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高中生較為常用的一種學習模式,對科目多、任務重的日常學習生活具有一定積極意義。文章將以合作學習為重點,從該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及相應效果兩方面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詳細闡述,希望能夠為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工作思路,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一、 引言
高中生物教學注重知行合一,即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并重,為達到此教學目的,需要課堂內的所有學生均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成績,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并不符合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因此利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完成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勢在必行。
二、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優化策略
(一)注重差異性分配
差異性分配是小組成員分配時所需要遵守的原則之一,較差的分配結果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而且有可能引起學生間的矛盾,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正常展開。因此要在進行成員分配時充分尊重不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主要包括學習成績差異、學習能力差異以及性別差異等,盡量做到以強帶弱、能力互補、性別平均,例如成績較好與較差的學生搭配、理論知識扎實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搭配等,在增強小組綜合能力的同時避免矛盾沖突。需要注意的是,為提升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在成員分配時要給予學生一定自主選擇權,但不可完全由學生自主成組,避免學生完全根據成員關系進行組合,削弱合作學習效果。
另外,在合作小組劃分完成后,要由教師以各小組的學習特點與短板為基礎為各小組分別布置不同學習任務,再由組內成員自行分配成員角色,使每位成員均能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促進學生共同進步。例如在進行生物實驗時,可在學生小組推舉出小組長后再進行成員角色分配,包括記錄員、操作員、總結員等,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此次生物實驗,以此為學生提供能力展示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主體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改以來我國各階段教學活動的教學理念之一。在此理念要求下,教師要找準自身定位,既不可繼續沿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為教學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也不可徹底退為旁觀者,而是要以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當中。對此,教師首先要隨時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狀態,包括成員分工情況、合作進度及學習質量等,當發現學習進度長時間停滯不前、成員分工不合理等現象時要及時介入并加以指導,幫助學習活動繼續進行;其次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實現對于生物學科難題的合作探究,當出現思路偏差、觀點不同時,教師也要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探尋錯誤思路的產生根源,從根本入手糾正錯誤;最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糾錯,此為學習成果正確性的最后一道保障,教師要在課堂最后留出一部分時間對各組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查漏補缺,使合作成果達到最優。
(三)營造和諧教學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通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來實現。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間的競爭、合作與意見交流,唯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使以上元素達到最優效果,而沉悶且壓抑的課堂氛圍則會使學生不敢進行觀點表達與合作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提升課堂引入環節的趣味性,利用部分生活情景進行學習內容引入;其次要注重自身教學態度,要親切、和藹,拉近師生間距離;最后則要對各小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以此提升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由于合作學習必定存在討論與爭辯,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質量,還要加強對課堂秩序的維護力度,通過行為禮節、討論禮儀的日常性滲透及教師在噪聲過大時的臨時干預雙重手段控制學生的談論音量,且對部分“問題學生”給予更多關注,著重改善其學習態度。
(四)設計合理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的最終教學成果評定需要合理的評價機制進行判定。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機制能夠激起學生的合作欲望與競爭欲望,有利于學生以更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到高中生物學科的合作學習模式中,完成學習目標的高標準實現。具體而言,評價機制包括三種實現方式:第一是教師評價,由教師從專業角度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且評價要以正向為主、查缺補漏為輔,避免打擊學生積極性;第二是小組自評,由小組代表對本組表現進行評價,要以中肯、客觀為標準;第三是小組互評,同樣要注重評價客觀性,互評優勢為從旁觀角度觀看小組學習與小組自評的關注點不同,能夠發現更多學習過程缺陷,有助于學習質量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章為例,在本章內容學習過程中,可在教師完成對基本授課內容的講解后,由各小組分別進行細胞模型制作,并將成品按順序進行展示,再由教師、小組自身及其他小組分別給出評分,并說出評分理由,包括模型制作亮點與不足,如顏色選擇、各組成部分占比、模型完成速度、各成員參與度等,最后將評分累計相加,階段時間內得分最高的小組可獲得文具等獎勵。
三、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一)提升課堂活躍度
由于高中生物教學內容理論性與專業性較強,所以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因為自身知識儲備不足、不自信、害怕問題回答錯誤被其他同學嘲笑而不敢回答問題,造成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僅由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出現。而在生物課堂完成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后,教師每拋出一個難點問題后均會給學生小組3~5分鐘左右的探討時間,經過組內成員的共同分析與互相肯定,學生基本都會對自己的答案具有充足自信,從而提升回答問題的自信心與積極性,主動舉手回答教師問題,課堂活躍度由此提升。
(二)提升背誦效率
高中生物學科偏文,具有背誦量大且知識點相似容易混淆、邏輯規律難以理解等特點,通過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改善以往學生單打獨斗的背誦模式,以小組成員間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互相提問等方式進行背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短期記憶,同時,小組內成員還可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特點完成對以往知識點的復習性、考核性背誦,以此提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點的長期記憶。例如在教師完成對某單元課程的講解后,小組內成員通過同伴合作背誦及周期性提問的方式,往往能夠提升背誦效率、縮短同數量知識點的背誦所需時間,并加深對于知識點間邏輯關系的理解深度。
(三)培養競爭意識
高中生物學科的合作學習模式會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在討論問題時,小組內部往往會產生一系列的分歧,且各小組間也同樣會出現此類情況,競爭意識由此產生。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意識已經成為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因素之一,學生在學校培養出競爭意識,勢必會在其未來發展道路中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間的意見交流與觀點爭辯、成果比拼與積極進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不甘落于人后的競爭意識,從而實現對學生競爭能力的有效培養。
(四)培養合作意識
通過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交流,其中所產生的分歧也可以一起討論,并以討論結果與教師相交流,從而得出最后的結論,以合作探究方式得出的問題答案,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該問題的記憶、促進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程度加深,而且有利于小組成員間的友好合作的關系建立,另外學生們還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長處、促進自身發展。因此合作學習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和交流能力,從多方面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五)降低學習難度
傳統的生物學習以教師統一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以及自我風格的培養,使學生缺乏自我觀點的表達能力,基于此,學生往往會在學習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羞于向教師請教問題等現象。而通過合作學習,利用學生間平等的身份關系、相互尊重的和諧態度,能夠實現學習方面的互幫互助,緩解學習困難無從解決的尷尬局面。同時在合作中,學生不再是單獨個體,而是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完成學科內容學習,此舉有利于學生積極應對學習中的困難,并增加解決學科難題的固定渠道,使學習難度大大降低。
(六)激發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也是我國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正能夠激發我國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物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創新理念的貫徹,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利用創新思想完成對疑難問題的解答,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性格特征、學習特點基本定型,且具有一定差異性,使得其思維方式和理解問題的方向也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合作學習模擬下,可利用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不同角度想法的相互佐證,對學生思維方式產生啟發,從而完成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
四、 總結
總而言之,通過對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有助于廣大高中生物教師提高合作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的重視,并結合上述應用優化策略不斷完善合作教學模式,使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常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晶.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06.
[2]張瑩,高聰.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0):204.
[3]董潔.高中生物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93-94.
作者簡介:
蔚甜,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