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育忠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學習是學生積累生物知識,提升生物探究能力的重要場所。在設計生物教學內容時,教師既要立足教材與教學目標,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創新觀念進行設計,使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提高對生物知識的認知和興趣,在探究中完成學習內容,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學習內動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深入研讀教學內容,使之與創新模式有效結合,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豐富內容。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興趣;創新觀念
隨著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結合創新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揮主動性,在深入思考中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借助多種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中掌握生物知識,在拓展學習中提高生物素養。在創新觀念下,學生具備了十足的學習動力,他們逐步深入地理解了生物知識,實現了高效的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
一、開展生活化教學,激發探究興趣
高中生物知識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物教材中的內容有很多是從生活中得到的結論,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生物的探究興趣,讓他們深刻理解生物知識,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生活中挖掘與教材相關的內容,讓學生結合生活探究生物知識,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實現深入探究,高效掌握生物知識。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素材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生活中蘊含的生物知識產生興趣,主動深入地分析所學知識,推動生物教學的高效進行。
例如,在教學“遺傳因子的發現”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遺傳現象進行導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哪些遺傳現象。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說出了種植花生、玉米的種子后,生長出來的也是花生、玉米,貓生出來的還是小貓,小狗生出來的還是小狗。通過分析總結,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遺傳現象的后代許多特性與親代相似。這時,教師引出“遺傳因子的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理解教材中的“相對性狀”“純合子”“雜合子”“性狀分離”等概念。結合生活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深刻理解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后代出現的遺傳與變異現象。
二、引入多媒體,開展直觀教學
多媒體含有豐富的教學資料,把多媒體引入到課堂上,可以利用直觀的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多媒體理解抽象的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使他們在課堂上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源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在觀看多媒體時主動思考,通過反復分析、探索掌握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在學習抽象的生物知識時,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中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認真觀看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逐步深入地掌握更多知識,提高他們探究生物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DNA的復制”時,教師要讓學生從分子水平來探討生命的本質,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模擬DNA復制的過程,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了解DNA復制的過程:解鏈—合成子鏈—螺旋。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對DNA的復制由感性認知達到理性理解的程度,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把抽象的生物知識具體化,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設計問題,促進深層次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想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他們能夠主動思考、深入分析,從而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抓住重點內容進行探索,更好地完成生物知識的學習,使課堂教學任務能夠高效完成。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設計問題,利用問題逐步深入地引導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能借助問題找到學習的突破點,使學習活動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通過解決問題完成學習內容。在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要給他們獨立的空間,不要過多的干預他們的思維,讓他們通過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推動生物學習的深入進行。
例如,在教學“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時,教師要讓學生從本質上掌握生命現象的理論,可以設計問題,利用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基因在細胞核中,而蛋白質的合成是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進行的,在細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細胞質中蛋白質的合成呢?RNA為什么可以充當媒介?DNA的遺傳信息是如何傳給mRNA的?在問題引導下,學生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挖掘知識的本質,通過深入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問題教學中,學生通過主動探索掌握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的相關知識,會對這些知識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在學會獨立思考的同時對生物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通過深層次的思考提升了他們的生物綜合能力。
四、開展合作學習,發展抽象思維
隨著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有效進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發揮了主動探索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材中比較復雜的重點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生物水平進行分組,組內設置小組長,讓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究。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學習:自主探索教材內容—合作交流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合作討論不同的觀點—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合作學習活動,小組成員能輕松解決學習中的疑問,使他們的抽象思維、理解生物知識的能力得到提升。為了使合作學習能更深入地進行,教師可以考量小組的綜合能力,給他們布置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在探究學習任務時,小組長對小組成員起著引領的作用,他運用掌握的生物知識來引導小組成員,并制定出有效的學習策略,在逐步推進的合作學習中,解決小組成員在合作中遇到的不同見解,在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促進小組成員思維的發展,深刻理解生物知識,實現高效的學習效率。
五、開展分層教學,提高學習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堅持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不再對學生進行整體劃分,取消“一把抓”的傳統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入手,開展分層教學,根據學生掌握的生物知識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把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可以讓高層次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生物知識的學習,在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時,高層次學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加強與他們的互動交流,利用生物專業知識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啟發,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習內容。對于低層次學生,教師要根據更多的關注和鼓勵,給他們布置簡單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中收獲知識,獲得學習自信心。通過分層學習生物知識,班級中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掌握了更多的生物知識,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探究動力更足,能主動探索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向生物水平高的學生請教遇到的問題。在主動提升自己生物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不斷深入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使他們在原有的生物水平上得到發展。
六、進行教學拓展,提升生物素養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踐行創新觀念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綜合素養,不僅要把教材中的生物知識與恰當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達到讓學生深刻理解的目的,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拓展,豐富教學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拓展,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知識,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奧秘產生好奇,在課外時間主動探索相關的生物知識,通過主動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提升他們的生物素養。在進行教學拓展時,教師要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內容,利用互聯網等方式查閱與教材相關的資源,通過拓展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生物教學活動得到優化,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人類遺傳病》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掌握教材中的“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等知識,然后向學生介紹其他的人類遺傳病,如色盲、精神疾病、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腓骨肌萎縮癥等,并向學生介紹這些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方法,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對人類遺傳病有更清晰深刻的認識。
七、注重實驗教學,深入理解生物知識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獲得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演示實驗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生物學習,使他們順利完成學習內容。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演示實驗,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讓他們通過親自操作、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了解生物的微觀知識,促進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通過演示實驗和操作實驗的有效結合,讓學生體會到了生物學習的樂趣,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欲,他們能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加深對抽象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能主動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步驟,在科學嚴謹的實驗精神下進行深入探索,實現高效的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
綜上所述,創新觀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設計,把創新模式和豐富的生物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完成學習內容,提高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引導每個學生認真探究生物知識,促進他們生物素養的提高,推動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張霞霞.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
[2]常見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8(5).
[3]李孫武.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