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娜 張祎祺 宋歌 郭文勇 趙瑩 張晏瑞 李山
摘? 要:“一帶一路”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發展國家及地區經濟需要大量的創新型外語人才。通過對高校外語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發現,目前外語人才只注重外語語言技能,而忽略應用型能力,不能適應國際化環境下外語人才發展的需求。從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與評價機制兩個方面對構建適合“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化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及評價體系提出針對性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化外語人才? 培養與評價? 評價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a)-0228-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under One Belt, One Road
XING Lina? ZHANG Yiqi? SONG Ge? GUO Wenyong? ZHAO Ying? ZHANG Yanrui? LI 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075000 China)
Abstract: "One Belt, One Road" is a major measure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it is found that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but ignore application-oriented abilities, which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t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ultivation & evalu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的新時代,全球化經濟合作與發展已經成為趨勢,中國需要與各個國家,尤其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相關領域在既有合作基礎上的國家進行深度區域化經濟合作與發展,加強商務溝通與來往,以期達到經濟共贏的發展目標。語言能力是一個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外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語能力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助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參與國際事務、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的關鍵要素。“一帶一路”需要中國同周邊國家,即“一帶”與“一路”所涉及國家進行貿易往來與經濟合作,這需要大量的精通各種語言的外語人才,所以培養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1? “一帶一路”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
“一帶一路”這個國家戰略共涉及中國周邊60多個國家與地區,涉及近50種通用語言和150多種區域、民族、部落的重要語言。因此,培養優秀的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幾乎所有各層次的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外語類專業,但開設小語種的高等院校數量相對較少,“一帶一路”的深度融合與合作不能缺少外語人才,尤其不能缺少能夠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經貿、技術研發等相關領域合作的語言服務人才。然而,目前我國懂專業、懂技術、會外語的“三通”語言服務人才卻非常稀少。據相關調查結果統計,我國高校每年畢業外語類學生約20萬人,翻譯碩士(MTI)專業學位研究生約1.5萬人,但是大多數外語專業學生不能適應當前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
近些年,在國家教育教學政策指導下,人才培養目標不斷調整和完善的情況下,外語人才從只注重課本知識,實際語言應用技能差的困境中走出來,逐步發展為能夠掌握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等外語技能的人才,但仍然存在缺乏實際應用型能力、不能適應國際化氛圍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外語人才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語言服務,應該是集語言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市場營銷技術為一體的知識密集型行業,因此外語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面向技術、面向國際、面向未來。未來需要更多的跨界語言服務人才,需要具有戰略性思維、跨界能力強、跨界視野寬闊的復合型外語人才。成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1.1 培養“新”人才
到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基本實現小康水平,新經濟環境下的人才培養與過去的人才培養完全不同。過去的人才培養只是著眼于學校范圍需要什么樣的學生,而新經濟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更加注重社會需求,即什么樣的人才更適合于服務社會。培養“新”人才的改革包括外語專業的設置、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方面,都應適應新經濟環境下的發展與需求。傳統的外語教育類專業設置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家需要大量的外語類應用型人才,需要多種素養和能力的國際化外語人才,與相關國家與地區進行商務活動的溝通與協商,貿易與往來。
1.2 教學梯度化
隨著時代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外語已經成為一種工具,需要同具體的其他專業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應用價值。外語學習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及辦學層次,進行梯度教學,采用多模式化教學,即將傳統的4年學習改為前3年在學校進行傳統學習,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技能,最后一年加入結合市場需求的其他課程如旅游、商務、金融,實行“語言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最后一個學期進行實習培訓,鼓勵學生到各類崗位定崗實習,積累社會經驗,為將來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
1.3 教學課程改
將外語與專業知識及技能結合起來,培養具有多種素質的外語人才。鼓勵學生在校進修雙學位,外語專業學生可以選擇其他文科專業,如財務管理、金融外貿等專業進行學習,在課程設置上將外語與國際民生、經濟發展融合,實現語言為社會經濟發展而服務的目的。鼓勵將外語作為工具,培養其他專業特長。這種語言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是大學學習與畢業后職業崗位連接起來綜合培訓的橋梁和紐帶。以“一帶一路”語言服務需求為導向,外語人才培養需要更多實踐與實訓。建立應用性、語言服務課程體系,建設實訓課程,加強大數據和“互聯網+”環境下的語言服務教學方法探索,并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建立海外實習、實踐基地,通過“聯合培養”“合作辦學”等方式培養高水平多語種語言服務人才。作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語言服務人才供應方,高校外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決定著我國未來的外語人才培養和儲備。因此,高校應為培養國家急需的一流語言服務人才創造條件,徹底改變目前外語人才培養知識與技能單一、實踐能力不強的現狀,面向“一帶一路”的語言服務需求進行語言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
1.4 鼓勵跨語種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中國周邊包括東南亞、歐洲、非洲多個國家,語種跨度大、語言分類復雜,僅英語一門外語已經不能滿足“一帶一路”下經濟往來的要求,對外交流需要包括英語在內的其他語言類人才,很多院校沒有開設小語種專業,所以小語種人才十分短缺,各類外語人才培養對于“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及推進至關重要。因此,培養小語種人才已經是“一帶一路”建設首當其沖的任務。外語類院校或綜合類大學的外國語學院應當拓寬思路,鼓勵跨語種教學,可以開設各類“復語”類課程或專業,如“英法復語”“英德復語”等,有機地將常用外語——英語與其他外語結合起來進行復式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這也符合目前“一帶一路”下的外語人才需求。
1.5 教師素質增
努力提高外語教師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外語教師的素質決定了外語人才的培養。語言能力及專業素質強的外語教師勢必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外語人才,外語教師是外語人才知識素養和專業學習的直接傳授者和教育者,提高外語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為他們提供各種學習平臺及學習機會,同時鼓勵外語教師走進企業,結合自身學習優勢,進行實踐學習與探索,回校后將體會與經驗回授給學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素養。
2? “一帶一路”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的評價機制
外語人才評價機制主要以評價外語人才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為主,結合外語人才培養目標、社會需求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機制應為多元化評價,即教師評價、學校評價、企業評價三者結合綜合評定結果為最終結果。按照國家對于外語人才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相關規定,結合地區特點,設定適合該地區各方面情況的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評價機制。建議采取綜合測評方式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2.1 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
對外語人才的“聽、說、讀、寫、譯”五大外語學習基本技能進行評定。通過課程考核評定、教師評定相結合的方式,以每學年為基本評定時間,按課程考核評定占70%,教師評定占30%的比例進行綜合評定,確定外語人才評價等級。評價等級分為優秀(85~100分)、良好(70~84分)、及格(60~69分)以及不及格(60分以下)這4個檔次進行評定。評定的同時進行反思教學,教師對成績的等級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專門、類比的培養和考察,目的是培養全方位的外語人才,力爭將學生培養成為國際化全面發展的外語專業人才。
2.2 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
通過校內實訓及校外實習兩大環節進行評定。校內課程每學期都安排為期兩周的實訓課程,重點訓練外語人才的“聽、說、讀、寫、譯”五大外語技能,教師設置一些實際外語交際場景,外語人才同多角色扮演進行表演或完成任務,從而評定外語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結合校外實習環節,高校應為外語人才聯系相關企業,進行定期、定崗的學習,進行外語相關工作的實習培訓及上崗工作,通過實際表現進行綜合評定。評價等級同樣為優秀(85~100分)、良好(70~84分)、及格(60~69分)以及不及格(60分以下)這4個檔次。通過實習及頂崗工作的結果反饋,指導今后學生的校內學習及課程設置,做到以練促學、以學更優。
2.3 評價反饋機制
通過校內課程評定和校外實習評定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有效及時地將外語人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不足反映給相關個人及學校,外語人才可進行進一步自我完善與提高。外語人才評價體系應結合地區特點,操作時需由學生、教師、學校及相關用人單位的共同同意方可進行。“一帶一路”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的評價機制還應考慮社會需求及外語語種之間的差異,適當進行調整及完善,以此適應社會的需求。
“一帶一路”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推動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集中舉措,適應經濟發展形勢需要,培養國際化外語應用型人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對國家實施這一重大戰略具有深遠意義和重要影響。加大外語教學改革以期為國家外語人才培養獻計獻策,進而培養出多學科復合型、國際化特色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陸娟.“一帶一路”戰略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6(2):101-104.
[2]?王藝靜.“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6(9):1-3.
[3]?徐銘悅.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的新思考[J].校園英語,2019(32):203.
[4]?曹佳燁.“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
[5]?閻莉.語言生態學視角下“一帶一路”核心區跨境語言規劃研究[D].西南大學,2018.
[6]?李榮璐.“一帶一路”背景下華服人才培養路徑及策略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