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珊
一天,班長小新到辦公室找我,說:“老師,第四小組檢查作業時,小猛不讓組長小何檢查,小何說組長一定要每天檢查同學的作業,小猛就站起來推了小何一把,還大聲說別以為當了組長就了不起,他偏不給查。”
我讓班長把兩人都喊來辦公室。小何說:“別的同學我都查好了,可小猛說我沒資格查他的作業,我說組長一定要給組員檢查作業,他就推我,但我沒有動手。”說到這里,小何眼眶紅了。
我注意到小何說話時,小猛一直一臉滿不在乎的表情。我問小猛這件事是否屬實,他毫不猶豫地承認了,說:“沒錯,我不想給他查。”
我讓小何先回教室,繼續問小猛:“為什么?”
“……”小猛沉默了。
“總得有個原因吧?”我說,“要不,讓老師查?”
小猛繃著臉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我沒寫。”
“為什么呢?”
“昨天晚上我堂哥過生日,我去給他慶祝了,就沒寫。”
“因為沒寫,所以才不想給小何檢查,是嗎?”
小猛微微點頭,臉上依然沒有表情。
我明白了。接了這個班后,我開展了學習評比活動,孩子們都熱情高漲,爭著想當“學習之星”,其中作業完成情況是評比的一項重要指數。小猛之前有比較嚴重的作業拖拉、甚至懶寫的現象,他所在的第四小組除了他,每位同學都獲得過“學習之星”稱號,就他沒有。這個星期他做作業明顯比之前認真很多,鉚足了勁想拿一次“學習之星”,但現在又出現了沒做作業的情況。
“那么這事確實是你不對呀,一是沒做作業,二是不配合組長的檢查,還動手推人。犯了錯就應該承擔后果,回到班里先向小何道個歉,再補上作業吧。這周不能參加‘學習之星評比了,多可惜啊。學習上你已經有很大進步了,老師希望你記住這次的教訓,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繼續加油,憑自己的努力拿到‘學習之星,好嗎?”
“我不!”小猛很大聲地說。
“不什么?”
“我不跟他道歉!”
“為什么?”我沒想到他反應這么大。
小猛一臉倔強,就是不開口。過了很久,他才悶悶地吐出三個字:“沒面子。”
這孩子,明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想著“面子”問題。我繼續耐心地對他說:“那小何被你當著那么多同學的面吼,還被你推了一把時,你想過他的‘面子嗎?”
小猛依然不開口。
“我們說‘知錯能改,你知道自己有錯,可是不愿改,那怎么行呢?你說說你的想法?”
小猛不開口,我正以為他打算沉默到底時,他又說了一句:“反正我寧可不上學,也不向他道歉!”
看到他激烈的反應,我想起剛接這個班時,小猛母親跟我說過的話:“這個孩子的性格太犟,有時就算明知道是自己錯了也堅決不承認,情愿錯到底。”
我一時陷入了困境。忽然,我看到了桌子上學生的作文本。有辦法了!也許,讓同學們跟他說,從同齡人、從朋友的角度去告訴他應該怎么做會更合適。
想到這,我打定了主意,先讓小猛回班里準備上課。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明顯感到氣氛嚴肅。大概是因為目睹了小猛和小何的沖突,孩子們臉上都若有所思。
每節語文課,我們班都會有“小練筆”環節,這次的小練筆內容卻跟以往不同。我說:“這個學期咱們班開展了評比‘學習之星活動,我想請得到了這個稱號的同學,寫一寫自己平常是怎樣認真完成作業的,而還沒有拿到這個稱號的同學,寫一寫自己正在為爭取這個稱號付出了怎樣的努力。這部分的練筆請每位同學都寫。以及……”我停頓了一下,“大家作為小猛和小何的朋友,現在可能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說吧?那請大家在另外一張紙上寫下這些話。小猛和小何就寫一寫想對自己說的話。”
孩子們聽了,躍躍欲試,馬上拿起筆“刷刷刷”地寫起來。小何也開始動筆,我看到小猛猶豫了一下,也拿起了筆。
大家都寫完了。我讓學生自由舉手讀一讀自己寫的內容,一下子舉起了十幾只小手。
一位學生說:“我們對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尊重,小猛,如果你是組長,當你認真檢查作業時卻有同學這樣對待你,你會怎么想呢?我一直覺得你很聰明,希望你好好想一想哦!”
另一位學生說:“小何,你檢查和登記作業都很認真,今天的事情你沒有生氣,也沒有跟小猛打起來,你是一位優秀的組長,我佩服你!”
又一位學生說:“小猛,我也不是‘學習之星,讓我們一起加油,每天認真聽課,認真寫作業,一起拿‘學習之星好不好?所以你不要再拖欠作業了,也不要像今天這樣對組長動手了。”
還有一位平時跟小猛很要好的學生說:“我覺得小猛你今天有點沖動,小何是很負責任的組長,你沒寫作業還大聲吼他推他,就不對了。咱們不是學過《將相和》嗎?我記得你說最喜歡廉頗,咱們不用負荊請罪,但你應該跟小何說聲對不起。”
聽到“廉頗”和“負荊請罪”時,孩子們都樂呵呵地笑起來。我注意到小猛的表情,慢慢地有了變化,不再是之前那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了。
我請小何起來念“對自己說的話”,小何剛才因為同學們發言里對他的肯定,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站起來大聲說:“我知道自己今天沒有做錯,以后我也要好好地做一個小組長,每天認真檢查組員的作業。”
小何說完后,我沒有再提問其他學生,示意大家繼續如常上課。
下課后,小猛自己來找我了,還帶著小何。還沒等我開口,小猛就說:“老師,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
我贊許地向他點點頭,期待他說下去。小猛轉向小何:“小何,對不起。”小何倒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剛才在班里你已經說過一次了。”
我說:“小猛,你知錯能改,老師替你高興,同學們也一定會替你高興的。繼續加油!”
這周小猛沒有拿到“學習之星”,但之后,小猛的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再也沒有出現過作業拖拉或不寫作業的情況,并且在其后的時間里,順利地拿到了一次又一次“學習之星”。他跟小何更是成了好伙伴,在學習上互相打氣,共同進步。
小猛這樣的孩子,如同一顆小小的、帶著“刺”的仙人球,教師的談話,有時起不到正面效果,反而會讓他產生反感和厭惡,甚至鉆起“牛角尖”。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去教育他,讓他知道在跟他朝夕相處的大伙兒心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從而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這樣,就事半功倍了。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班主任要在平常的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讓班集體充滿溫暖、和諧的氛圍,這樣的班集體才會有太陽般的力量,才能以“光”和“熱”去影響喜歡太陽的“小仙人球”,幫助和促進“小仙人球”成長。
資訊
聚焦學前 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舉辦
2020年12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南師范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學前 STEM 教育,來自粵港澳的700余位教育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線上線下共享學術時光。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吳堅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朱超華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教育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推動學前STEM教育合作發展,是從基礎階段推進科技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課題,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粵港澳三地教師充分交流和分享學前STEM教育經驗,深入思考科技創新與STEM教育課程開發、實施之間的關系,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進一步凝聚三地教師專業力量和智慧,加強合作,全面增強輻射力和影響力,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品牌,建設大灣區科創型人才高地做出貢獻。
吳堅指出,圍繞學前STEM教育為主題,共同探討跨學科學前兒童培養新路徑,對謀求STEM教育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對全國學前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發展積累新經驗、貢獻新做法大有裨益。華南師范大學力圖在粵港澳基礎教育教師隊伍質量提升、構建粵港澳教育共同體、打造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等方面發揮大學應有的擔當。
論壇通過現場講座、網絡直播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的學術研討,分享STEM教育理念。論壇議題包括學前STEM教育的內涵、課程設計及其在粵港澳的實踐經驗分享等。澳門大學教授劉乃華、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孫瑾和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肖化分別以“STEM 教育在澳門幼兒園之應用”“中國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早期基礎:幼兒教師參考用書的內容分析”“學前 STEM 課程設計與實踐”為題做了專題講座。另外,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校長張翠芬、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校長溫志倫、澳門勞校中學附屬幼稚園教導處主任黃綺珊、澳門婦聯學校幼稚園高班班主任陳佩珊和鄭康樟、廣東省委機關幼兒院院長潘虹、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園長張秀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經驗分享。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