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徑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構建初步的數概念。讓幼兒構建初步的數概念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科學領域的基本目標。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特殊性,如何在幼兒園科學區域投放恰當的材料,讓小班幼兒在合理利用這些材料的過程中構建起初步的數概念,促進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是筆者近年來著力探究的一大實踐性課題。
(一)應遵循目的性的基本原則
科學區域是小班幼兒認識客觀世界的“窗口”,教師應努力探索科學區域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力求使科學區域材料彰顯其獨特的目的性,以激發小班幼兒利用科學區材料構建數概念的興趣。教師應貼近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貼近小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有目的、有計劃地在科學區域投放適宜的材料。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認知發展水平有限,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為小班幼兒投放一些色彩鮮艷、安全便捷的材料,或者日常生活中易取易得的有利于小班幼兒進行動手操作實踐的相關材料。比如,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在科學區域內投放多彩的塑料棒、圓形圖片、方形圖片等,讓小班幼兒玩5以內數的“物”與“數”對應的游戲,也可以讓小班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根據物體顏色進行“分類”的相關游戲,讓小班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讓小班幼兒發展“數”的概念,學會“分類”的概念。為了讓小班幼兒對數學學習產生更濃厚、更強烈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這樣的材料進一步激發小班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小班幼兒利用這些材料玩“排序”的游戲、“數的組成與分解”的游戲,讓小班幼兒通過擺一擺、排一排、數一數、探一探,去理解、體驗、感悟這些材料的多元化、多樣化的玩法,促使小班幼兒不斷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讓小班幼兒利用這些材料不斷地抽象并概括出“數量”的概念。
(二)應遵循層次性的基本原則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小班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基于此,教師在科學區域投放材料時要遵循層次性的基本原則,以滿足不同層次小班幼兒的發展需求。比如,為了讓小班幼兒形成“數與量相對應”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投放一些讓小班幼兒能依據數量玩“套戒指”游戲、“夾紙球”游戲的相關材料,讓小班幼兒在利用這些材料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與“量”相對應的知識。由于小班幼兒存在差異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利用上述材料玩“相鄰數找朋友”的游戲。教師在科學區域投放材料時還應兼顧小班幼兒的能力差異與客觀性需求,力求通過科學區域材料投放促進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
(三)應遵循豐富性的基本原則
科學區域材料投放應彰顯其特有的豐富性,在科學區域投放材料時,教師應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發展需求投放一些操作性強、富有趣味性的材料。比如,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投放些日常生活中易取易得的蠶豆、大米等,讓小班幼兒進行“排序”訓練;也可以在科學區域內投放些種類不同的筆,如鉛筆、鋼筆、水彩筆等,讓小班幼兒利用這些材料比“高”與“矮”,比“粗”與“細”,從而讓小班幼兒建立起“數”的概念。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科學區域內為小班幼兒投放些瓶蓋、五子棋等讓小班幼兒進行“九宮格”練習,從而幫助小班幼兒建立“數”的概念。
(四)應遵循科學性、安全性等基本原則
教師在科學區域內投放的材料應便于小班幼兒嘗試、探索、發現,材料既要滿足小班幼兒探究的需求,更應成為小班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發展數概念的有力工具,應遵循科學性、安全性等基本原則。
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探索合理、有效地在科學區域投放材料的方式、方法、策略與途徑。科學區域的材料對于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與科學區域材料的性質、種類、大小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小班幼兒常常會利用科學區的這些材料去感知經驗,形成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一)在數學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投放科學區域的材料
教師應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準確把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精心地投放適合的科學區域活動材料。教師在科學區域內投放材料時必須兼顧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與興趣需求,考慮材料與目標之間的關系,力求讓小班幼兒利用不同的材料或不同操作方法實現相同的數學學習目標。小班幼兒的數概念是構建在小班幼兒對科學區域材料的反復操作、不斷探究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激發小班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欲望,教師可以鼓勵小班幼兒利用科學區域內的材料去探究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達成數學學習的目標。比如,為了讓小班幼兒學習“5的組成”相關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為小班幼兒投放不同的材料,如袋鼠玩偶、場景沙盤、棋盤滾珠盒、珠子、花片盒、雙面膠、記錄卡等,讓小班幼兒利用上述材料玩關于“5的組成”的不同游戲。讓小班幼兒通過游戲進一步認識5以內數的組成,促使小班幼兒在與科學區域內不同材料的“碰撞”中實現數學學習的目標。
(二)基于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科學區域的材料
科學區域是小班幼兒觀察、操作、探究與發展數概念的有效載體。教師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在科學區域內投放些有利于激發小班幼兒主動探索數學,發展數概念的有意義的活動材料,從而讓小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由、自主地選擇科學區域內的材料,以利用這些材料掌握數學學習活動的內容與方法,自主進行操作、探究。比如,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投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撲克牌,讓小班幼兒從撲克牌中找出不同花式的牌,如利用紅桃或黑桃或方塊或梅花玩不同的游戲,從而讓小班幼兒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習“分類”,發展幼兒的數概念。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小班幼兒利用這些撲克牌玩數數的游戲,從而發展小班幼兒的數概念。教師還可以在科學區域內為小班幼兒投放棋子,讓小班幼兒通過玩棋子相關的游戲發展數概念。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幼兒構建數概念的過程其本質就是幼兒從一個新的視域看待與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數學本身是抽象的,如1可以指一個蘋果,也可以指一輛車或一袋大米,并且數學本身并不代表實際意義,但當數學與客觀事物發生聯系時,數學便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在小班幼兒的世界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蘋果、汽車、大米等具體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數學的概念,便可以演變為2個蘋果、3輛汽車、4袋大米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被賦予了數學的概念,小班幼兒則能從更多更廣的視域去認識世界、描述世界。將數學的概念有效地融入小班幼兒的頭腦中,能幫助小班幼兒掌握觀察與思維的基本方式,小班幼兒利用這種觀察與發現的方法去理解、感受數學,本質上就是主動學習數學的過程。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讓小班幼兒利用科學區域的材料玩相關的游戲,可以幫助小班幼兒學習數的大小比較、數的組成、數的加減等相關內容,形成初步的數概念。
(一)準確把握小班幼兒應掌握的數學概念及數學能力
例如讓小班幼兒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如顏色、大小、長短、形狀等進行分類;學會區分“1”和“許多”;學會比較大小、長短、高矮不同的兩個物體;能從5個以內的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等。
(二)努力探索利用科學區域材料發展小班幼兒數概念的策略
教師應鼓勵小班幼兒去“數”材料、“量”材料等,發展小班幼兒的數概念。例如讓小班幼兒利用多種感官感知“1”與“許多”兩個不同物體的數量,區別“1”與“許多”的概念;讓小班幼兒利用科學區域的材料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展數概念等;讓小班幼兒利用科學區域的材料學習5以內數的相關內容,能夠數出、正確取拿與分發5以內數量的物品等。
總之,通過小班科學區域材料的投放促進幼兒數概念發展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教師應正確認識科學區域材料投放對促進小班幼兒數概念發展的價值所在,并遵循一定的科學區域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則,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投放方式、方法、策略與途徑等,以進一步提升小班幼兒的綜合素養,促進小班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健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