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治療對眼底病患者視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以 2018 年10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間,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療的86例眼底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設立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實驗組治療方式選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而對照組患者則接受藥物治療方案,對比分析患者的視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和視力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視力值分別為(0.23±0.04)、(0.14±0.03);視神經功能數據(P-VEP振幅、P-VEP潛伏期)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為(9.13±0.81、103.33±13.18)、(5.67±0.54、122.73±14.43),以上所有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眼底病患者的視神經功能,可提高患者的視力,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眼底病;視神經功能;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40-01
眼底病屬于常見的眼科系統疾病,其分類較多,誘發因素較多,體外因素如細菌感染、用眼過度、眼部外傷等;體內因素如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所致眼底組織發生病變等。眼底病會造成患者視神經功能,輕則影響患者的視力,重則疾病進一步發展,導致患者的失明。以往針對眼底病的治療臨床上多采用單純藥物治療,但療效不佳,副作用較多,隨著激光光凝術技術的出現,眼科醫生可以應用此技術于眼底病患者的治療,激光光凝術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熱量實現對病灶的去除,同時還可以起到凝固病灶的作用,治療精度較高,對其余組織損傷較小,患者疼痛也較輕微。有研究指出,采用激光光凝術治療眼底病對于患者的視神經功能恢復有較大幫助,為驗證此觀點,我院決定選取眼底病患者進行研究,觀察激光光凝術對于眼底病患者視神經的影響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療的眼底病患者中篩選研究對象,納入條件:①患者符合眼底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同意研究安排,簽署保密協議;③患者自身不存在凝血系統疾病等手術禁忌癥。最終確定下來86例患者符合研究條件,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如下: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0:23,年齡31-47歲,平均年齡(39.31±2.31)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4:19,年齡34-45歲,平均年齡(40.21±1.9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患病種類等信息,發現對研究結果無較大影響(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患者依據醫囑定期服用藥物。實驗組患者接受視網膜激光光凝術進行治療,具體過程為:在術前半小時給予患眼復方托吡卡胺進行散瞳,對患眼進行麻醉后采用視網膜激光儀對病灶處進行照射治療,治療3-4次,每隔4-7天進行1次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視神經功能指標(P-VEP振幅、P-VEP潛伏期)、視力指標。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視神經功能指標 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視神經功能數據(P-VEP振幅、P-VEP潛伏期)分別為(9.13±0.81、103.33±13.18)、(5.67±0.54、122.73±14.43),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視力指標 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視力測定,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值分別為(0.11±0.02)、(0.12±0.01),而治療后兩組的視力值分別為(0.23±0.04)、(0.14±0.03)(P<0.05),不難發現采用傳統藥物治療,對于患者視力的提升并沒有顯著的幫助,而采用激光光凝術治療的患者視力較治療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3 討論
隨著電子數碼產品的普及,近年來,各醫院確診的眼底病患者人數明顯增加,眼底病對于患者視力的威脅是最大的,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確診此病后,由于眼底病變具有進展性,要及時采用有效治療手段進行干預,否則會有失明的可能。在本次實驗中,不難發現,采用傳統藥物治療的效果極為有限,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自述視力并未發生改善。而采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的患者療效就十分顯著。經過視神經功能檢查,發現實驗組患者的P-VEP振幅與P-VEP潛伏期分別為(9.13±0.81、103.33±13.18),而對照組患者的指標為(5.67±0.54、122.73±14.43),提示實驗組患者的視神經功能較對照組患者相比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而實驗組患者的視力情況也明顯好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的組間差異均有意義(P<0.05)。因此,施行視網膜激光光凝術可以有助于患者視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值得各醫院眼科的借鑒采納。
參考文獻
[1] 王世娟.全視網膜激光光凝對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環氧化酶-2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影響[J/OL].臨床醫藥實踐,2019,18(01):13-15.
[2] 蘇玉英,王晶晶,夏智渝.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的相關因素及中西醫結合療法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9):134-136.
[3] 夏偉,陳楊磊,孔祥蘊.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聯合密蒙花方治療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6,38(7):992-994.
[4] 孫文翠,賈亞丁,梁忠英,等.激光光凝眼底聯合卵磷脂絡合碘片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8):1143-1145.
[5] 賈紹友,丁明紅,趙金亮.頻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觀察早期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黃斑區的形態變化[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4):5-7.
作者簡介:李冬莉(1980-12),女,漢族,云南開遠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眼底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云南昆明 6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