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倫(無錫太湖學院會計學院)
現有的統計學教材多是在理論后加入對應的例題,對規范化的數據進行規范化的解答。對于數據的來源,數據的處理等內容涉及較少,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時,不知道如何獲取數據,即使獲取了數據也不知道如何將其整理成有利于后續計算分析的形式,甚至不知道可以用統計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且教材例題以及習題基本都是經濟類通用例題,與具體各專業的匹配度較低,導致各專業學生在學習完統計學以后難以理解統計學與本專業課程間的關系,更無法將其用于研究本專業的相關問題。
豐富的理論知識,多樣的統計方法,統計軟件的應用等使得統計學課程內容較為龐雜,在有限的課時下,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講授式”教學方法仍然占主體地位,即使在實驗環節,也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練習為輔。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只會機械地解題,不能理解統計學與日常工作生活的聯系,無法建立統計思維,更無法將統計學應用于其日常的工作學習中。
一般來說,經管類專業在招生中文理兼收,這就使得同一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差異較大,在經過統計學的先修課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的學習以后,其數學方面的差異更是進一步擴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概率論中抽樣分布的內容掌握得較好,但部分學生甚至不會計算協方差、相關系數等常用指標,這對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大多數高校的統計學課程目前還是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即使加入了軟件操作,也多是單一的統計方法應用,缺少綜合性的應用。這種考核方式能夠測試學生對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情況,但會使其對統計學理論和方法應用死記硬背,無法真正理解統計學的實用性,更無法形成真正的統計思維,在面對實際問題時依然一籌莫展。
統計學雖然被納入了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中,但學生普遍對其缺乏了解和興趣,無法將統計學知識與本專業內容聯系起來,無法意識到統計學的實用性,不能理解相關知識的應用,缺少對課程的認同度和興趣,以應付考試甚至死記硬背的態度對待該課程的學習,嚴重影響了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選取適用于翻轉課堂的知識點模塊。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各知識點進行整合分類,分成各個模塊,并從中選取便于在翻轉課堂中操作演示的相關模塊。
(2)制作電子教學資源。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目標及學生特點,制作PPT、視頻、題庫等電子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發布,同時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
(3)將學生進行分組。按照學生意愿進行分組,每組4-5 人,并選出一名組長。
(4)引導學生進行案例的選擇和任務的分配。教師結合經管類專業的特點,為每個模塊編制貼近各專業的案例,如對會計學學生,可編制其較為熟悉的關于財務指標的統計學案例。前期各小組自主選擇教師發布的案例,后期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對應的知識點模塊,自行編制案例。通過案例的編制和解答,幫助學生熟悉統計的各步驟,如數據的搜集與整理,統計方法的應用、統計結果的分析,逐步建立學生的統計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各學生主動承擔相關任務,務必使任務落實到每位學生,使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任務的完成中,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使其在案例的編制與分析過程中熟悉統計的各個步驟,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1)學生案例展示及問題解答。上課時,每組派1-2 名代表對本組的案例進行講解展示,展示完畢后,教師和其他小組學生對該組學生提問,該組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2)教師總結。教師點評學生的案例分析優缺點及學習成果,歸納匯總各組各學生的問題,并進行引導與解答,對重難點內容進行進一步講解,加深學生對該模塊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3)學生完善案例。各小組學生根據教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對該組的統計案例進行修改并完善,并對案例制作過程進行總結與歸納,構建對應的思維導圖,將該部分知識點進行系統化。
(4)案例評價。由學生和老師對各組學生自主編制的案例進行評價打分,從中選出較為優秀的案例,將其納入到相關專業的統計學案例庫中,激發學生自主編制案例的積極性,豐富統計學課程教學案例,為后續學生的統計學學習提供借鑒。
(1)學生對學生。學生進行小組間及組內互評,發現小組和組員的優缺點,從而取長補短,更好地參與今后的學習與工作。
(2)學生對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討論,學生向教師提出課前準備及課堂實施中的優缺點和建議。
(3)教師對課堂。教師根據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特點進行反思,結合學生的評價和建議,不斷改進并完善統計學課程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
(4)課程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分機制,該部分的成績包括教學平臺的學習情況,案例的完成情況,案例的展示效果,課堂討論情況,各小組提交的思維導圖及學生的互評成績,各部分的權重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商議決定。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此,教師可利用教學平臺后臺,實時監督學生的學習,并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在教學平臺建立相關知識點的題庫,利用題庫隨機選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提問環節隨機提問小組成員以檢查其對案例的熟悉度。
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平臺,不斷更新完善教學資源,創建案例庫,根據各不同專業的時事熱點,編制更貼近學生本專業學習及生活的案例,將統計學與學生本專業學習產生關聯,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另外,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編制的優秀案例納入到案例庫中,激發學生對案例編制與分析的熱情,培養學生對統計學應用的興趣,吸引學生自主學習。
總的來說,翻轉課堂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縮小了不同學生間的差異;通過精心設計的與本專業聯系密切的案例,彌補了傳統教材的不足,強化了學生對統計學的理解和應用,增強了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認同;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解決了以往“講授式”教學方式下,學生獨立思考不足的缺陷;綜合性的考核評分機制,能夠完善統計學的課程考核方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際案例的制作,使其能夠真正了解統計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建立統計思維,激發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