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珍
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在平凡的日子里,愛不需要驚天動地,有時愛就是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教育沒有愛,就如無水之池。
教育家李鎮西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能富有實效。我認為,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除了對學生嚴格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會清晰地知道你的愛是“真愛”還是“假愛”。
一、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們
古語有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圣人”都可能犯錯,更何況小孩子。我們教師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們的“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對于成年人來說可能是“小兒科”的事,對于思想不夠成熟的小孩子來說卻是“天大的事”,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正確分辨“是非”“對錯”。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這就要求我們“熱愛”每一個學生,包容他們在成長路上做的每一件“錯事”。當然,這種寬容不是溺愛,更不是一味的縱容。
二、傾聽孩子們的心聲
很多老師都習慣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知識水平遠高于學生,地位超凡,具有無限的權威,所有的學生都應匍匐在他(她)的腳下。其實在信息社會,孩子在電視、微博、微信等媒體的熏陶下,已經很有個性,對很多事情已經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因而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好的就接受并大力地肯定甚至是推廣,如果是不好的或有偏差的想法就加以引導,指點迷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小圈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只有用最真誠的心去傾聽、去理解、去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合在一起,才會傾聽到學生最真的聲音。
三、傳播正能量,傳播愛
每個老師都喜歡學習成績好、愛學習的“乖孩子”,而忽視了其他的中等生或成績不好的學生。其實十只手指有長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好能手”,造成學習成績不好會有種種的原因和因素,只要他們盡力了,也是值得表揚的。老師更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關愛,找出這些孩子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取長補短、發揚自己的優點,爭取在其他方面得到發展。例如:我班有個孩子無論怎樣努力,在學習方面成績表現得都不是很好,但她擅長跳舞,隨便聽一首音樂就可以自編相應的舞蹈,大大小小的獎拿了不少。“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引導得好,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少批評多鼓勵,他們總會到達成功的彼岸的。
只有對學生有愛,并將愛付之于行動中,讓學生清晰地感受你的“真愛”,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他們才會信賴你、尊重你。還記得2016年8月我成為了四(5)班的班主任。這個班的孩子們都特別的活躍、好動,但缺少集體榮譽感,班級的凝聚力不強,還有幾匹“烈馬”在攪動著班風,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看極具挑戰性。當時剛接到這個班時,我既忐忑又有點小高興,忐忑的是能否在半個學期內抓出成效,馴服這匹“野馬”然后愉快地渡過三年;高興的是:這是一個挑戰,我喜歡挑戰自我,喜歡看到“烈馬”在我的帶領下在“正途”上馳騁。學校信任我,相信我能抓好這個班,那我就迎難而上,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為了改變整個班風,打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的班級,我和之前任教的老師和家長加強聯系和溝通,建立了一個5人小組的家委會群,并制定了一系列激勵的方案將學生緊密地團結起來,增強班級凝聚力。我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特別是幾匹“烈馬”)、一人一方案“對癥下藥”,力求做到“因人而異”,盡量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對班集體,首先在班里我大力培養班干部,根據學生的特長安排好分工,每人都要負責好自己的“責任田”,特別是培養一兩個“領頭人”做我的得力助手,統管全班的大小事務;然后我和班干部根據班的情況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奮斗目標、日常制度和班級公約等,要求全班同學們遵守,并進行獎罰。在家長、學生、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一步一個腳印,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經過三年的努力奮斗,他們的紀律性、學習積極性都得到大大的提高,班級凝聚力和榮譽感增強,無論是考試成績、個人比賽還是集體比賽,都有不少亮點。校領導、家長大力地表揚我們班的飛躍進步。總之,你心中有愛,真心地對孩子獻出你的愛,眼中有孩子,總會有回報的。
由實踐可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只要我們付出愛,用美好的話語和行動去感動他們,就可以化解學生心中的雨雪風霜,使其逢春而綠,遇機而興。師愛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要知道孩子們永遠想念的是以陽光的心態和慈善的心靈對待他們的老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書育人的工作有苦有甜,有笑有淚,但我依然今生無悔,我愛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稚嫩的聲音、清澈的眼神。冰心先生說過一段話:“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也許,我不能成為冰心先生筆下那個隨時播種便能開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顆流星,在孩子們孤單寂寞或是猶豫彷徨時,還會想起:在他們的夜空中,曾有這樣一抹光亮陪他們走過一程。
責任編輯? ?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