最好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也是大“五育”的線上落地。依托媒體平臺打造的特色“線上公益課”,讓學生擺脫時間、空間的局限,在更靈活的時間內、門檻更低的設備上學習,更是通過多家媒體平臺惠及全社會。
2.Profissional:新型學科課程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教育因時代而變,課堂因疫情更新。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的課堂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即機遇,是促進課堂順勢而變、促進學校發(fā)展新思路、促進教師加快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提前適應未來的機會。
2.1居家學習“新技術”實現(xiàn)學科統(tǒng)整 實施靈活
線上課程更強調對在線學習目標的明確、學科之間的整合、網學內容的甄選、學業(yè)任務的統(tǒng)籌、作業(yè)形式的創(chuàng)新等。其目的是避免教材部分內容難以通過網課實施、網學形式單一、用眼過度影響視力等問題,同時照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個別家庭硬件設備使用時間受限等特殊情況。以門檻最低的平臺發(fā)布“多學科探究學習活動+1小時體鍛+居家勞動”的任務菜單形式呈現(xiàn),堅持“日反饋”制度,對每天線上學習情況進行師生、家長的信息反饋,搜集困難、問題,教研小組自選教育教學輔助新技術,通過當日年級組交流或每周備課組教研商議解決策略。對需單獨指導的學生,家校達成一致后進行“云輔導”。學科統(tǒng)籌、年級自治、家庭自選,適切的內容、適合的技術、適度的自由讓“停課不停學”落地。
2.2線上線下“新研培”助力復課銜接 一個不落
2.2.1提前部署 科學統(tǒng)籌
為加強監(jiān)督,以日反饋表等形式關注線上教學收尾工作質量。通過《教學進度調查表》了解各科線上教學進度,指導教師做好線下線上教學銜接。借鑒先進經驗,采用在線和分批集中的方式,開展以“銜接”為主題的教研培訓。分階段搜集教學銜接優(yōu)秀案例形成固化成果。
2.2.2保質減負 層層落實
復課前,以線上學情反饋做好分析,制定《教學銜接方案》。優(yōu)化教學計劃,合理安排調整教學進度,防止因追趕教學進度加重課業(yè)負擔。復課后,開展專家培訓,在作業(yè)統(tǒng)籌方面,根據(jù)學生個體特點、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將學生分類,接著細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策略,實現(xiàn)作業(yè)設計分層。在學科教學方面,梳理線上教學內容,設計《線上學習問卷調查表》,結合數(shù)據(jù)精準分析,對在線學習質量進行診斷性評估。最后,將評估報告匯編成冊,帶領教師做好始業(yè)教育、后續(xù)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校本研究方面,堅持每周一研,將“銜接”作為教研重心。引領各學科充分結合疫情課程資源,上好疫情下的“新型學科課”。
2.2.3全人培育 不漏一個
引導教師以“全人”視角實施教育教學。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讓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線下學習。教導處和資源教室指導教師對學生學習上的共性問題,專題備課,實行集體補學及對個體輔導。
3.Personal:個別化支持
秉承“全納平等”的教育理念,對特殊學生給予特別關愛。線上學習期間,積極探索學校市級示范性資源教室課程的優(yōu)化方案,第一時間通過網絡會議、教研對其進行了整體調整,包括服務對象范圍的擴大、課程內容的調整、個別化支持形式的改變 等。在學校封閉管理防聚集的情況下,資源教師及相關教師、家長將個案分析會改為線上進行,會議成員在分管副校長、資源教師、區(qū)巡回教師、隨班教師和家長的基礎上,增加了康復家庭醫(yī)生,綜合專業(yè)意見制定IEP,通過發(fā)送資源包等形式對其進行學業(yè)支持、心理輔導及居家活動指導。
4.Psychological:疫情心育課
4.1居家學習期間的心理遠程輔導
該課程將在研課題中的“正面管教”滲透到學習活動及在線班級管理,并與線上學習評價有機結合。采用問卷調查、開放專家直播資源等形式,對家長、師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2開學復課階段的心理交聯(lián)支持
升級一人主理的“心理咨詢室”為團隊協(xié)作的1+6+2“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專業(yè)引領課程規(guī)劃、活動設計,六位導師負責各年級過程管理,兩位家長講師參與課題研究,適時開展講座。將心理健康課納入周課時,在心理中心的指導下依托班會,由持C證班主任實現(xiàn)全覆蓋專業(yè)心理指導。并在德育處協(xié)作下,為師生撐起“首尾呼應”的心理防護傘。“首”是周一全校普識性知識,“尾”是周五年段班級個性化的團輔和個輔。
經過潛心摸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疫情下的教學管理雖然困難重重,但也解法多多。只要充分考慮大環(huán)境,切合學校實際,在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輔助下,教學工作不僅可以有序開展,而且能帶領老師們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教育生態(tài)提前感受、更多思考,更從容地迎接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王磊主編:《我們在課堂》,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
2..傅宏主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操作》,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成都市東坡小學?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