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芳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課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對小學生的閱讀培養僅僅是淺層方面的。由于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水平不同,大多數老師習慣性地讓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其實老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點,讓學生注重對知識內容的構建,分析文章,學會閱讀。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語文;閱讀思考
一、家校共育的含義
家校共育簡而言之就是孩子在家長和學校雙方的共同培育下成長。實質上也就是聯合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達到讓學生不斷進步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學校中的一些老師會認為,家長對孩子管理不夠重視,把所有的任務都給老師,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關鍵性。其實這種看法也并不全錯,畢竟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智力和思想方面并不是很完善,而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學習能力比較強,古人也曾說“子不教,父之過”,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孩子都看在眼里,都會有所模仿。所以說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學校,有些內容是家長無法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在學校學習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學有所成,比如,在小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相互玩耍的過程中懂得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團結的作用,可以加深同學們之間的友誼,懂得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通過學校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知識,講中國故事,了解中國精神等等。所以說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需要認真對待,共同培育好學生。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需要的基礎和產生的價值
1.加大宣傳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現如今,在國家開始實施新課改下,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重要。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地利用新課標理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不能抓好基礎,那么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等教學要求也無法實現,語文閱讀教育不僅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理解文章,講好故事,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也可以運用中國文化,講中國故事。我們要通過對語文閱讀課的重視來提高生活質量,將語文的價值最大化。在實際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全方位地發展自己。
2.小學語文閱讀課所產生的價值
在小學教育中,老師對小學生的閱讀課要求是非常高的。對于不認識的生字,都要做好標記,認真讀寫,加以記憶。對于不理解的段落或者對文章內容構架不清的都可以向老師提出疑問,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在小學教育中所學的知識都是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實用性比較強,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生活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都可以在閱讀課本上體現出來,所以老師從小就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都會融入新教學理念,時刻跟隨時代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三、小學語文閱讀中所面臨的問題
1.學校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理念缺失
雖然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改革力度很大,教學理念也能發揮出其效應,但是很多語文老師仍然有一些問題,在教學方面上仍然會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實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過分發揮主體作用,沒有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對探索性的教學模式認識不夠。其實根據新課改的規定,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缺少激勵機制,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競爭意識,這會直接造成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明顯,老師一定要找到符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學生有技巧地閱讀,掌握閱讀技巧。
(2)教學觀念落后,缺乏現代化的管理
一些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認識不夠深,一些有關語文閱讀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一直都是個挑戰,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小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一件事,意志力比較弱,老師如果在教學上觀念落后,仍然采用老套的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對閱讀課堂的興趣。還有如果一味地讓學生閱讀,并沒有加入相關的教學方法也會對孩子們的學習有所影響。在閱讀課上其實我們可以用故事法、圖片法、視頻法等,吸引學生去學習。除此之外,一些老師沒有利用好多媒體技術,課堂上缺乏互動,不能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去授課,還有些老師仍然不會使用多媒體技術,缺乏現代化教學,這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此情況下,也會影響學生的知識接受效果,學生會感覺到語文閱讀課枯燥乏味,很容易喪失對語文閱讀課的興趣。上課時老師講課一定要細心,有耐心,有責任心,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家長教育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1)家長教育孩子時沒有耐心
家長教育孩子都會存在一個共性就是過于急躁,沒有一定的耐心,教一遍兩遍之后就沒有了耐心,存在一些對孩子發脾氣的問題。在讓孩子做閱讀的時候家長恨不得孩子滿腦子都裝進去,什么類型的文本都要會,如一些中國神話故事、傳統文化知識、外國童話故事等等。殊不知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會使孩子喪失閱讀的興趣,把孩子對知識渴望的小火苗潑滅。小孩子的童年應該是活躍的、無憂無慮的,讓孩子過多地接受新知識反而對孩子有害。
(2)家長容易重智輕德
讓家長陪伴孩子進行閱讀時,大多數家長都會因為工作忙,而把自己的孩子給爺爺奶奶教育,由于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并且相關的教育經歷有限,無法幫助孩子學會閱讀。除此之外,爺爺奶奶和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都會存在重智輕德的教育現象,把教育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每天過得開不開心,衣食是否安全,成績是否有所上升等,在家長的眼中分數才是一切,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只關心孩子的“成才”而忽視“成人”。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過于嚴重,忽視了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智力發展都是有限的,家長不應該過分要求孩子,而應給他們留出更多玩耍的空間,培育好孩子的品德,才是小學生應該有的童年生活。
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措施
1.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師生互動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在相互討論中去提高語文學習效果,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多讓學生說,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重要,可以拉進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心理,以及對學習的理解程度和學習上的需求。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傳統的教室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全部依靠肢體和語言的交流。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利用信息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零差距,形成一種溫暖和諧的氛圍。
2.老師做好課前任務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課前老師一定要先明確課前任務,明確學生學習的目標,做好課前準備,這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掌握好教材內容和學習方法,保障課堂學習效率,也有利于老師明白同學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上閱讀課之前,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規劃學習內容。語文閱讀的文章內容是由許多事件組成的有機體,以老師講解和文字流傳,從近代敘事學理論的觀點切入,故事即指一切包含有人物和行動的事件,這些事件經由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所聯系,能引發人們好奇心的探索。小學閱讀故事大多數是簡短、具體、生動又幽默的語言,表現出一種人生哲理和寶貴的生活經驗。這些都是進行小學生語文教育的好教材,借由這些兒童故事,除了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使其了解更多的生活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講故事其實也是閱讀課中的內容,也是說話教學的一環,講故事可以增進說話能力,也可以促進語文能力的增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講好故事是孩子最有興趣的,又是讓學生學好閱讀課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注重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
3.家長做好榜樣,提高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家長不應該一直忙于工作,對于孩子來說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可以在晚上和早上的一些空閑時間陪伴孩子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找個安靜的地方一起陪伴孩子閱讀一些有助于智力發展的書。在讀文章之前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書,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然后讓孩子自己總結出答案和文章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情。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在課堂上認真負責,做好引導和知識講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興趣。敢于在閱讀課上大膽實踐,不斷找出一些新的閱讀技巧,還要冷靜思考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家長要耐心地進行輔導,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多陪伴在孩子們的身邊,對不懂的問題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相信在家校共育下,孩子們會愛上語文閱讀。
參考文獻:
[1]王曉平.小學閱讀理解教學策略研究[M].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
[2]羅德紅,龔婧.PISA、NAEP和PIRLS閱讀素養概念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6(1):34-36.
注: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19】GH23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