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英
筆者是一名中學教師,從教近三十年,近幾年接觸到罹患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學生越來越多,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探討學校的德育工作如何配合專業(yè)治療,幫助這些學生重建健康幸福的人生。
案例:
A同學的父母對她的期望值比較高,她也希望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目標高遠,學習成績優(yōu)異。
她被父母照顧得很好。在她16歲那年,她的弟弟出生了,父母整天圍著哭鬧的弟弟轉(zhuǎn),她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在班里,一位成績拔尖的同學公開宣布以A同學為競爭對手,學習上挑戰(zhàn)她。A同學拼命學習不服輸,但是焦慮情緒也越來越嚴重。
上高三后的一次模擬考試,A同學考前得了重感冒,考試成績不理想,情緒十分低落。逐漸厭食、胃痛、乏力,不想上學。請假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她也嘗試回到教室學習,無奈每當想回校,就覺得十分難受,覺得恐慌、胸悶,甚至呼吸困難。
知道A同學的這種情況后,學校很重視,做了幾件事:
1.與其父母溝通,說服他們帶孩子看心理專科醫(yī)生,同時給予她更多的關愛。
2.班主任、科任教師、級長都十分關心她的身心狀態(tài),班主任保持每天與她電話或者微信溝通,引導她積極治療,鼓勵她早日回校。教師們和其父母溝通,想方設法與她“偶遇”,經(jīng)常陪她散步,帶她野外“兜風”,再適時引導她回校學習。
3.班主任十分注意營造和諧的班集體學習氛圍,耐心做了那位以她為競爭對手的同學的工作,希望她注意言行,不要刺激她。同時在她周圍安排一些善良、上進的同學,在她請假時,經(jīng)常與其聯(lián)系,給予她關心和問候。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她請假越來越少了,而且學習狀態(tài)越來越好。
經(jīng)研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一般表現(xiàn)是:情緒抑郁沮喪,悲觀失望,很多人伴有失眠,注意力很難集中,成績下降,有的學生還會心慌,有呼吸、腸胃等方面的不適癥狀。哪些學生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成績好的學生更易。
那么,學校怎樣對這些學生進行干預和幫助呢?
一、認真摸查,全面評估,建檔立卡
一方面,學校應該每年對全體學生做一次心理測評,異常的學生要建檔跟蹤;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全覆蓋的談心、家訪、問卷,排查出需要關注的學生,再對他們進行建檔跟蹤。對于建檔跟蹤的學生,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給予其特別的關心和及時的幫助。
二、培訓教師,幫助教師掌握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和干預的辦法
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幫助教師掌握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教會其掌握積極干預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
三、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學校要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定期安排健康心理課程和講座,接受學生的心理咨詢等,這樣,有助于教會學生如何預防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學生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動,從而更早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是預防和化解心理危機的良藥
家校溝通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家長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指導他們重視子女的培養(yǎng),掌握與子女溝通的方法,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健康成長。
五、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班集體,幫助他們走出“孤獨”,消滅抑郁
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寄宿者尤甚。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溫暖的集體生活、親密的同學感情、豐富的集體活動、積極的班級文化都有助于學生融入集體,避免“孤獨”,作為班主任,要積極營造這樣的班集體氛圍。
六、愛、耐心和包容是解決學生心理危機的關鍵
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根源大多是缺乏愛,被忽略。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魔障,是教師和父母共同的心愿。從愛出發(f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耐心開導,包容其反復,理解他們的種種莫名其妙的言語、匪夷所思的行為,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處理辦法,才是解決他們心理危機問題的關鍵。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