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敏
摘要:在現代社會發展以及對醫學人才多元化需求背景下,促使高等院校應當與時俱進,積極改革辦學模式,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建立開放的高等教育體系,而發展非學歷教育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建立和運作,有助于推動高校發展非學歷教育,起到了調節器、加速器的作用。對此,本文闡述了高等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的時代意義,而后分析了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及其優勢,并提出了建立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高校;非學歷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構建路徑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在當今世界格局日益變化下,如何將人口負擔轉變為人才優勢,需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一同發展。而高校在發展非學歷教育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充足的教育人力資源,只有足夠的人手才可以為后續實施非學歷教育、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在發展非學歷教育時,高校應當根據非學歷教育應用性、市場性強的特點,組建相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構,這一機構可以實施職業中介、開展職業培訓,與此同時,還能切實結合高校整體情況開展人力市場與職業培訓研究工作為一體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機構。由此可見,本文針對高校的非學歷教育與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建立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高等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的時代意義
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二者都屬于制度化教育,相互具有補充作用,在發展正規的學歷教育過程中,注重構建非學歷教育體系,有助于推動高等教育體系的開放化發展。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正在逐步融入非學歷教育機制,改變以往只依靠單純學歷教育發展的模式,通過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條腿走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體系開放化建設和發展[1]。
高校發展非學歷教育,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F階段,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而社會生產發展力有限,可以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限,致使廣大畢業生遭遇就業困難的問題,部分畢業生會選擇職業技能再培訓。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畢業的學生、進城務工的農民,也需要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當前可以提供非學歷教育的機構,多為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中等職業學校,這類學校雖然靈活、實用,但缺乏足夠完善的教育體系,同時,在文化氛圍、思想高度等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而發展非學歷教育只依靠這類學校遠遠不足,因此,這對高校而言,可以在非學歷教育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2 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及其優勢
在發展非學歷教育過程中,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該機構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結合高校情況,并依照非學歷教育的特點,即應用性、市場性進行職業中介,具備實施職業培訓的條件和能力,同時可以開展人力市場、職業培訓兩方面的研究工作。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與社會同類機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是以高校為建立背景,因此在教育資源、人才資源方面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持,與此同時,還可以仰仗高校品牌可信度高的優勢。從現階段我國從事人力資源開發的機構實際情況看,絕大部分都是職業中介機構、各類培訓機構等,嚴重缺少規模大,既涵蓋職業介紹、人力市場研究,又可以進行職業培訓的機構。因此,高校建立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2]。
3 建立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基本路徑
3.1 明確機構存在意義
對于高校而言,在改革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些能夠直接和社會對接的機構,比如,外聯合作管理機構、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機構、公關策劃機構等等。而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建立,可以很好的滿足高校這一需求,因為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具備了上述這些機構的所有職能,同時,能夠直接與市場對接。需要明確的是,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不僅具有事業性特點,同時還具備了產業性質,屬于產學研一體的機構[3],具體來講,在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運作中,除了需要發揮職業中介作用,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同時還具備開展人力市場研究、職業培訓研究的能力。因此,不難得知,成立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重要意義便在于,促使高??梢愿玫剡m應社會人才需求,同時也發揮機構自身的調節、加速作用,助力高校發展非學歷教育、建立開放的高等教育體系。
3.2 理清機構主要職能
在建立高校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初期,應當理清該機構的功能、作用,即一切以非學歷教育方面內容為主。由上文可知,非學歷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市場性,而這一特點也需要構建者必須充分了解、調查處于變化中的人力資源市場,只有掌握實際情況才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相應的工作。
首先,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需要具備研究、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并提供相應服務的功能。因為職業需要不同,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在實際開展工作中,可以切實結合市場人才需求情況,深入分析、研究、總結出各類職業必備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以心理與能力測試的方式獲取到服務對象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為服務對象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明確出具體的培訓方案和學習目標,給出培訓建議[4]。
其次,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需要研究并制定培訓方案。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明確提出了在開發人力資源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能力建設的目標,這也是構建高校人才資源開發機構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該機構在進行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將能力培訓作為核心內容,研究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課程方案、實習方案等內容。
再次,由于非學歷教育需要高度適應市場變化,并突出較強的實用性,所以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應當具備研究并組織培訓教材的功能。制定的培訓內容、培訓教材必須靈活適用,最大程度上多樣多變,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該機構應當依照制定的培訓方案,組織力量進行自編或引進教材[5]。
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應當積極落實培訓有關組織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依照相應的培訓方案做好成本核算,制定統一的學費標準,而后在師資、生源、教具等方面進行完善。其中,針對管理形式,既可以自主培訓,也可以對外實施委托培訓。
最后,需要充分發揮好人力資源調配作用,保證職業中介工作具體落實。事實上,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最為核心,也是最終的目的,便是進行合理調配,但并非簡單的職業介紹,這其中除了要保證人才當下的就業及質量,更應當樹立長遠發展目標。因此,除了現有的能力資源管理,更要注重對一些潛在智力和能力資源進行有效挖掘。
3.3 制定組織與運行模式
一方面,針對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的組織形式,由于其建立背景是學校,因此可以在學校成人教育管理機構之上改革當中的體制,或者也可以獨立組建。在此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工作內容,設立不同的部門,如培訓部、信息部、咨詢服務部等。但該機構可以對外稱為人力資源開發公司,只不過是行政層面隸屬于學校,與學校就業機構并行。在建立之初,學??梢蕴峁┮欢ǖ闹С纸涃M,當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可以自行運轉后,為學校創造收入。另一方面,該機構的運作模式,屬于市場化運作模式,提供的一種有償服務[6]。通過市場調研、方案制定后,不僅可以直接利用學校資源落實培訓工作,而且也可以和校內教學院系或其他單位簽訂協議,開展聯合培訓,亦或者和用人單位、培訓對象達成合作意向,分別簽訂培訓協議、就業協議。
3.4 多層面加強機構優化
3.4.1 樹立全新的開發與管理理念
對于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樹立起全新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理念,助力高校非學歷教育發展。這就需要該機構明確自身定位,建立起人才、創新、效益的觀念,不斷加強開放程度,從而助力高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為社會建設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而言,核心內容便是“人”,因此在實際開展各項工作中,需要以培訓對象為核心,關注綜合方面的管理,做到資源合理配置。對此,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在實施管理時,必須要轉變以往較為封閉的管理模式,逐步構建出與社會、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切實發揮出自身調節、加速非學歷教育發展的作用和優勢。
3.4.2 營造良好的制度與環境
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應當營造出適合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以及相應的環境,這也是新時期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工作任務。一方面,對于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人才的使用,需要重視能力、水平、實際成績,培養并充分激發出人才的頭腦靈活性,結合具體實踐,鼓勵工作人員要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當積極參與進來,給予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為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建設提供有用參考[7]。融合學校和市場兩方面內容后,機構在選聘人員時,科學把控,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和能力。除此之外,還應當定期組織培訓,確保工作人員可以全面了解并掌握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細則,把握好方向。
3.4.3 增強人員的績效考核
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對工作人員實施必要的績效考核顯得尤為重要。具體的指標建立,一方面,需要考慮到高校的辦學效益、基本學科;另一方面,還要綜合考量社會效益、前沿學科等內容,而后通過用量化指標方式實施相應的考核。當然,具體的考核指標還需要隨著市場變化而不斷的進行動態調整。此外,針對績效考評的落實程序,在機構中可以按照先自我評定、基層組織評價,而后機構考評小組評價、學校考評小組審核,最后公布考評結果的流程進行。在具體考評過程中,需要及時將有關信息反饋給個人和組織,保證公平、公正、公開,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被考評人可以更好地優化、調整自身工作,堅定發展目標,加強優化人力資源。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社會的發展,最終都歸屬于人才之間的競爭,而我國具備大量的人口,應當積極發揮這一優勢,將其轉化為人才優勢,這樣才可以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和動力資源。通過本文的分析,不難發現,高校在發展非學歷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工作,而成立校屬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是高校迎合社會需求的必要舉措,在構建與落實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該機構的作用和優勢,明確其性質和意義、梳理工作職能、制定組織與運行模式、多層面加強機構優化,進而促使高校非學歷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從而培養出更多對國家建設和發展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浩,丁超豪.面向市場需求的高校非學歷培訓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20,036(004):163-166.
[2] 南琳芝.高校繼續教育服務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新思路[J].2021(2018-6):128-129.
[3] 楊慧.人力資源開發視野下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研究[J].2021(2018-1):76-78.
[4] 宋星祎.關于高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創新方法[J].科學與財富,2019,023(003):247-248.
[5] 劉香蘭.高職院?;谂嘤柕男F蠛献魅肆Y源開發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218(17):244-246.
[6] 鄭勝,陳軍.非學歷繼續教育發展路徑——以浙江大學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19,45(016):123-124.
[7] 程國方.高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創新[J].2021(2012-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