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羽
摘要:生態理念、可持續理念的落實過程中,城市發展應重視道路設計的協調性,其原因是城市道路設計是城市基建項目的前期工作,設計環節滲透可持續理念,可提高空間利用率,避免交通擁堵問題。道路設計環節應針對城市工程地質條件、區域性發展狀態等詳細構思,基于此,本文側重城市道路設計的意義與方案詳細總結。
關鍵詞:可持續理念;城市道路;設計方法;研究總結;
引言
城市規劃與發展的整體建設工作,需要重視城市道路路線、基礎設備的規劃,合理規劃工作可提高城市道路的綜合利用率,同時采取可持續理念完成工作,可保證城市土地空間利用率的提升,最終高效、高質完成工作彰顯其價值。
1、城市道路設計運用可持續理念的重要意義
城市發展、道路建設等基礎工作,均需要根據項目目標進行前期方案的設計,這是保證城市道路施工效果與使用價值的保障,推動城市發展,保證目標得以全面落實,基于此,本段文字總結城市道路設計運用可持續理念的重要意義。可持續理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空間利用率、項目人性化、規劃合理等方面,城市道路設計環節,從規劃直至施工的各個環節,均應該滲透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發展等意識。其原因是城市土地空間利用率低,城市道路的施工會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可持續理念完成工作,可降低污染避免城市道路的拆除與重建。第二,對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率起著促進作用,同時可保證項目的基礎設施更人性化。城市道路設計環節,設計方案質量影響整個項目的建設水平,相關工作人員應提升自身的能力,確保能通過工作推動城市發展與設計方案的人性化,進而為碳中和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綠色理念、可持續理念,城市道路設計工作,作為城市發展與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工作人員應重視項目建設價值,以城市道路的和諧建成為城市發展提供全新的動力。綜合上述,利用全方位設計架構,對設計方案變化進行統計,摒棄傳統先建設而后設計的弊端,確保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2、基于可持續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方法研究
2.1道路本體設計
道路本體的設計是工作重點,這是保證城市道路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下述內容側重五點基本結構進行詳細的總結。第一橫斷面設計,橫斷面既城市道路中間的隔離劃分,通常情況下,為分隔帶劃分,完成劃分后合理計算車行道的寬度,過寬過窄均無法保證車輛正常行駛。第二道路線形設計,根據走向完成線形設計,應合理利用曲線與直線的融合使用,同時依據城市地形地貌保證線形的合理性。第三交叉口的設計,交叉口可能存在交通安全隱患,可持續理念下完成交叉口的設計,應依據當地群眾的習慣,采取十字、環形、T形等不同方案。第四人行道與無障礙設計,為實現無障礙城市的深度落實,方案中應重視無障礙設計,突出人性化的特點,重視無障礙道路的鋪砌合理性。第五非機動車道設計,避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碰撞隱患,在交通阻礙不嚴重的地區,應獨立劃分。部分城市因地形問題,群眾不常選擇非機動車出行,此時可合理縮減非機動車道寬度。
2.2附屬設施設計
何為附屬設施,既道路兩旁的應用于美觀或照明的設施,本段文字側重五點進行總結。第一路緣石設計,其更應設置在中間分隔帶、路側帶兩側,為進一步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優化,可在此環節進行景觀工程的落實。第二檢查井設計,為保證市政項目的建設可行性,道路預留檢查井是必然措施,此時應注意檢查井結構的穩定性。第三排水設施設計,排水井數量的合理預留,避免夏季多雨季節出現城市內澇。設計環節應對數量進行計算,同時應保證市政排水系統的排水效果。第四公家站臺設計,站臺長度、間距等需要合理規劃,通常情況下高度應為二十厘米以下,且寬度應保證在兩米左右。第五照明設備,依據城市亮化工程的建設目標,結合經濟性與環保性要求,保證照明設備的射程與亮度。
2.3交通設施設計
交通設施在城市道路通車環節,承擔著疏導與監督的效果,基于此,下述內容側重四點進行總結。第一信號燈設計,新國標標準下信號燈已經做出調整,以此未來工作環節應執行新國標標準完成各項工作。根據不同道路承載的運輸流量,合理計算信號燈的時間。第二交通標線設計,文字、箭頭、立面標記、突起路標和路邊線輪廓標等等,應科學應用,必要是融合使用亦可行,最終通過標線實現疏導運輸的功能。此時值得注意的是,標線的抗滑性與抗磨性應得到保障。第三交通標志設計,交通標志必須符合人性化目標,確保行駛快捷避免發生誤導行駛,同時應依據周圍路網統一規劃,注重平衡、均勻性,保障重要標志的設置。第四防護設施,防撞護欄是行駛過程的安全保障,因此護欄應重質量輕花哨。
2.4綠化景觀設計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應關注城市生態環境的優化,因此設計環節融入景觀項目尤為重要,基于此,下述內容側重三點進行總結。第一中央分車,此結構不適用于城市主干道,其原因是城市主干道承載著更多的運輸工作,尤其是早高峰與晚高峰,對道路輸送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其更使用于城郊新建道路中,或城市快速路項目中,利用中分帶景觀實現綠化與分隔。第二兩側分車,以可持續發展視角分析,同時在不影響行車安全的角度下,坐落于位于人行道與機動車道之間,應以低矮植物為主,確保綠化與行車安全。第三退縮綠化,退縮綠化帶位于人行道外側,同時應確保道路寬度早征地紅線以內,此時空余寬度作為退縮綠化帶。落實多規合一體育可持續發展理念,此環節的景觀設計應重視空間利用率與協調性。
3、結束語
綜合上述,城市發展的進程中,不可協調問題突出,不進行控制影響城市發展,城市道路設計環節,應堅持可持續理念,從空間與項目等多個視角進行分析,探討城市道路的組成部分的設計要素,重視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具體工作環節務必要結合案例進行分析,突顯可持續理念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苗苗,曹力,秦宇,王宇昆,劉曉平.三維立交結構的歐拉圖表達及交互設計方法[J/OL].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1-9[2021-12-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25.TP.20211210.2015.003.html.
[2]周浪,曾光勇,趙棟.綠梓大道北段新建工程BIM正向設計應用[C]//第七屆全國BIM學術會議論文集.,2021:123-128.DOI:10.26914/c.cnkihy.2021.04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