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凱
踝扭傷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患者在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和后期治療恢復時要注意一些事項,避免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更大影響。踝關節扭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有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關節半脫位或骨折脫位,并伴有劇烈疼痛感和腫脹,進行足內翻動作時疼痛加重,進行足外翻動作時無明顯疼痛。
許多患者在踝關節受傷后并未引起重視或沒有及時采取必要的緊急處理措施,給后期治療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增加了后期治療的難度,本文重點介紹踝關節受傷處理時的注意事項。
踝扭傷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行動沒有集中注意力或進行運動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導致踝關節受到超出其正常承受范圍的外力作用,而造成踝關節組織如軟組織、肌腱、韌帶等受到損傷,使其無法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給患者帶來強烈的疼痛感并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踝關節扭傷后,患者在恢復期若不重視或沒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會導致踝關節的二次扭傷。
(一)休息運動方面的注意事項
許多患者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出現踝扭傷時未加以重視,錯誤地認為過段時間扭傷會自行恢復,這有可能導致扭傷加重。患者要注意盡量避免使用足踝關節,應臥床靜養不宜再進行運動,以免造成二次踝扭傷,給后期的治療和恢復增加難度。
(二)冷敷時的注意事項
患者在出現踝扭傷后要立即停止運動,并尋找醫用冰袋或使用毛巾等物品包裹冰塊放置于受傷的踝關節部位進行冷敷,讓受傷的踝關節部位處在較低的環境溫度下,可以起到有效減少炎癥反應和肌肉痙攣的作用,緩解疼痛感以及該部位的腫脹情況。患者在進行冰敷時要避免直接將冰袋和裝有冰塊的物品直接與皮膚部位接觸,需在兩者之間墊襯毛巾,防止皮膚凍傷。冷敷時間一般需持續24小時,每2~3小時進行一次,每次15~20分鐘。
(三)加壓時的注意事項
患者要使用醫用繃帶等有彈性的物品對踝關節進行加壓包扎,減少受傷部位的腫脹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受傷的踝關節部位還未出現明顯腫脹時,患者就需要進行處理,包扎時不宜過緊,松緊程度要適宜,避免造成反作用。
(四)抬高時的注意事項
患者在踝扭傷發生后可采取抬高受傷部位的方法來緩解受傷部位的腫脹程度。患者在抬高受傷腳踝部位時要注意以下事項:在進行操作時,患者要保持平躺姿勢,周圍人員可使用物品將受傷的踝關節部位墊高,高度要高于心臟部位,使血液可以回流回心臟,從而達到緩解腫脹程度的目的。

人們在運動或者行走時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及時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情況,避免身體失去平衡造成踝扭傷。在雨雪天氣,人們要注意路面的濕滑情況,可穿帶有防滑效果的鞋子,避免踝扭傷的發生。此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進行積極有效的運動和科學的鍛煉,增強自身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更好地掌握身體平衡性和協調程度,增強身體肌肉組織的力量和韌帶的拉伸程度,有效避免踝扭傷情況的發生。同時在進行運動前,人們要采取必要的熱身運動和準備工作,尤其是對踝關節部位進行充分的拉伸運動,使肌肉和身體適應接下來要進行的運動項目。
總而言之,出現踝扭傷時,人們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避免出現二次踝扭傷的風險或給后期的治療和恢復增加難度。
(作者單位:三臺縣中醫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