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霞
(東明縣沿河路第六小學,山東 東明 274500)
隨著國內的教育體系的改革,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從傳統教學理念向現代化教學理念轉變。而情景教學法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中,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而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法,可在為小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的同時,還可提升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情景,可使小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使其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審美能力。
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點,而小學生的審美直覺性則取決于美自身的形象性。每個學生對美的含義都有不同的理解,若想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到教材的美,則教師則需根據教材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情景,此類情景均以美為主要基調,使學生可置身其中感受到教材講解內容的美,激發學生愉悅的心情感受美的形象[1]。例如,教師在教導《白鷺》這一課程時,將白鷺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用文字形象地描述出來,同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從透徹的清水田、白鷺站著釣魚到黃昏白鷺飛翔。此外,還可配備合適的背景音樂,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在美的熏陶下,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一篇好的語文教材應具有審美教育內涵,其是美的語言及內容辯證統一。而審美教育中最關鍵的一環是鑒賞課文的語言美。教師照本宣科講解語文課本上的內容,很難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基于此,教師應利用學校的資源,借助情景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美的探索欲,提高學生鑒賞語言文字美的能力。例:教師在教授《飛向藍天的恐龍》時,可采用表演體會入境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美的理解力,在講解恐龍的特點后,讓學生扮演不同類型的恐龍,使學生明白恐龍是怎樣進化飛向天空的。此時,無須讓教師繼續范讀,學生便可透徹了解恐龍時代文中美的意境。在讀課文時,以審美的路徑方式教學,不僅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提高對美的理解力,還可保障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授《飛向藍天的恐龍》時,還可結合實際,人們如果可以飛向天空可以做什么?人們的未來應該怎么發展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展開想象力,在感受文字美時,從中獲得多元化的審美感受。
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課程時,可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及實際情況,采用幻燈片、錄像、計算機并輔以音樂烘托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可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形象美美,獲得多種審美愉悅,同時利用聽覺、視覺創設情境,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創設美感情境激發學生對美的熱情,提高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可采用網絡廣播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生字詞,可用動畫、聲音展示生字的結構,使學生對生字的聲母、韻母、結構、部首、筆畫、字義等更有直觀性的了解,且可在課堂上將字體設置成不同顏色的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感官的多層次活動,達到認知生字的目的。而在教學詩歌時,教師可采用以講入境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教師所描述的環境中,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想象詩歌作者當時的心境及生活環境,將自己替代進去,了解作者為什么寫詩歌,是在什么環境下寫出的詩歌,依次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若學生理解力較差,還可采用以聽入境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大概了解課文內容,通過多媒體播放小鳥嘰嘰喳喳叫的聲音、風的怒吼聲、瀑布的聲音等等,使學生充分想象出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及小鳥好奇望著各處的畫面,并根據此畫面引導學生聯想到對環境的保護,挖掘學生對大自然的關愛之心及愛護之心。
此外,教師在教學時,可采用創作入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題及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嘗試通過創作,創設自身的情景,感受到自身所營造的美。同時,教師可采用以說入境的方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創作展示給其他學生,并通過講解使學生感受到不同詩歌的情景之美。
最后,中國詩詞文字簡練且意境深遠,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因小學生的思維多以形象形式為主,故很難理解簡短詩句中的含義與意境。基于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技術,將詩詞的含義、情感及意境轉化成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例如講解《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一詩詞時,主要描寫了豐年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及對農村生活的熱愛。而教師需向學生展示各種場面的動畫,比如:徐徐清風、枝頭喜鵲、田里稻花飄飄、夜色中星星及淅淅瀝瀝的下雨等場面。同時教師再配以音樂聲,將喜鵲的驚飛不定及蟬的鳴叫聲展示出來,使學生可以形象地想象出兩種小動物的行為,而將撲面而來的稻花香用語言的形式講解出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詞中人們豐收的喜悅,通過此類方式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還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
采用情景教學方式,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景教學與審美活動相互結合,是課堂充滿活力的同時,還可保障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充分感受到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