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新
“課業負擔”是指學生在課業方面應當擔負的責任、履行的任務和承受的壓力。那么,我們一線教師究竟要如何應對,才能做到既要質量,又能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呢?
一、教師改變觀念,正確理解“課業”
“課業”的意思就是功課;學業;攻讀學業。以小學階段來說主要指功課,包括學生的課業和家庭作業。教師要有“減負”的意識,但要知道“減負”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而是從繁瑣、冗沉的課業往簡明、精煉的方向努力,要為學生長遠的學習點燃熱情。
要明確“課業”本質。小學的“課業”是以鞏固為主的訓練方式,既然是一種鞏固方式,那它就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要面臨的實際操作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積累關系。以往的機械抄寫是否符合實際呢?要實際提升學生的能力,能否是無意義、無思維的練習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老師只有明確“課業”的本質,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課業”,幫助學生提升能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鉆研新教材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課業”還起到一個課堂知識鞏固、提升的作用,那老師就要更重視課堂教學的質量。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的知識越多,那他課后出現的問題就越少,這也是對“課業”的一種減負作用。現在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是一個系統提升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工程,每種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模式,以閱讀指導要求為例:三年級上冊——預測,四年級上冊—— 提問,五年級上冊——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那么這就要求教師要系統地掌握每個年級的閱讀要求,落實學生在每個年級的閱讀目標,讓學生隨著年級變更而有序、系統、扎實的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明確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目標和要求,布置課業時也不會盲目了。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共有四篇課文,這四篇課文的目標層次十分清晰:發現可以提問的知識點;學習提問;知道為什么要提問,進行提問;獨立提問。閱讀策略教學目標水平要求是一篇比一篇高,前一篇課文目標的實現是后一篇課文目標達成的基礎。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有目標、有步驟的學習閱讀方法,如果老師沒有深入了解統編教材的新要求、教學新目標,割裂地分析第一篇課文,這不但難以達到教學要求,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對于“課業”的布置也會有偏差,甚至讓學生思維混亂,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三、提高“課業”的精準度
提高“課業”的精準度,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的特點、學科能力、學習掌握情況等進行綜合的考量后再制訂“課業”,也就是量身定制。那量身定制如何把握呢?
要把握課業難、易的精準度。學生能力有高低,課業難度也有高低。把握課業的難易又要考慮全班學生的平衡,可以設置選做題、提高題等,明確告訴學生難度的邊界在哪,也明確要求哪些學生可以完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把握課業松、緊的精準度。每一項作業在有的老師的眼中都很重要,把作業當成課堂的補救方法,生怕少練一題而少了幾分。這樣把學生控制過緊,學生除了寫還是寫,也容易生出疲倦感,適當放松有助于學生松弛一下緊張的神經。如:讓學生在手機APP里朗讀當天所學的課文,或者是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要把握學生興趣的精準度。學生感興趣的作業,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選一張你最感興趣的相片,介紹關于它的故事。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每個老師必須要思考及經歷的過程,減負又增效,這樣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