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茜茜
石頭來源于大自然,它質樸而低調,很容易被人們忽視。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對石頭進行繪畫創作可以賦予石頭新的生命。石頭畫創作是幼兒教學中常見的美術活動之一,它以石頭為載體,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對石頭進行繪畫創作,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繪畫能力以及藝術審美。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經常會用各種生活素材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如花朵、樹枝、樹葉、石頭、廢舊物品等,讓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創造,體驗、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石頭是最常見的一種生活素材,小河邊、沙灘上、山林中都有千奇百怪的石頭,每塊石頭都有自己不同的質感和形狀。幼兒天生想象力豐富,擁有無限的創造力,教師要合理引導幼兒進行石頭畫創作,引導幼兒通過想象賦予石頭新的生命,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藝術能力。
石頭是石頭畫創作的原材料。在進行石頭畫創作前,我會讓幼兒自主收集石頭素材。我一般會提前告知幼兒和家長石頭畫活動的時間,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收集、觀察身邊的石頭。剛開始,一些幼兒看到石頭就撿,也不管適不適合創作。在幾次石頭畫活動后,幼兒心里有了自己的主張,開始考慮利用石頭的紋理進行創作,會思考哪些石頭適合涂色、哪些石頭的形狀適合創作等。幼兒把石頭撿回家后,還要自己動手清洗、整理和分類,為美術活動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對石頭進行細致觀察和想象,通過觸摸感受不同石頭的質感。每塊石頭都有不同的顏色、形狀和紋理,有的石頭是白色或灰色,有的石頭形狀像一個動物,有的石頭紋理像一幅畫。幼兒在選擇、觀察和欣賞石頭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鍛煉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一)針對幼兒繪畫基礎,激發創作熱情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從簡單的涂色開始石頭畫的創作。剛開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選顏色給石頭穿上“漂亮的外衣”。慢慢地,看似不起眼的小石頭通過幼兒的小手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漂亮的“藝術品”。幼兒們看看自己的“彩石”,再看看小伙伴的“彩石”,變得更有創作熱情了。在幼兒掌握了涂色技巧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試著點綴石頭,豐富石頭畫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節日主題來進行教學,比如端午節畫彩蛋,教師可以選擇圓形的石頭來代替易碎的雞蛋,這不僅能讓繪畫創作更方便,還容易保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石頭想象成一顆蛋,在上面涂色、裝飾,創作出自己喜歡的“彩蛋”。在活動的最后,教師可以展示幼兒的石頭畫創作作品,讓幼兒們互相學習并獲得自我成就感,激發他們對石頭畫創作活動的積極性。
(二)豐富創作形式,提高藝術創造力
隨著石頭畫創作活動的開展,幼兒對重復的、沒有新意的簡單涂色慢慢失去了興趣。教師要利用新的創作方式或技巧刺激幼兒的大腦,滿足幼兒的創作需求,幫助幼兒打開創造思維,充分發揮想象,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輔助石頭畫的創作。比如石頭加上樹枝,把樹枝當作花桿,石頭上色后拼成花朵,最后組合成花束;還可以在石頭上畫一些簡單的小魚、水草,再在石頭畫中加入樹脂膠,最后呈現出的效果像魚兒在水中游一樣,讓幼兒獲得極大的心理成就感。
在幼兒進行石頭畫創作的過程中,我并沒有過多干涉幼兒具體要怎么畫或者畫什么,因為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且無窮無盡的。過多的干涉只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導致幼兒在創作時有所顧慮,擔心畫得不好、畫得不像等。教師在幼兒藝術創作過程中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要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適當時機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自主認識、探索和創造,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來賦予石頭新的面貌。
比如,班里的一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錯,但動手能力有所欠缺。在一次石頭畫活動中,他想做一列高鐵,卻不知該如何下手。我就引導他“高鐵的車頭是什么樣的呢,車身有什么特點呢?”我提示他要根據事物的外形特征和結構特點來創作。他想了想便找了合適形狀的石頭作為高鐵車頭,再找了幾塊石頭一節一節地拼成了高鐵車廂,并涂上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甚至還畫出了車廂的小窗戶。我大加贊賞,給予正面肯定和鼓勵,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