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 要:工民建工程是現代工業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伴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遷徙,我國大面積工業廠房、高層住宅建設數量不斷增加,并推動了樁基礎施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本文從樁基礎施工技術概述、常用樁基礎施工技術、樁基礎施工要點等方面展開分析,在于促進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樁基礎;施工技術;工民建;應用分析
早期我國民用建筑以多層為主,而隨著國家落戶政策的調整、城市各種資源優勢的傾斜,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工民建工程是解決城市人民群眾居住、工作的關鍵性工程項目之一。大型廠房、高層民用建筑等對基礎施工要求,樁基礎施工中可通過基樁和承臺的共同作用,滿足大型工民建承載力、抗震設防等要求,保證施工質量。本文結合常用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對其在工民建工程中的應用予以分析。
一、樁基礎施工技術概述
工民建在施工中上部建筑結構的相關荷載都需要傳遞給大地,確保建筑使用安全。對于大型工民建工程而言,其實際地基承載力有限,無法承受上部建筑荷載,可能引起不均勻沉降、建筑傾斜甚至倒塌等。樁基礎施工技術是一種常用的地基處理技術方法,其通過打樁,然后利用預制樁或者混凝土灌注樁等對地基實施處理,樁頂上連接承臺,依靠樁與承臺共同作用承擔建筑荷載,并將荷載傳遞到持力層,保證工民建建筑施工與使用安全[1]。樁基礎施工中結合具體地基情況可選擇摩擦樁、灌注樁、嵌巖樁等,通過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提高整體承載能力。樁基礎可實現地面上層建筑與地面的有效銜接,實現荷載向地面的傳遞,滿足建筑施工與使用要求。樁基礎施工技術在應用中能夠根據不同工民建工程的具體地質水文勘察特點,靈活選擇樁基礎施工技術,解決地基沉降、建筑傾斜、地基承載力不足等問題,提升整體工程施工質量??傮w可將工民建樁基礎分為灌注樁、預制樁。灌注樁視情況可采取人工開挖,也可采取機械開挖等,滿足不同地質水文條件下相關樁基礎施工要求。
二、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
當前工民建工程中樁基礎施工技術應用較多,通過對樁基礎施工技術分析能夠為更多工民建工程施工提供依據,現就常用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分析如下。
(一)靜力壓樁施工技術分析
靜力壓樁施工技術在工民建工程建設中有一定的應用,通過靜壓樁機自身以及加上的配重對預制樁產生反向作用力,使得預制樁逐步進入地面。靜壓預制樁采取分段壓入、逐段接長的方法。整個施工流程可描述為:測定定位確定樁所在位置→壓樁機就位→吊樁喂樁→樁身的對中、調直→壓樁處理→接樁→再壓樁→送樁→終止壓樁→樁頭切割處理等。靜力壓樁技術屬于擠土樁技術,目前在中高壓縮性黏土層中使用率較高,且使用效果較好,需要注意的是基巖地區、卵礫石不宜采用靜壓力樁施工技術。從工民建中靜力壓樁技術應用方面分析,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勢,當然對施工區域的地面平整度、地面本身強度有較高要求。
靜力壓樁技術在工民建應用期間,其重點是合理控制終壓值、極限承載力、樁長等,同時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現浮樁問題,如需要嚴格控制樁基數量,確定樁基密度,同時控制沉樁速率保持在每分鐘1m;壓樁操作中需要按照先中間后邊緣、先長樁后短樁、先高后低的順序;通過壓樁力控制、樁長控制預防浮樁,精力壓樁期間還需要重視監測工作,發現上浮樁基及時進行復壓,確保符合施工技術要求。實際施工中還需要考慮可能出現的斷樁問題,確保施工質量。
(二)挖(鉆)孔樁施工技術分析
根據工民建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可選擇人工挖孔樁或者機械鉆孔樁,常見的沖擊成孔灌注樁、震動成孔灌注樁、旋挖成孔灌注樁均屬于機械成孔樁。挖孔灌注柱的具體選擇應結合實際情況,比如人工挖孔樁需要人工完成,工作量較大,同時地下開挖環境較差,對安全和質量要求較高,因此淤泥層、流沙層等不適合人工挖孔樁,相對而言人工開挖工作效率較低,耗時較多,通常對滿足地質條件,樁徑較大、承載力要求較高的可采取人工挖孔樁。沖擊成孔灌注樁施工造價低,速度更快,但是流沙層、大孤石土層不適宜選擇該樁基施工技術方法;振動成孔灌注樁、旋挖成孔灌注樁等采取機械開挖,施工速度快,不過能夠開挖的孔徑較小,單樁承載力有限,且不能用于大孤石土層,部分機械挖孔樁的孔徑很小,加之混凝土澆筑中的沖擊作用,影響鋼筋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2]。
工民建在選擇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期間,既要考慮不同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特點,還需要考慮工民建施工場地的地質勘察結果。合理進行場地范圍內的樁基礎施工設計,包括樁基礎形式、樁基承載力、樁基鋼筋混凝土設計、樁基分布密度、承臺形式等,綜合確定出合理的樁基礎施工技術方案。對于部分特殊的場地環境在無法機械開挖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需要控制施工進度,并及時評估施工安全、施工質量。實際使用中部分機械鉆孔灌注樁在機械施工基礎上還需要配合人工開挖到持力層或者進行底部擴大頭的開挖,依靠機械鉆孔與人口挖孔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施工技術的有效使用。
(三)沉管灌注樁施工技術
沉管灌注樁施工在樁基工程施工技術中也有較高的使用率,整個施工流程包括:試樁→測量放樣→逐排沉樁→確定樁位中心,設置樁尖與樁管,然后沉管,灌注混凝土、拔管→樁帽施工等。圖1 所示為沉管灌注樁施工設備,整個沉管灌注樁施工中有較多的注意事項,如需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完成樁位、水準等測量定位,沉樁設備就位后需要保證穩固性,避免出現傾斜或者移動。沉管灌注樁施工中需要密切關注水平位移,評價樁頂以及周邊地面有誤隆起;沉管直徑一般在30cm-50cm,長度不超過20m。沉管灌注樁施工中如果突然出現樁的下沉或者無法下沉,有可能是樁尖損壞或者地面以下障礙物的影響,需要拔出沉管,查看并調整后重新施工。振動灌注樁施工中會視情況采取單打法、反插法、復打法等工藝,其能夠保證樁基承載力與施工質量。根據不同工藝,掌握其施工技術要點,比如在單打法中要求在拔管時每提升0.5m-1.0m,需要振動5-10s,然后重復操作,直到沉管全部拔出。
(四)鋼筋籠施工技術分析
工民建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同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階段都有鋼筋籠施工。鋼筋籠施工看似簡單,但是對整個樁基澆筑后的施工質量影響較大。如嚴格控制鋼筋籠的尺寸,確保鋼筋籠孔徑誤差處于允許范圍內,避免鋼筋籠尺寸偏小影響承載力,也要避免鋼筋籠尺寸偏大造成樁基混凝土保護層不夠。仔細核對不同鋼筋型號、規格、數量、箍筋要求等,對于深度較大的樁基在施工中需要進行不同鋼筋籠的連接,鋼筋籠搭接時要注意搭接區域內鋼筋長度、箍筋間距等。雨季還需要對加工完成后的鋼筋籠做好保護措施,避免淋雨生銹等。
三、樁基礎施工要點分析
樁基礎施工前需要明確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方案,了解具體樁基施工方案,完成現場測量放樣,及時復核,保證不同樁基所在位置滿足設計圖紙要求;重視對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工作,保證規范操作,施工階段需要加強全程質控管理,施工完成的樁孔應及時施工,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民用建筑中通常還帶有防空層、地下車庫、集水坑、電梯井等,尤其是集水坑、電梯井位置在前期樁基施工時應明確其標高,并在相關樁基綁扎鋼筋籠、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降低,避免后期施工中需要人為重新截斷部分樁基對整個建筑基礎施工質量產生影響。
結束語
樁基礎施工技術在目前工民建工程中有廣泛的應用,施工中需要明確不同樁基施工工藝技術特點以及工藝流程,完善施工技術方案,強化施工階段質量、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1]婁虹玉.淺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J].居業,2021(03):89-90.
[2]牛博.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1,6(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