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波
摘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2020年9月1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深化改革推進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到2025年,船舶檢驗及其監督管理權責清晰,船舶檢驗法規規范體系完備,技術研發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船舶檢驗機構履職能力顯著提升,建成國際一流中國船級社,船舶檢驗人員綜合素質明顯提升,船舶檢驗支撐體系更加完善,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形成“權責清晰、規范高效、監管有力、服務優質”的船舶檢驗新格局,船舶檢驗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前列,實現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全面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關鍵詞:船舶遠程檢驗;現狀;展望
引言
對于智能船舶,我國法律法規中并無明確定義,實踐中還有“自主船舶”“自控船舶”“無人船”等說法。為便于表述,本文所稱“智能船舶”等同于國際海事組織“海上水面自主航行船舶(MaritimeAutonomousSurfaceShips,MASS)”的界定及自主等級分類①。智能船舶符合我國《海上交通安全法》《船舶登記條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中對“船舶”的定義,屬于上述法律法規調整的對象。
1船舶遠程檢驗的意義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且呈現加速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國本土疫情呈散發、多點散發,甚至局部出現聚集性疫情將成為常態。因疫情造成人員出行限制,船舶進出港限制,已嚴重影響到了船舶的一些必要檢驗。2021年1月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船舶檢驗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芬蟠瑱z機構要積極應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船舶檢驗工作的正常開展,在不具備現場檢驗條件時,可以采取遠程檢驗方式代替現場檢驗,同時要求因疫情原因已實施船舶檢驗證書展期的船舶在展期結束后應按照相關法定檢驗技術規范規定的檢驗周期開展檢驗。全國部分船檢機構積極開展了遠程檢驗的探索,目前遠程檢驗試點大多針對船舶展期開展的臨時檢驗,淮安船檢也為大量因疫情原因到期未能完成船舶檢驗的船舶開展了遠程檢驗服務,切實解決了運輸企業的燃眉之急。采用遠程檢驗替代驗船師到全國各地現場檢驗模式,不僅可以解決因疫情原因船舶到期不能檢驗發證的困境,還能有效提高檢驗效率,降低辦公成本、更減輕了企業和船員負擔,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因而進一步研究拓展遠程檢驗的適用范圍有著積極的意義。
2船舶遠程檢驗的發展現狀
在船舶安全系統檢驗流程中,想要進一步提升檢查整體質量,做好安全與檢驗之間的系統共享十分重要。針對兩項檢查技術之間的系統共享及銜接模式展開分析:(1)人工篩選系統共享。首先,將遙感影像中檢測出的數據進行分類,將篩選出來的影像設置成規格范圍內的尺寸。其次根據采樣的調整影響的位置,最后實行人工遍歷、篩選,縮短檢驗篩選時間。(2)采集數據分辨率檢測共享。分辨率為0.5-2m的影響,截取尺寸與人工篩選出影像的尺寸需要保持一致,最后再進行人工標注,提升測雙方的工作效率。(3)遍歷與篩選共享。首先,利用遙感影像分類的公開數據集。其次,進行標注數據轉目標檢測標注數據。最后,對之前的數據與圖片進行替換,以重采樣影響進行矩形框的調整,進而達到人工遍歷、篩選并重新標注的效果,目的在于優化雙方整體信息銜接速度。
3船舶遠程檢驗的發展展望
3.1信息有效對接
要想促進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之間有效對接,關鍵在于二者之間的信息有效對接。目前由于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之間各自存有各自獨立的信息采集系統,并且彼此之間沒有太多機會進行信息互通,以致于同一船舶的兩種信息難以實現共享。
3.2加強對于驗船師與安檢員的培訓
在目前船舶檢驗過程中,海事主管機關對此兩類工作者需要進行專業的崗前培訓,同時,如果想要順利上崗,務必獲得相關部門頒發且我國法律認可的專業資格證書。案件與出案件的專業基礎一致,采取的措施也較為一致,因此在培訓內容以及培訓目的上較為一致,如果能夠采用共同培訓不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培訓的成本,還能實現資源的共享。除此之外,二者的專業度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提升。一方面,海事主管機關可以對其專業相近方面的內容進行統一培訓,這樣能夠減少所花費的人力成本以及所耗費的物力資源,將資源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達成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另一方面,雖然在專業以及工作內容上對二者的技術要求不同,但是其具有共同的工作依據與目的,可以對雙方進行合班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不同專業的人員有相互溝通的環境,對雙方的工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減少正在檢查過程中出現丟項、漏項等問題
3.3工作有效對接
現如今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的對接工作不斷推進,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船舶開船前,在海事主管機關收到檢查申請后,就會通知船級社派遣驗船師和安檢員共同檢驗,這樣既能夠有效利用資源,也能降低船舶公司的成本。但是也仍然有一些檢查項目不能實現很好地對接,比如船舶檢驗工作的開展,通常是在船驗師接收到檢驗申請后進行,這樣就難以及時對一些不符合規范的項目進行實時跟蹤檢驗。而如果能夠合理利用船舶安全檢查中隨時檢查的模式,就可以在船舶檢驗后對船舶檢驗結果進行實時跟蹤驗證,以更好地實現對船舶狀態的動態化管控,從而有效保證船舶航行的安全。
3.4扎實推進船舶技術規范研究
建立船舶技術規范(包括相關國際公約)實施情況反饋機制,組織開展規范應用情況研討,總結規范的適用性,并從背景、必要性以及解決的主要問題方面提出船檢技術法規的修訂建議。
3.5智能船舶海事監管要依靠科技
前已述及,智能船舶將會對傳統海事監管帶來深遠影響和重要變革,海事管理機構必須強化智慧海事建設以適應智能船舶監管要求。智慧海事監管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全面打造海事監管的新格局,在海事監管領域全面深入地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監管資源,促進安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海事監管的質量和效能。海事管理機構要通過智能船舶總體布局規劃方案,提出系統組織架構、智能決策等方面的解決方案。
3.6船舶安檢中強化對船檢質量的監督
在船舶安全檢查時切實做好嚴重船檢質量缺陷的收集和上報工作,并在船舶滯留審批環節對嚴重船檢質量缺陷有否上報進行把關,確保重大船檢質量缺陷不遺漏,不斷提升監督質量。堅持問題導向、嚴守質量紅線,通過海事船檢聯席會議、定期互訪等機制,加強同船檢部門的溝通協調,針對重大船檢質量缺陷開展集中商討,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結束語
征程在途,使命在心。海事部門將繼續揚帆奮進,持之以恒推進我國船舶檢驗事業高質量發展,維護水上交通本質安全,助力我國航運業和造船業健康蓬勃發展,為交通強國和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孫海燕.我國漁船檢驗的改革與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8):178+180.
[2]張家毅.長江航道維護船舶需求與配置方案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9.
[3]陳培洪.無損檢測技術在船舶焊接中的應用探討[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9(09):38-39.
[4]朱文生.動力定位船舶的日常管理[J].航海技術,2019(05):75-77.
[5]孫雁鳴,李峰.動力定位船舶管理規范及工作記錄要求[J].航海技術,2019(0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