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曉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個五年,人的培養與發展再次成為國家進步與強大的核心話題。教育對此擔負著極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黨中央、國務院為此頒發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文件,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牢牢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全面深化教育的內涵建設,把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作為戰略目標,助推整個社會主義事業躍上新臺階。
五育并舉,綜合育人。新時代的教育發展特別需要重大制度突破和體制創新,而五育并舉就是對人的全面關注,體現了素質教育本質,是對現有教育體系和體制的創造性發展。五育并舉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和體制創新,可以幫助我們謀劃教育的變革,有效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和分數的不良現狀,深化育人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補齊長期存在的育人短板,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形成新時代的育人合力,從而建構起協同育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推進。
素養落地,學科育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既是人才培養的中國表達,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而如何讓素養被學生內化,則需要一線實踐者的智慧和創造。我們必須讓學科教學成為落實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從過去的較為狹隘的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因為每門課程都承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也蘊藏著獨特的學科思維和方法。不僅如此,休謨還提醒我們:“一切科學對于人性總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似乎與人性離得多遠,它們總是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到人性。”學生應該也必須在人性中與學科相遇,正是在寬闊的充滿人性的學科平臺上,學生打開了一個充滿生活意蘊的生命世界,進而超越單一的知識維度進行深度學習,最終達成富有個性的成長。
評價撬動,過程育人。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的難題,正因為是難題更需要對此進行有力破解,才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對教育觀、人才觀和成長觀進行重構,更要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傾向。我們一定要用好教育評價改革這根“指揮棒”,改變對學生單一和僵化的診斷與分析,充分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和學習過程,發現與挖掘他們在興趣、審美、倫理等方面的積極因素,喚醒教育和學生成長的內生動力,帶領學生走上一條幸福之路,引導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