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貴
分娩時的疼痛是大多數女性一生中都必須經歷的疼痛,女性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常會因分娩帶來的疼痛感到不適,并且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宮縮、盆底肌擴張、組織肌肉牽拉感等,均會給產婦帶來疼痛,因此有很多產婦因無法忍受分娩時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麻醉醫生可以應用多種不同的鎮痛方式來減輕產婦在分娩時的疼痛,本文就給大家揭秘產婦分娩時的鎮痛手段。
分娩鎮痛是指采用藥物或精神療法減小孕婦在分娩時的痛苦。目前用于分娩鎮痛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性與非藥物性兩種。藥物鎮痛可分為肌肉或者靜脈注射止痛藥、椎管內注射局麻藥等。非藥物鎮痛主要指精神預防法,包括充分的產前宣教和產時指導等,例如生產前,產科醫生需要向孕媽媽介紹分娩的過程,可能會產生的疼痛以及產生疼痛的原因,從而有效消除孕媽媽的緊張和恐懼心理。產婦在分娩時的疼痛不可避免,而非藥物鎮痛方法的效果十分有限,同時全身用藥的方法對胎兒的影響較大,其鎮痛的效果也沒有局部用藥的效果好。在臨床經驗中,硬膜外的鎮痛方法即椎管內鎮痛技術被認為是效果最好的鎮痛方法,該方法可使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保持清醒,并且不影響產婦行動,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
硬膜外的鎮痛方法是通過阻滯宮頸及子宮向大腦傳導痛覺的神經通路來實現鎮痛。操作過程為首先讓產婦側位躺在治療床上,麻醉醫師會在產婦的腰間硬膜外放置導管,與輸注泵進行連接,通過自動持續給藥的方法,達到鎮痛的效果。整個操作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由于每個孕婦對于麻醉藥的耐受程度不同,因此麻醉醫生會根據孕婦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敏感度來調整麻醉藥的使用劑量,以保證每一位產婦的分娩鎮痛效果,幫助產婦順利完成整個分娩過程。
分娩鎮痛的方法可以分為:①藥物性鎮痛即椎管內藥物鎮痛,或者是靜脈麻醉藥物鎮痛、笑氣吸入鎮痛、肌注鎮痛藥物等。②非藥物性鎮痛即水中分娩、精神安慰法、呼吸法等,根據臨床經驗證實,椎管內分娩鎮痛是目前效果較好,并且安全性較高的鎮痛方法。
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可以減輕產婦在分娩時的恐懼感和產后的疲累感,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痛苦,并且能夠讓產婦在第一產程期得到休息,儲存足夠的體力應對分娩。②減少耗氧量,避免產婦與胎兒出現代謝性的酸中毒,同時還可以改善胎兒的氧合狀態。③由于分娩時的疼痛可能會導致胎兒缺氧,延長產程,導致孕婦出現妊娠并發癥狀,如子癇前期、妊娠高血壓等,施行硬膜外分娩鎮痛方法后,均可改善這些不良癥狀。④可減小孕婦的側切率,減少產婦的產傷。⑤鎮痛效果顯著,能夠靈活地滿足于產鉗與剖宮產的麻醉需求,以便盡快結束產程。
分娩鎮痛適合于大多數產婦,但并不是每位產婦都適合。患有陰道分娩禁忌證、硬膜外置管禁忌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不適合分娩鎮痛,因此產婦需要根據產科及麻醉醫生的評估意見,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采用分娩鎮痛的方式,以確保分娩的安全。
選擇分娩鎮痛的產婦需要配合醫生做一些準備工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實施分娩鎮痛操作后,產婦應該注意不能進食固體食物,如需進食可飲用運動型飲料,因為產婦進入產程后腸胃消化功能會變得脆弱,容易在分娩時嘔吐,而固體食物難以消化,若是出現嘔吐物返流,將會發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危險。②產婦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以確保精神以及肌肉的放松,從而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③在實施分娩鎮痛時,產婦需要采取側臥的方式,并且保持彎腰的體位,兩手將膝關節抱住,使下頜緊貼于胸前,呈屈曲的姿勢。④在實施分娩鎮痛的過程中,如果產婦出現宮縮疼痛的現象應及時與麻醉醫生進行溝通,并且保持體位不動,防止出現意外損傷。⑤有70%~80%的產婦在生產時需要麻醉醫生的介入,因此建議孕婦可在孕期33周后到麻醉門診就診,由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為孕婦做全面的麻醉風險評估,以降低分娩鎮痛的麻醉風險。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減少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痛苦,麻醉醫生會根據每一位產婦的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分娩鎮痛方式。分娩鎮痛可以有效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并且分娩鎮痛應用的藥物濃度較低,對產婦和胎兒不會產生影響,同時對于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活動,如宮縮、排便、屏氣用力等都不會產生影響。產婦必須根據產科醫生及麻醉醫生的專業意見選擇分娩鎮痛的方式,以保證母嬰安全。
(作者單位:三臺縣北壩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