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國防教育不僅僅是單純有關國家安全以及國家意識的教學,也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培養新時代全面綜合發展的小學生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國防教育”成為了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小學根據學校特點以及利用社區資源努力探索的特色教育項目,《紅色羊城》國防教育墻的建設和使用是學校實施國防教育的一個途徑。本文重點闡述《紅色羊城》國防教育墻建設的背景和過程,以及利用《紅色羊城》進行國防教育的途徑和思考。
一、《紅色羊城》墻建設的背景和過程
廣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之城,在這里擁有豐厚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紅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傳承。
為了讓廣大市民和先烈中路小學的孩子們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傳統,在學校圍墻改造時,學校努力讓先烈中路小學的外墻講好“廣州的紅色故事”,特邀青年浮雕藝術家葉東風先生打造名為《紅色羊城》大型城市浮雕作品,并于2019年12月結合學校50周年校慶之日舉行了盛大的揭幕儀式,在社會上取得巨大的反響,有十多家權威媒體網站進行了報道。同時,也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很多市民都來參觀浮雕墻,認為形式很好,很震撼,生動形象講述了歷史。家住水蔭路的市民李叔表示,每天回家經過學校門口看到這個浮雕墻,都能聯想到中國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得來的,要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紅色羊城》墻總長55.6米,高約2.8米,主體人物118個。這幅作品總共分為5個篇章,分別以“中共三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廣州解放”等重要紅色革命事跡以及當今“偉大復興”之路為題材。每兩個篇章中間還分別附上了5代國家領導人對國防教育的寄語,通過反映歷史真實的寫實手法凸顯“國防教育”主題,通過城市雕塑的語言和雕塑的視覺沖擊力,刻畫出栩栩如生的革命先驅,探尋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作為永久性的“紅色革命事跡”作品和國防教育陣地來陳列。廣東省軍區常委、政治工作局主任魯國成評價說:這是一面在先烈路上緬懷先烈的文化墻,是一面在歷史名校銘記歷史的教育墻,是一面在紅色羊城傳承紅色基因的國防墻。
二、《紅色羊城》墻開展國防教育的途徑和成效
《紅色羊城》國防教育墻建成后,筆者認為它不僅僅是學校的一處景觀,更是一部厚重的校本教材,如何把這個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才是值得探索與思考的重要問題。
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教師進行國防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讓教師們充分利用好《紅色羊城》這個“家門口的紅色課堂”,學校對教師們進行了“國防教育”為主題的校本培訓,讓教師們參加番禺國防教育基地的人防宣教館,請武警警官學院教研處副主任張寧中校為教師們做了《國防安全知識漫談》的國防教育專題講座,讓教師們了解當前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認識到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增強教師們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國防教育意識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我們也把《紅色羊城》墻的內容制作成名信片,全校師生人手一份,方便師生們在主題班隊會課和品德與社會(或道德與法制)課上進行相關的教育,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珍惜當前生活,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羊城》愛國主義教育鮮活教材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培養學生紅色講解員,拓寬國防教育墻的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為了讓前來參觀的人員更加了解《紅色羊城》墻,學校在四、五、六年級學生中培養了一批紅色講解員。學生們在培訓過程中,先要讀懂圍墻雕塑的語言,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講解詞,修改講解詞,記熟講解詞。從“背”到“講”,學生要經歷像教師備課一樣的過程,讀懂教材、查閱資料、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數。學生的講解給前來參觀的嘉賓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少嘉賓贊道:“孩子們自信、大方,講解到位。”學生們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教育,收獲了成長進步,他們紛紛表示要成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踐行者和弘揚者。目前,學校的首批講解員已經在學校三四年級的學生當中挑選“徒弟”,把講解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拓寬,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打造儀式活動基地,舉辦“黨團隊手拉手,紅色基因共傳承”活動。2020年的7月1日,也就是黨99周歲生日之際,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在職黨員教師、少先隊隊員代表和榮獲越秀區首批“南山中隊”稱號的五(4)陽光中隊參加了“黨團隊手拉手,紅色基因共傳承”慶“七一”活動。在鮮艷的黨旗、團旗和隊旗下,大家認真聆聽學校紅色教育講解團師生們對《紅色羊城》墻的介紹,講解團師生們流利清晰和滿懷激情的介紹給在場的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感人的愛國教育課,大家都感慨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英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拼搏而來的。隊員們出色的表現也得到了黨員們的稱贊。在《紅色羊城》墻下,在團員教師和少先隊員們的見證下,黨員教師們在學校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此次活動充分發揮了黨團隊的三級聯動作用,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了“紅色基因共傳承”的意義所在,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他們的光榮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這也是我校黨支部“黨建+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作為一名少先隊員,要聽黨指揮,認真學習!為祖國添光彩!”“我會銘記那些先烈的頑強拼搏與犧牲的精神,如果沒有他們,便不會有現在中國的輝煌,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必須要向先烈們致敬!我們要好好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少先隊員們的感想,讓我們感受到紅色基因已深深植根在他們的心中。
三、《紅色羊城》墻的作用與思考
《紅色羊城》墻建成時間不長,但影響很大,意義深遠。這面墻不僅能讓青少年學生接受國防教育,同時也能讓教職員工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洗禮。這面墻不僅能激發少先隊員的愛國熱情,也能鞭策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面墻不僅對社區群眾起到國防教育的作用,也對本市中小學校國防教育宣傳模式產生積極影響。先烈中路小學將進一步加強《紅色羊城》墻的宣傳力度,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日活動,如新學期新生入學學習宣傳日活動、少先隊新隊員入隊宣傳日活動、少先隊建隊節主題隊日宣傳活動、建黨節共產黨員學習宣傳日活動、國慶節社區居民群眾學習宣傳日活動等等,并定時邀請老革命給學生講革命歷史,請戰斗英雄給學生講英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紅色羊城》墻成為學校國防教育重要的宣傳陣地。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的力量。”全民的國防,全民的使命,全民的責任,全民的擔當。中小學校的國防教育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的緊密配合,共同努力。《紅色羊城》墻不但對中小學生有國防教育意義,也對社會國防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紅色羊城》墻能夠起到示范效果,那么在全國的中小學校建立越來越多的“國防教育墻”,對普及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將具有重大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