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河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以及新課程的改革和升級,小學數學也在不斷的創新。由于數學課程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且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生的教學需求,因此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程中來,拉進了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更好地促進了小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本文主要從積極開展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學活動、運用熟悉的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上進行生活化的強化、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利用生活化評價增進師生情感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旨在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作為小學生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過于枯燥與單一,使得小學生往往失去了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從而阻礙了小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然而在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數學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培養小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積極開展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學活動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來說,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動手操作能力,但是還沒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然而,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常常采用直接傳授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使得小學生往往失去了對數學課程內容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數學知識內容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進一步阻礙了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深入學習。
因此,面對這一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使得小學生踴躍地參與到數學課程的學習活動中來,促進了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深入了解。例如,在傳授小學生“認識鐘表”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鐘表,并且能夠有效地讀出鐘表上的時間點。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鐘表的認識,也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對整個社會的認識與了解,讓學生感知到了鐘表的真正用途以及時間的真正意義與價值。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鐘表的制作,讓學生運用生活中的材料與教師一起動手制作鐘表,加深學生對鐘表時針、分針以及數字格的理解,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探究欲望與探究積極性,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技能,還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運用熟悉的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傳統應試大背景的影響之下,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然而由于小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生活環境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他們對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由于太過局限,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學習到有效的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沒有使數學知識課堂發揮其真正的意義與價值。因此,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方式加強對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拉近學生與數學課程知識的距離,幫助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數學的理論知識。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相關知識時,“克和千克”的內容知識較為抽象,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克和千克的真正含義以及真正價值,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比如鉛筆、橡皮、格尺、文具盒等這些較為直觀的物品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理解。教師可以把克當成一支鉛筆而千克則作為一個文具盒,1000支鉛筆相當于一只文具盒。教師通過將克和千克這種簡單的轉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與立體地了解“克和千克”的知識內容,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克和千克”課程的記憶和理解,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具有發散性。同時,通過生活元素的轉化,教師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以及數學教學的效果。
三、在內容上進行生活化的強化
由于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且好奇心以及動手能力都非常的強,因此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運用,使得數學課程更具有科學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方便學生進行記憶。同時,數學教學的意義不僅是要開發小學生的思維,鍛煉小學生的技能,更是要培養小學生一種實際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從而讓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小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水平,促進小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對小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較為忽視,使得小學生只學會數學理論知識,以及考試的技巧,卻沒有完全掌握數學實際運用能力,影響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作為小學生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引導者,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培養小學生生活化的學習意識,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生活的過程中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理念,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將生活化的知識經驗運用到數學課堂之中,從而促進小學生數學課程知識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例如,在教學“小數初步認識”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模擬超市的買菜情景,并且將各個物品標上其相應的價格,結合小數的數學知識和內容,教會小學生正確的認識小數,了解小數,運用小數,使得學生能夠以生活實際為例,更好地進行小數的認識與學習。這加深了學生對小數知識內容認識,并且通過生活化場景的模擬,能夠更好地將小數運用在生活實際中,發揮了數學課程的真正作用以及真正價值,鍛煉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
四、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俗話說得好“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所以教師在傳授小學生的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也要著重對小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并且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制定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給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從而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保證小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快樂地進行數學課程的學習。隨著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技術能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許多便捷,并且給人們的生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景,突破傳統數學教學枯燥單一的現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給小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有趣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小學生不斷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質量。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技術為學生展示圖形的運動軌跡,使得小學生能夠更有效地發現圖形的運動規律,使得小學生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從多方面調動小學生的感官,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五、利用生活化評價增進師生情感
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提升小學生數學水平以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小學生只有喜歡教師,愿意與教師親近,才能在數學教學中更加主動和積極,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相反,如果小學生對數學教師感到害怕、排斥和厭煩,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一種消極、逃避、抗拒的心理和狀態,從而影響小學生數學技能的提升,影響數學教學的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往往在教學中采取一種嚴肅苛刻的態度,對小學生嚴加管教,不會合理地對小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影響數學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利用生活化評價對小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用和藹親切的語氣和狀態,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小學生內心的想法以及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亦師亦友,使小學生對教師感到喜歡和敬愛,用生活中常見談心的方式,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水平。
總的來說,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所以不能很好地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程中來,受到了小學生的廣泛青睞以及廣泛熱愛,拉近了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愛好,有效地幫助了小學生建立健全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了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才智,2020(15).
[2]張玲.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J].學周刊,2020(12).
[3]張麗春,孟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
[4]張秀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