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 初中學校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養等的教育,應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觀教育理念出發,制定與學生政治認知、學習狀況相符的培養目標,對其展開科學理念、思想道德觀念、行為規范的全方位教育,增強學生愛國主義觀念、道德文化修養及民族自豪感。本文探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加強思政理論知識、專業實踐等的引導教育,不斷強化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道德理念與奉獻精神。
[關鍵詞] 初中生;核心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初中生核心素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性
初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圍繞政治理論知識、實踐活動內容兩個維度,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理念、動手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的教育教學。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開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學,以此推進學生思政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與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指導理念。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多次重要論述,指出要強化制度保障、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培養廣大公民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所以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是初中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的指導理念,主要在于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終極問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生核心素養教學中,可以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能夠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用人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實踐的踐行。初中《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課程的教學,是對學生愛國意識、思想價值觀念、文化自信等的培養教育,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理念,則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踐行所學的政治理論內容。如當下初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到思政理論講解、主題講座與師生互動之中,結合現有教材內容,對初中義務教育工作作出具體規劃,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道德理念、政治觀念,規范其日常學習、生活的外在行為。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生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
1.堅定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信念
初中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多層面的國民教育理念,可以通過一系列教育內容、教學方式的設置,對學生展開專業知識技能、思想態度、道德理念等的教育。在《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課程的教學中,多數初中學校主要圍繞教材內的一系列小故事、現實實踐案例,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理念、行為準則的教育,堅定其正確的政治信仰、思想價值觀念,實現立德樹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目標。
2.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文化自信心
初中學生的思想意識觀念、心理認知等,容易受到外部多元化大環境的干擾和影響,特別是受到西方拜金主義、自由主義、享樂主義等落后價值觀的影響,而產生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觀念。而教師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引導其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對不同社會思潮、文化傾向作出準確辨別,通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理念的學習,強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愛國意識、文化自信心。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的第二單元,就以“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為主題,通過基本國情、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等板塊,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引領學生在學習中自尊、自信與自強。
3.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理念、法制觀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是從社會層面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設價值取向,這一取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生動闡述。其中“法治”為依法治國理念的簡略表達,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與落實,切實保障和維護廣大公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實現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如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就從“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等教學模塊,對法律的主要內涵、懲處措施及保護作用進行全面闡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思想價值觀。
三、初中生核心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學中價值理念的融入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初中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的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依據《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教材大綱,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教育,這是導致學生思想政治觀念不強的首要原因。受傳統應試教育、知識本位等觀念影響,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通常對其展開統一的“大班授課”教學,雖然初中學校已經推行課內外思想政治理念的融入教育,但改變教師傳統的知識本位觀念仍具有一定難度。另外,部分教師缺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經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的能力不足,對學生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認知的教育深度不夠,唯分數論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提高的主要障礙。
2.多元化課程內容匱乏,教學手段融合性不足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教材的編寫,通常會融入一系列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內容,但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會忽視學生的思想意識、學習狀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少引入課外政治理論知識、教學實踐案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較為完整的闡釋,而是將其分散于不同單元的模塊化教學之中,因而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表現為碎片化理論知識的重復記憶。而從初中思想品德與政治課程的教學方式來看,教師較少使用數字化圖書館、多媒體軟件等網絡設備,而是采取單一陳舊的課堂講授方式,不同思想政治內容的教學缺乏層次性、銜接性,容易使學生產生核心素養學習的抵觸、厭倦心理。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策略
1.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滲透式思政教學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的教育,要以學生作為整個課堂教學主體,針對學生思想政治認知、課程學習狀況,制定基礎理論知識、自主學習實踐、情感態度等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加強對學生政治理念、思想價值觀念的培育和滲透。首先在《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教材教學方面,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展開傳統文化、思想意識、政治實踐等的理論教學,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精神與文化底蘊。之后根據不同學生核心素養建設情況,引入課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內容,對其開展愛國、法治、誠信、友善等價值取向教育,通過結合實際政治案例,深化學生對核心價值理念的理解,幫助其完成思想政治意識、實踐行動能力建設。
2.加強思政基礎理論、實踐課程創新與融合
初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中,要摒棄傳統課堂“灌輸講授式”教學方法,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進行有效結合,思想政治基礎理論知識、實踐內容形成融合,對學生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當前在初中《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課程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具體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加強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思想態度、道德理念等的教育,深化學生對愛國主義、政治理念、法制觀念的認知與理解。之后利用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等網絡設備,將課外政治教育文字、圖片、視頻及音頻內容,以及豐富的教學案例引入思想政治課程之中,通過開設政治講座、主題辯論賽、校園宣傳等活動,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與學生一道開展思想意識形態、法律法規、道德素養等知識的學習討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指導其課堂學習、日常生活行為的開展。
3.注重思政課程文化觀念、人文關懷的融入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初中學生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觀念等的教學,可以通過引入網絡多種時事政治、傳統文化內容,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引導教育。如借助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搜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教學內容,將其制作為網絡PPT學習課件,向學生講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理念的時代故事,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思想政治內容、價值觀念學習中做到入腦入心。同時還可以在課堂講解中,大力宣傳先進道德模范、典型榜樣人物,注重核心素養教育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思想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唐勇.英雄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略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6).
[2]蘇森森,王未強.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三重根據[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
[3]張馨.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制度建構[J].廣西社會科學,2019(7).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