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媛媛
(邱隘東新學校,浙江 寧波 315100)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外界力量依賴性較強、可塑性較強,尚未建立完整、成熟的思想觀念體系,喜歡模仿身邊人的言行舉止,這就表明小學生此階段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作為小學班主任,要最大限度發揮班主任的作用,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言行特點,構建起良好、正確的德育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其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小學德育內容的范圍較為廣泛,其主要目標是為學生打下良好思想品德基礎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主要包括:一是理想信念,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都需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是學生觀念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本質。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在辨別事物中缺少主見,在成長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以致難以清晰、明確、有效地解決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學生普及相關健康知識,幫助其樹立各種思想意識,并掌握到技巧方法。三是優秀文化教育,優秀文化是民族智慧與民族文明的體現,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優秀文化的教育與滲透。四是文明教育,文明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起良好的文明習慣[1]。
小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為親密、最多的角色是班主任,小學生對班主任的依賴較強,很多學生遇到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會馬上想到找班主任解決,對于日常行動更是得到班主任的首肯才執行,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一方面,班主任是聯系家庭與學校的重要渠道,小學生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與理解,班主任不僅要處理好各科教師之間的關系,還要維護好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各科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學生與家長的關系,這樣才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學生的第一榜樣,班主任在學生各項班級活動中的參與度較高,學生對班主任的印象較為深刻,班主任帶給學生消極或積極的影響可能會影響學生數十年甚至一生。在小學階段,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是學生直接模仿與信任的對象,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榜樣。
從班主任教育觀念分析,班主任要及時更新自身觀念,將原本“單主體”觀念更新為“雙主體觀念”,將“灌輸式”更新為“實踐引導式”,從“封閉式”更新為“開放式”。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課堂中,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在與外界接觸過程中,接受全方位、全角度的正向影響。從班主任自身專業素養分析,一方面,要具備深厚的學識,對自身工作能夠建立起獨到的見解與堅實的教育框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能對學生提升自身魅力。另一方面,要具備高尚品質,班主任是小學生的第一榜樣,要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生活態度、生活作風等方面加強自身約束力度,因為學生有可能對班主任的任何方面進行模仿,只有班主任具備高尚的品格,才能在任何方面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如觀察力,需要敏銳觀察到學生的動態變化,但需注意避免根據表面現象就妄下結論。如組織能力,班級中的各種活動需要班主任組織與引導,因此,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與領導能力,才能幫助班級活動順利開展。如交流能力,班主任是各科教師、家長、學生之間溝通的紐帶,需要具備較強的交流能力才能調節好各環節人物的關系,以便順利開展德育[2]。
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要仔細研究、全面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與發展規律,并將工作滲透至學生各種活動中。一是教學活動,各學科學習是實施德育的落腳點之一,要充分發揮各學科的優勢,在不同學科實施不同的德育活動,進而最大限度發揮效果。二是實踐活動,小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與品質的重要渠道,是連接學生生活、學習、社會的堅實橋梁,班主任可以在活動中指導與監督,積極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適時提點表現較差的學生,促進學生在今后的活動中有更好表現。三是在班主任榜樣作用中,小學生喜歡模仿班主任的各種習慣與行為,為提高德育效果,班主任要發揮好榜樣作用,讓學生對自身的行為與觀念有所信服,并產生崇拜心理,這樣有利于開展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無形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思想觀念。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合理利用好信息技術等教具,讓學生接觸文字、視頻、圖畫等形式的德育,可以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擴展教學空間。信息技術作為新興的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提升教育的趣味性與時代性,提升教學說服力,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其更加開放、多面、職能,但班主任在應用中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過度使用會讓班主任在教學中忙于切換畫面、講解信息課件,難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且遇到停電或信息技術損壞時,課程將難以進行下去,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利用好信息技術,突出課堂重點,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與想象空間[3]。
德育氛圍是整個班集體的精神面貌與集體行為的集中體現,良好的德育氛圍可以促進全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既是班主任重要工作,也是學生發展、成才的需要。首先,要建立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小學生容易被共同的目標與方向所激勵,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性別比例、年齡結構、學生實際情況、學生性格特點、任課教師授課情況等制定奮斗目標,帶動全班同學統一認知。其次,要建立奮斗過程中的相關規章制度,一方面,在制定時要充分發揮民主原則,帶動學生共同討論、分析,讓學生成為制度的建立者與監督者。另一方面,在落實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規章制度的重視程度。接著要建立學習榜樣,優秀的學習榜樣可以為班級帶來強大的教育力量,可以在無形中感染、熏陶班級成員,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與團隊意識,因此,班主任要確定一部分學習成績優異、自我約束良好、素質高的學生作為班級標兵,并對該部分學生給予鼓勵與表揚,促進其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正確引導等,在工作落實中班主任往往習慣采取統一管理、統一教育的形式,容易忽視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維護,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吸收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成長過程中自身行為難以與正確思想結合。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加強對學生動態變化的關注,最大程度縮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善于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并幫助其解決問題,以此促進學生進步[4]。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方式有很多,為避免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的尷尬與沖突,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采取微信、QQ、信件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內心感想。在交流中要注重自己的交流方式,不能以嚴師、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學生,而是像真正的朋友一樣相互交流,避免緊抓學生交流中出現的小錯誤,要站在學生朋友或學生自己的立場上,感受其內心想法,讓交流變得更加順暢。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個部分,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兩者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將兩者有效銜接,進而提升教育效果。在此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家長委員會,由于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家長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在學生教育方面也會出現水平不一的情況。家庭委員會是讓部分家長起到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特長與優勢,為教育活動與實踐活動提供有力支持,實現對學生的科學有效管理。二是組織家長會,在此期間要避免班主任的單向輸出,不能只顧自己發言,讓家長作為單純的“聽客”,要及時創新家長會形式,讓家長參與到溝通交流中,鼓勵家長講述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實現學校表現與家庭表現的對接,為科學開展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化的工作,并非單純依靠班主任的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借助家庭、學校、學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最信賴、距離最近、接觸最多、最具影響力的群體,要明確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與目標,深入分析學生在德育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外界影響,進而從班主任自身、班級管理、家校合作等各方面創新德育方式,注重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力量,加強對學生自身的關注,從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