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提供了很多啟示。游戲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讓幼兒在游戲中釋放天性,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因此幼兒園要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能夠讓幼兒更快樂地學習、生活。提高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當然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自然更高。本文就來談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對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意義。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并不是摒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將教學活動變成一個游戲,而是指生活即教育,寓教育于生活。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的課程不僅僅是指集體教學活動,還包括幼兒從入園至離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游戲化也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幼兒去玩,而是采用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論的核心。3~6歲的幼兒認知水平有限,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若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他們可能難以理解相關知識。而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從幼兒的生活中挑選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課程,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發現,能夠讓幼兒更科學、全面地掌握相關教學內容。
在一次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則宅急送的廣告,引發了一場討論。我問道:“孩子們,你們點過外賣嗎?”問題一拋出,孩子們便討論得熱火朝天。接著我又問:“你們知道點外賣和送外賣需要哪些工具嗎?”有一個孩子說:“那我們的“超市”也可以送外賣啊”。于是我們便開展了“送外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通過商量、討論制訂出送外賣的規則,孩子們都興致勃勃。這樣的游戲活動將教學、生活和游戲聯系在一起,體現出了幼兒園課程活動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便于幼兒理解,能夠提高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陶行知教育理念主張讓幼兒自己動腦動手,提高自我的認識。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培養幼兒的生活實踐和創造能力,而游戲是幼兒學習交往的重要途徑,符合幼兒的個性發展特點。
幼兒最喜歡的就是自主性游戲。例如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興趣特點,創設了“家”“點心店”“銀行”“面店”“大賣場”“快遞公司”六個自主性游戲的場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到自己感興趣的區域中,按照自己的想法、需求開展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互相協調和自主探索,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在旁邊觀察幼兒的表現,當幼兒出現問題時,及時幫助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教育要培養幼兒自主進餐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提供給幼兒更多自主動手的機會,例如在進餐環節,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各取所需,自己想吃什么自己拿。而幼兒在每天自己取餐、進餐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并總結經驗,能夠熟練使用飯勺快速且干凈的將飯菜盛到碗里,踐行了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幼兒學習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社會,而不僅僅只是來源于教材。課程游戲化的活動范圍不再局限于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而是擴大到了整個幼兒園,將以往每個班的小舞臺、建構區、生活區等區域擴展到了園內的每個角落。比如幼兒可以走出教室,走進園內的百草園采摘真實、新鮮的蔬菜水果進行游戲,在真實的生活和情境下,幼兒獲得了真實的體驗,有助于幼兒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陶行知先生認為幼兒的知識教育不應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還包括實踐學習。幼兒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我們細心的灌溉與栽培,因此教師要不忘初心,堅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理論依據,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婁汀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