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

沈聯濤

推進疫苗更快接種,是美國經濟想要收獲較好增長的希望措施之一。圖/法新
病毒大流行所制造的紛亂局面,令我們苦不堪言。無論民眾健康、社會財富、就業機會,都遭遇重大損失,有何良策可幫助我們擺脫這一情勢?
2020年是毀滅性的一年,各國政府借助巨額支出才緩和了沖擊。將一切歸咎于中國的玩法,雖流行于一時,卻無助于解決各國自身問題。各國只能專注于處理一個棘手困難——讓經濟恢復到更加平穩的狀態。
查閱最新發布的《經合組織經濟展望》,可知當前的情況已異常惡劣。去年全球產出下降3.4%,經合組織預計這一數字在2021年將增長5.5%,2022年則會增長4%。但表現欠佳的國家將繼續受困于低迷的低長率。中國在諸大國中獨樹一幟,2020年實現了正增長(2.3%),而歐元區則下降了6.8%,甚至有幾個國家遭遇大幅下滑,這包括法國(-8.2%)、西班牙(-11%)和英國(-9.9%)。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下跌了7.4%,墨西哥下跌8.5%,南非降7.2%,阿根廷面對著10.5%的負增長。
未來兩年,美國經濟要想收獲較好增長,唯一光明的希望是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以及更快推進疫苗接種。但這樣收獲的效果可持續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顯示,發達經濟體的總財政赤字預計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3.3%,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經濟體為-10.3%,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則為-5.7%。2020年推出的財政支持基本上達到了14萬億美元,全球公共債務上升至GDP的98%,而2019年為84%。
簡言之,幾乎每個國家都在疫病大流行期間增發貨幣,未顧及這樣做會否影響到貨幣的實際價值。面對危機而驚慌并有此作為,或可理解,但在恐慌過后,這些政策所帶來的麻煩和影響必須非常嚴肅地詳加探究。
請注意,美國財政赤字從2019年占GDP的6.4%,躥升到2020年的17.5%,這筆財政支持占GDP的比例增加了11.1%,但其用以守護的GDP的降幅卻只有5.6%(2020年從2.1%降至-3.5%)。事實上,美國的財政政策是用占GDP總額2%的支出,來守衛占GDP總額1%的增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美國付出的代價是債務總額增加到GDP的128.7%,遠高于97.8%的世界平均水平。兩相比較,中國2020年的財政總債務占GDP的65.2%,僅為美國總債務的一半強。
拜登政府今年推出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是否來得太輕松?共和黨人當然對福利支出和債務急劇增長極為警醒,因而對該方案投下反對票。不具任何黨派色彩的“盡責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認為,計入利息等在內的總支出,到2031年時將高達4.1萬億美元。換句話說,所有刺激性支出的成本都比表面上看起來要高昂。從政治角度來看,拜登別無選擇。如果他不致力于復蘇經濟,以保護自己的支持基本面,他將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失利,進而在下半段的總統任期中,陷入“跛腳鴨”的地位。
因此,從全球戰略視角來看,真正重要的事情并非中美間的爭執。當前,美國遠期競爭力在特朗普四年的顢頇之治下受損,而國會只注目于眼下事務,不就基礎性和結構性的劣勢等問題作出長遠規劃,為今之計,關鍵就在拜登能否扭轉上述局面。
再說財政和貨幣政策。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在1981年曾有名言:“政府不是解決我們問題的辦法,政府本身是問題。”以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算,美國政府總支出在1981年至2019年期間上漲了78%,而公共債務總額已經從里根任總統時的1萬億美元(占GDP的31%),急劇增長到2020年9月底的27萬億美元(占GDP的136%)。
美聯儲聲稱,執行這樣的貨幣政策,目標是最大程度上促進就業,并維持價格穩定,以及長期利率保持溫和。盡管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每年低于2%的低位,失業率也處于低水平,長期利率處于創紀錄的低值。而美國的不平等狀況自里根總統以來卻惡化了,基尼系數從1981年的0.38,增加到了2015年的0.48。與此同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2007年為8650億美元(占GDP的6%),到2021年3月增長了八倍多,達到7.6萬億美元(占GDP的36%)。
這談不上長期戰略,更像是財政和貨幣政策使用過度。
拜登的“重建更美好未來”計劃,預計將在未來四年內再花費2萬億美元,用于建設綠色基礎設施和創造就業機會。相比之下,2019年美國僅在國防上就投入6860億美元。自“9·11”以來,美國為戰爭付出的代價是6.4萬億美元,以及801000人的生命。為支撐這些支出部分,只能堆積更多政府債務。按照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政府債務到2051年將達GDP的202%。
任何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如果也這般舉債,肯定會被稱為“香蕉共和國”。
拜登政府押注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刺激計劃,期盼借此恢復美國的競爭力,并治愈整個國家。但其中大部分資金并非來自國內積蓄(例如對富人征稅),而是通過借入美元來籌集。世界其他地區不可能永遠為美元提供資金,尤其是利率接近于零。如果利率上升,財政成本將大大增加。因此,美聯儲必將提供更多流動性以保持較低利率。
丘吉爾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但如今世事紛雜,即使經驗豐富的記者也很難弄清楚美國人是否能從如此龐大的政府支出中獲得收益。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在自己的人民身上花費足夠多的真金白銀,卻在戰爭機器上不惜糜費。如果這次機會被浪費,那么美國將從一個危機走向另一個危機。
美國債務的真相是,它并非債務,而是世界其他地區的權益。美國成了這個世界上“大而不能倒”的借貸者。如果拜登的計劃失利,所有人都將成為輸家。這就是為何在美元鈔票上印著“我們相信上帝”。
(翻譯:臧博;編輯: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