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山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和提問技巧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效果。因此,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進行分析,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初中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其知識點多而雜,學習過程相對較為枯燥,再加上初中學生的注意力極易受外界干擾,所以,以往填鴨式、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急需革新。目前,高效的提問策略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提問策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進行分析,以期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提問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初中教材中的課文都是飽含作者思想和情感,是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文學作品。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想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共情能力,讓學生將自身當作文章中的主人公或者是作者,將自己融入這一文學作品之中,去細細體會、細細感受文章中主人公、作者的感情變化[1]。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有深度的提問促使學生認真思考文章到底講了什么內容、想要傳達什么樣的思想,從而幫助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之中,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時不應過于直接,而是要進行啟發性提問,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倘若提出的問題太過直接,不假思索就能找到答案、不具備挑戰性,會使學生感覺問題較為枯燥乏味,使其喪失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時要注意做到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提問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但是教師在提問時不能泛泛而談,不能提出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解決,而且要切忌問題過于簡單化,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探究性、目的性,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而積極地進行探究、思考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要學會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情和積極性,讓語文課堂由學生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提問要有針對性、科學合理
如果語文課堂僅僅是教師的一言堂、提問堂,那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消磨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語文學習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咬文嚼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關鍵的、優美的、對學生有啟發意義的詞句,進行針對性的提問,要學會讓學生從關鍵性的語句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要通過有意義的提問啟發學生從細節之處去品味、理解和分析語言文字的優美之處,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情感[2]。教師要通過有品位的提問,組織引導學生在寫作和語言表達中進行遣詞造句,進行自身情感的表達,還要通過這些提問來讓學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最大限度地去理解文學作品的精華所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問的策略和方法決定了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科學合理,倘若教師的提問科學合理,就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就能營造具有思維氣息的語文課堂氛圍,從而提升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的思維力、分析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本班的學情,就會導致學生難以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又演變為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急劇下降。因此,為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水平,教師首先要在課前對教材、對當堂課的課文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充分理解文章蘊含的語文知識和哲理。其次,在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在備課時要提出一些對學生理解課文、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幫助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略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大致的認識,然后提出“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要用盡全力去寫粉筆字”“為什么文章的末尾要詳細地描寫韓麥爾先生的一系列動作”的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提問一定要注意提問方式的合理性、科學性,通過有意義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麗強.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年輕人,2019(14):107.
[2]胡天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分析及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