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敏
(大連旅游學校(大連女子學校),遼寧 大連 116038)
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言素養和延續中華文化的載體,中職語文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和積累語言,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提高自身情趣審美,建立健全的人格,推動學生全方面發展。
人民群眾對于祖國的情感就是愛國情懷,而這種感情體現在對祖國的熱愛和衷心。在愛國情懷的鼓勵下,人民群眾為復興民族不斷努力,一個又一個時代民族英雄不斷涌現。“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語文課程背負著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在課程教材當中非常多愛國作品,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讓學生深刻體會民族英雄對發展民族事業的犧牲精神,最大程度上培育學生建設社會主義和愛國情懷[1]。
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就是人格素養,人格素養能夠有利于學生順應社會生活。學生發育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就是高中階段,中職學生處在青春時期,思想過于簡單,也缺乏一定的耐心,是不太穩定的階段。因此,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包含培養學生高質量情趣審美以及高雅舉止言談,而這也和德育教育相同。所以教師要站在語文特點上著手,把握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融入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學生高尚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人類進步的動力就是信念和理想的支持,這也是人類不斷進步學習的精神食糧,缺少信念理想的人就是失去方向的船帆,只能隨波逐流。因此,在目前教育體制當中信念理想教育越來越重要,目前,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重,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心理問題,而這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學生信念理想比較脆弱,無法支撐生活的磨難和挫折。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大力幫助學生建立信念理想。在賞析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時,學生可以了解各式各樣的故事,汲取故事中的養分,學習主人公的精神,打造自身的鎧甲。中職學生背負著復興民族的偉大責任,所以語文教師要注重培育學生信念和理想,幫助學生建立偉大的人生目標,有效實現自身價值[2]。
在中職教育當中,語文是必修課。中職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關鍵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人類進步文化,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在進行中職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通常選擇各種各樣先進文學作品給學生閱讀,其中包含了正能量、愛國情懷、民族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品質,建立健全的人格,推動發展和規劃自身職業生涯。但是,根據實際情況得知,當前中職語文教育依然具有一些問題。
這幾年,在各種各樣學業考試的背景下,語文教師為了能夠提升學生語文水平考試的合格率,大多數都使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如背誦定量地課文、按照出題的范圍進行分析重點、總結歸納答題方式以及題海戰術等,所有的教學方式都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達到合格率。在這種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語文教學自身的教育價值[3]。
在中職院校里,有些語文教師會覺得,政治教育與語文教學無關,而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呈現語文自身的應用性和工具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語文課程不談論思想道德的情況。
有的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重視在文學作品當中找尋“真善美”,利用這個來感染熏陶學生,從而過于強調德育的含義,在不經意間,又把語文課程當作思想道德課程,從而丟失語文課程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偠灾新氄Z文教學在建設“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過程中,要堅持“文道并同”的基本原則,最大程度上實現教學目標。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正確定位培養語文的目標,并進行相關的設計。中職語文教學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視域下,最主要的是清晰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道德品質素養,隨后按照培養的目標再進行選擇適合的文學作品,先進的文學作品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正能量,中職語文課程要秉持著“立德樹人”的德育理念,明確德育具體目標,利用先進的文學作品當中的教化功能,能夠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加強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能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
眾所周知,語文文學作品自身具備非常強的穿透能力和感染能力,中職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從龐大的中國傳統名篇當中選擇出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學作品與元素,有效結合學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和語文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從情感教育和責任教育著手,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比如,帶領學生閱讀《論語》,有利于學生學習儒家價值觀,并且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融合,進行有效取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怎樣能夠成為德技雙修的青少年,引領學生做好生活規劃和學習規劃?;蛘邘ьI學生學習文學作品《離騷》,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屈原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欣賞屈原高尚純潔的人格,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又或者引領學生學習《史記》,學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司馬遷為了實現理想不斷含垢忍辱的信念,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司馬遷堅定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建立遠大信念理想??梢砸I學生對毛澤東詩詞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體會到革命時代的激蕩,能夠明白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來之不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恩心理。在進行中職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但要進行知識傳授,還要傳遞給學生知識背后蘊含著的偉大情感,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德育素養,在培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同時指引其建立正確的“三觀”,有助于學生建立樂觀積極心態和健全人格,讓學生擔任復興民族的偉大責任。
中職語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教學質量直接取決于語文教師自身的德育教學能力以及德育精神。語文教師要把自身高尚的道德品德和優秀的職業素質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自己做起,在行動和語言上感染學生,引領學生建立宏大的人生目標,有效培育學生承擔民族復興重大責任的能力以及勇氣。語文教師言傳身教的力量不可小覷,作為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但是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強化,更為重要的是不斷提高人文素養,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語文教師不但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還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從而可以有效指導和推動學生全方面發展,充分發揮出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的精神。不僅如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以及知識性,結合時代發展的熱點,把教育核心定位立德樹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過正面的引導,不知不覺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也在快速進步,語文教學被給予到越來越多的時代意義。各個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滿足時代不斷發展的需求。教師要不斷地改進目前已有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主體地位,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趣性,能夠讓學生自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熱愛中華文化。教師還需要注重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數字化媒體,能夠制定更多有趣并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性。有效解決學生對于德育課程和語文課程的抵觸心理,有效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改革和建設中職語文教學,不但要重視語文課堂教學,還要積極擴展課外活動。例如,組織社團活動、舉辦制作短視頻活動、組織主題作文比賽以及開展演講比賽等。利用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引領學生不斷向優秀人物學習,積極傳播正能量精神,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覺性,有效地進行融合隱性教育和現行教育,從而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作用,有效提升目前青少年的自信息和責任,有效實現努力奮斗實現中國夢。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問題和成長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創新教學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