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樂高教育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力,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重視運用STEAM教育理念建構幼兒園樂高課程的實踐。本文針對運用STEAM教育理念建構幼兒園樂高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在游戲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概念
STEAM指的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STEAM教育并不是學科的簡單疊加,而是將學科內容整合形成有機的整體,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以促進幼兒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樂高課程的核心概念
3~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樂高教育根據這個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需求,以“完整兒童”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設計了符合他們年齡階段與興趣愛好的課程。樂高課程鼓勵幼兒在搭建活動中動手操作,注重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著重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自然觀察能力、想象創造能力、空間感知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STEAM教育理念的認識
STEAM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領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在運用STEAM教育理念建構幼兒園樂高課程的過程中,實踐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僅僅將其作為一門課程來實施,缺乏其他的課外操作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對于如何使用STEAM教育理念建構幼兒園樂高課程存在一定的困惑,例如,如何開展樂高課程,如何在樂高課程中滲透STEAM教育理念?同時幼兒教師雖然對STEAM教育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系統性知識體系的認知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造成樂高課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單一性,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出STEAM教育理念的價值。
(二)課程資源
樂高課程中包含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與STEAM教育理念具有共同之處,但如何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并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樂高課程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分為上、下學期,每學期分設4個主題單元,每個主題單元含4個基礎教學活動和4個進階教學活動。
(三)教學方式
樂高課程教學中,一般是由教師示范引導幼兒搭建,幼兒根據教師示范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建構,導致幼兒缺乏自己動腦探索的過程,違背了STEAM教育理念“動手動腦探索式”的教學宗旨。在樂高活動中,由于場地、教學方式的限制,幼兒基本上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進行建構,缺乏自由、自主的空間,不利于幼兒自主思考、探索。并且由于時間、人數等條件的限制,教師沒有更多的精力對幼兒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只能讓幼兒進行學習模仿搭建。
(四)教學特點
STEAM教育理念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并自主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不斷去解決問題,正如樂高課程一樣。但是幼兒正處于3~6歲的發展階段,而樂高課程往往采用的是比較小眾的教學模式。樂高課程中有些活動的難度較高,超過了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幼兒無法自己完成搭建時心里會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等,因此只有模仿教師行為或在教師的干預中完成作品的搭建,長此以往,幼兒對于樂高課程的學習興趣會逐漸下降,不利于幼兒的發展。例如,中班下學期樂高課程中的《數的分和》,主要內容是通過搭建樂高積木讓幼兒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但是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發展水平僅僅只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比如5比4多1,要求他們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相對較難,因此樂高課程的設計在幼兒園實踐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需要幼兒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與改進。
(一)加強對STEAM教育理念的認識
STEAM包含多學科的整合學習,樂高課程包含科學、技術、工程、藝術等領域的內容,因此運用STEA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樂高活動,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幼兒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用灌輸的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區域游戲、自主性游戲等,在實踐與游戲的過程中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經驗。教師還應該抓住教育契機,針對幼兒的問題與困惑,不斷梳理活動主題與脈絡,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二)完善樂高課程的資源
在運用STEA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樂高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豐富教學形式,比如運用多媒體技術,準備樂高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視頻等,更加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便于幼兒理解掌握相關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增加配套的教學材料。比如樂高課程《山頂古堡》要求幼兒建構直升機和客機。但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并不是每個幼兒都觀察過飛機的模型,如果提供給每位幼兒相關的繪本去介紹飛機各個部分的零件等,那么則比教師直接講述飛機的構造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形式,讓幼兒體驗建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根據樂高藍本課程開展活動,同時也可以結合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例如小班課程內容《春天的聲音》,教師則可以利用樂高課程讓幼兒搭建屬于自己的“春天的聲音”。在建構活動開展的前一周,教師和幼兒商量討論如何用樂高積木搭建出美麗的春天景象,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可以建構公園、有的說可以建構樹木、還有的說可以建構花園等,孩子們在腦海中都有了自己的建構想法。結合課程內容、幼兒的興趣開展樂高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創新樂高課程的教學方式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單單可以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同時還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小組學習、個性化學習等方式進行。在自由建構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在教室中圍成一個圈,坐著、站著,給予幼兒更加寬松、自由的空間。例如在“春天的聲音”建構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建構。第一組幼兒搭建“春天的花園”、第二組幼兒搭建“足球場”、第三組幼兒搭建“春天的噴泉”、第四組幼兒搭建“春天的城市道路”等。在建構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示范如何建構,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樂高積木去建構相應的主題。在建構的過程中,幼兒會用簡單的壘高、互鎖、上下互鎖等建構方式來構建春天的場景。例如有的幼兒想要搭建一個“平衡的高架橋”,但是他們在建構高架橋底座的時候使用了不同數量的積木,導致底座不穩,因此無法將高架橋平衡地架起。在不斷探索、嘗試、調整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問題并在互相幫助中成功架起了高架橋。在建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自由建構的空間,在他們建構的過程中以觀察者、引導者的角色,當幼兒遇到問題時在恰當的時機幫助、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幼兒通過合作建構學會了如何應對挑戰、如何解決問題等,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教學的趣味性
在實踐的過程中,雖然樂高課程具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課程體系,但是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運用STEAM教育理念實踐幼兒園樂高課程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發展水平調整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樂高課程注重課程之間的連續性,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主題計劃或內容調整樂高活動的課程。例如在“幼兒園真好”主題活動中,教師則可以結合主題內容,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建構屬于自己的幼兒園。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的單個建筑整合成幼兒園的場景,這樣基于生活經驗,同時與幼兒園的其他課程相結合的樂高課程符合STEAM教育跨學科的理念。同時在幼兒園中,樂高課程是集體教學模式,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創設屬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空間,不斷調整樂高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讓樂高課程更加符合幼兒園的實際發展需求。
當前,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對幼兒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點任務。教師要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樂高課程中,引導幼兒用STEAM理念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加強幼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華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