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丹
摘? 要:如果說招生是入口,那么就業就是出口,學生經過大學4年的學習,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才是關鍵。大學畢業生的主要的就業去向有:考取公務員、事業編去機關事業單位就業;考取選調生、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去國企、中小微企業、三資企業就業;考取研究生、??粕究?出國;入伍;自由職業;創業,等等。但是,現實與理想還相差不少,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559萬,上升至2018年的824萬,這么龐大的畢業群體,無疑增加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該文將就高校如何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畢業生? 就業? 方法?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a)-0241-03
How to Improv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I Danda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Province, 053000 China)
Abstract: If student recruitment is an entrance, then employment is an exit for students. Whether a student can find a satisfactory job is the key after four years of college stud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uch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increases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 because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creased from 5.59 million to 8.24 million from the year of 2008 to 2018. This paper will do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graduate employment.
Key Words: Graduates; Employment; Methods; Research
大學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有:考取公務員、事業編去機關事業單位就業;考取選調生、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去國企、中小微企業、三資企業就業;考取研究生、??粕究?出國;入伍;自由職業;創業,等等。針對這些去向,高校應該相應地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率。
1? 加大政策性宣傳,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國家出臺了創業引領和就業促進計劃,高校應為學生做好解讀;健全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數據庫;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引導畢業生到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要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鼓勵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結合實際制定激勵政策,引導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
各地各高校要結合學科專業特色,主動對接以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為特點的新業態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支持鼓勵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配合有關部門落實相應的社會保障政策和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引導畢業生主動適應新就業形態、新用工方式。
繼續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高校應響應中央號召,鼓勵大學生入伍。認真落實學費資助、復學升學、就業創業等優惠政策。面向畢業生、在校生、新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要密切配合兵役機關,發放應征入伍宣傳單。
響應國家在疫情防控下,維穩就業的方針政策。采取更多市場化辦法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大雙創支持力度;扎實做好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加大對疫情嚴重地區和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傾斜幫扶;為暫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千方百計保持高效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平穩。
2? 精心構建就業工作體系
高校應堅持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相契合;堅持與專業建設、就業工作相協調;堅持與全員化、全過程、專業化、信息化方向相一致。精準把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系統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
高校應成立專門的機構,全程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服務。各二級學院相應成立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每個二級學院指定一名就業專員,具體負責就業工作。
2.1 扎實做好就業服務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部關于做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文件精神,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務實進取,積極做好困難畢業生幫扶工作。
2.1.1 完善制度建設
為強化就業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出臺就業相關的各類文件,有文可依,按規章制度辦事。將各項工作規范化、條理化、具體化、精細化。
2.1.2 強化服務意識
(1)建平臺,優化服務環境。
高校建立起大學生就業服務信息化平臺,包括就業網、微信平臺等,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增添了服務載體。實現對在校生就業政策、就業手續辦理、招聘信息的精準推送。
(2)抓特色,提升服務質量。
開展首問責任制活動,就業工作相關單位全天候接受學生職業規劃、就業與創業等方面咨詢,對畢業生辦理派遣、改派手續快捷辦理。
(3)做幫扶,提供個性服務。
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經濟補助、“一對一”就業服務、心理輔導或免費為其提供終身就業援助等辦法對畢業生進行幫扶。
2.2 創新教育模式
開設就業創業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借助以往的教學經驗,采用分專題、分模塊結合案例、分組討論等創新教學,形象生動地向廣大學生講授相關政策和就業技巧。
2.3 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成立創新創業的服務機構,主要負責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服務工作的教輔機構。
(1)成立協同領導機制。高校要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副組長、小組成員有中心主任、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各二級學院主要領導。明確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二級學院在創新創業工作中的職責,著手建立協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機制,全面部署創新創業工作,將創新創業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
(2)制定和完善制度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要深入展開必須有合理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完善的制度做保障,為了做好創新創業一系列工作,學校積極進行相關制度建設,擬定了有關創新創業學分管理、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管理辦法、指導教師待遇等文件。
(3)切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高校負責創新創業就業指導教育的機構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深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為標準,將就業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重視通識課程的教育,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創新意識和精神。同時強調專業類課程實務、實踐學時的比重,注重案例研究、模擬經營等實踐性較強的方法,加大現場教學和案例分析比重,提高學生專業領域就業創業的能力。同時在培養方案中設定創新創業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4)成立創新創業機構。創新創業就業指導教育中心成立相應的“創新創業社”,社團要涵蓋不同的專業年級。社團可以針對“互聯網+”等創新創業賽事活動組織講座和培訓,可以有校內教師培訓也也可以有外聘專家的培訓,也可有針對不同專業進行的培訓。另外,社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各項實踐活動,給同學們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學習機會,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廣大同學的創新意識和相關能力。
學校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節、電子設計創新創意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應聘大賽等比賽,調動全校學生積極性,將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指導寓于多種活動之中,成為就業指導課的有益補充。
成立“創業孵化園”,旨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培養出特色鮮明的創新性人才。
2.4 推進基地建設
高校應不斷加大畢業生就業基地建設力度。注重學科、專業結構和區域產業結構相結合,大力推動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建設。
2.5 組織做好校招活動
大型雙選會與小型專場招聘會相結合,做好校招活動。
2.6 做好就業日常性事務
高校二級學院應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布置就業工作,成立由系領導班子、輔導員、學業導師、教研室主任等相關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確認人員分工,責任到人;制訂就業工作計劃,明確工作要點和工作步驟;初步統計學生實習、就業情況,通過多種渠道對畢業生開展就業政策宣講,鼓勵學生參加實習、實訓活動,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整理用人單位信息,制定就業市場開發計劃,組織輔導員、學業導師、教研室主任分組對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走訪調研,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宣傳專業建設情況及就業政策。同時,通過多種渠道聯系相關用人單位,建立用人單位信息庫,為召開就業雙選會做準備;全體教職工要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積極聯系用人單位,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就業渠道,并有計劃、有步驟地參與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扶工作。
每年定期組織至少一次較大規模的就業雙選會,同時根據用人單位情況及畢業生需求,分批組織多次專場就業招聘宣講會。
進一步收集就業信息,組織輔導員、學業導師、教研室主任對用人單位、實習就業基地進行走訪調研。
全面摸排整理畢業生就業情況,精確掌握畢業生中每一名幫扶對象的具體情況,建立幫扶工作臺賬;針對建檔立卡、少數民族、殘疾、其他貧困等特殊群體畢業生建立“一對一”就業幫扶臺賬,明確幫扶責任人,制定具體幫扶措施,實現對畢業生就業的精準幫扶。臺賬內容主要包括畢業生基本情況、學業情況、就業創業意向、就業進展情況、幫扶措施等內容。由幫扶責任人對每名幫扶對象發放幫扶聯系卡,卡中記載幫扶責任人、聯系電話、幫扶政策及幫扶措施,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檔”“一生一卡”。由就業專員負責定期更新完善臺賬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實時更新幫扶數據。
針對未就業畢業生情況,聯系用人單位,有針對性地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
按要求完成就業工作各類材料的整理歸檔工作,按時完成畢業生生源和就業信息核對工作,組織開展畢業生對學校就業工作滿意度調查工作。
畢業生離校后,仍然要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持續跟蹤調查,深度挖掘就業、創業典型,邀請在基層就業、自主創業以及專業領域有代表性的校友回校座談并講座;完成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整理和總結,撰寫年度就業質量報告。
3? 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擔當。要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廣泛動員,形成合力,主動、積極、有效地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和輔導員、學業導師等在就業工作的職責作用,真正把畢業生就業工作落到實處。
(2)精準把握就業形勢,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及時跟進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畢業生簽約進展,密切關注畢業生就業心態、動態,及時調整就業工作方案。
(3)加強就業統計管理,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對畢業生就業數據認真核查,嚴禁弄虛作假,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全面科學地評價就業質量,促進學校專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
(4)加強就業跟蹤調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畢業生離校后就業情況跟蹤至2020年底,及時掌握畢業生協議就業、合同就業、基層項目等較高質量就業的情況。
(5)強化信息服務,實現網絡招聘活動全覆蓋。二級學院利用釘釘、騰訊會議等平臺舉辦網絡招聘會(外國語學院已經做了嘗試)。
(6)強化工作舉措,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組織好“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的招聘活動;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到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
(7)積極引導畢業生參軍入伍。強化服務保障,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要切實做好畢業生幫扶工作,特別是對特殊群體畢業生的“一對一”幫扶工作。相關幫扶教師要深入學生和用人單位,對就業工作的關鍵節點、重點環節主動對所負責學生進行精準幫扶。
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疏導,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規定,精準做好特殊群體就業幫扶。
要切實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輿論引導,強化就業觀教育,引導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李蕾.高校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9.
[2]?張亞杰.大學生信息管理及就業預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9.
[3]?南方日報評論員.全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N].南方日報,2020-07-17(A4).
[4]?郭妍.協同治理視域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3):60-62.
[5]?畢海洋.高校畢業生區域性就業市場建設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164-165.
[6]?劉鳳臣,莊璐,劉詩宇.新時代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移動網絡平臺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