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革,在幼兒教育中應用STEM教育理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加強幼兒園自然角的養護,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而將STEM教育理念應用在幼兒園自然角的養護中,可以提高幼兒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感知,并應用數學邏輯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自然規律。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的特色,并探討其應用在幼兒園自然角養護中的優勢,提出具體的觀察指導策略,以幫助幼兒在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基礎上改造世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M教育理念主要強調對幼兒的科學素養教育、技術素養教育、工程素養教育和數學素養教育。通過這四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學和感知觀察,讓幼兒了解自然現象、物理、生物、化學的變化,觀察自然界的發展變化等,并引導幼兒逐漸發現和解決多個問題,提高幼兒探索世界的能力。STEM教學理念應用在幼兒園的幼兒教學中,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接受能力有所欠缺,很多幼兒對外部的感知僅僅處于一種感性的狀態,沒有形成系統的觀察邏輯。例如幼兒發現問題,主要是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并沒有上升到理論認知的層面。基于STEM理念的幼兒教學,是在根據幼兒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對教育模式的創新,提高幼兒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引導幼兒逐漸養成數字化的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觀察水平。
在幼兒園階段基于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教育,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教育思維的現代化教育方式。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幼兒教學,更注重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觀察和動手中引導幼兒發散思維,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方式,融合了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更符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有利于培養出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
同時,應用STEM教育理念指導幼兒園自然角養護的教學,還可以增強幼兒的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幼兒在多樣化的理念和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數學素養,促使幼兒勤于動腦、動手,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幼兒在接觸新信息的過程中探索自己潛在的能力。除此之外,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觀察教學,要求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布置具有層次性的學習任務,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成長的樂趣。
(一)提高幼兒的科學意識
大自然為幼兒觀察自然現象提供了無限可能,可以幫助幼兒認識自然中的一些科學規律,為幼兒探索自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STEM教育理念指導幼兒園自然角養護觀察,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激發幼兒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幼兒掌握未來的能力。
首先,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要豐富自然角的內容,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設置不同的內容。例如對于低年齡的幼兒,可以飼養烏龜、小金魚、小蝌蚪等體積較小的小動物,方便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幼兒也可以將這些小動物拿在手上,這些體積較小的小動物,可以有效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讓幼兒樂于主動領養屬于自己的小動物。例如某幼兒園在貫徹落實STEM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創設了一一對應以二維碼為標準的幼兒園自然養護角,每一個幼兒都能領養自己的專屬小動物,并為自己的小動物取名字。例如A幼兒為自己的小烏龜起名叫慢慢,B幼兒為自己的小金魚取名叫彩虹,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可以和這些小動物建立起一一對應的密切關系,自然角也就成了幼兒常去的區域。幼兒可以在這個角落中觀察到很多自然現象,慢慢地對自然角中的小動物產生深厚的興趣,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提高幼兒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觀察水平。
其次,在自然角的創設上,教師要強調幼兒觀察小動物和自然現象,幫助幼兒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觀察自然界的發展。例如某幼兒園在自然角的創設上制作了蝸牛觀察日記,讓幼兒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按照步驟完成自己的觀察日記。例如A幼兒按照這個思維導圖完成了蝸牛的外觀、顏色、聲音、觸感等相關內容,B幼兒按照自己的思維導圖設計了蝸牛的爬行路線、蝸牛的生活習性、蝸牛與人的關系等。通過這種差異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記錄,可以引導幼兒更細致地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幼兒對自然角深切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得到了提升,對自然界產生了非常深厚的興趣,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參與幼兒的親子活動,鼓勵幼兒多走進戶外、探索自然,從而充分發揮自然角的教育價值。
(二)提高幼兒對自然角養護的興趣
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融入技術性的理念,能夠激發幼兒對自然界的探索。例如在自然角的環境創設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親自體驗創設自然環境的過程,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勤于觀察、大膽創建創設方法,加深自身與自然之間的互動和聯系。
第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設計游戲和描述觀察。例如某教師在自然角的創設上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設置了“植物的一生”這個教學單元。教師引領幼兒自己挑選了一些蔬菜種子,利用花盆、土壤和水壺種植植物,讓幼兒觀察植物萌發、長葉片的過程,并且還要為植物拍攝照片,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以一個星期為觀察周期,一周后匯報自己小組植物的生長情況。課堂教學結束后,很多幼兒體會到了自己動手參與的樂趣,給予了幼兒很大的啟發。此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在自然角中進行簡單的植物嫁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STEM教學理念,給予幼兒系統性的評價,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讓幼兒能主動地參與活動的設計,從而發揮STEM教學理念的優勢,共同解決實際的自然性問題,提高幼兒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教師要讓幼兒放手去做,注重挖掘幼兒的興趣。例如某幼兒園在自然角的創設上,根據“動物的窩”這個話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一些幼兒為鳥兒搭建巢穴,還有一些幼兒為爬行動物搭建窩,通過這樣的活動方式,激發幼兒參與探索的興趣,讓每一個幼兒都能積極地探索自然,觀察小動物的不同習性。通過這樣細致地觀察,幼兒會對自然產生疑問,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感性觀察、理性思考,逐漸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三)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幼兒園自然角的養護觀察可以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聯合幼兒與家長之間的力量。例如在“尋找蝸牛觀察日記”這個話題中,教師安排了相應的親子活動。家長帶著幼兒一起到草叢觀察蝸牛,這個觀察從幼兒園延伸到了社會和家庭中,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觀察記錄工作,從而了解幼兒的興趣,引發更深層次的話題,加深親子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幼兒園在自然角養護觀察上,還要關注幼兒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描述蝸牛喜歡吃什么,蝸牛是不是可以隨處找到這個話題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進行小組討論分析蝸牛的生活習性。有的幼兒在觀察中發現黏糊糊的東西,便問這是不是蝸牛的便便?而其他幼兒就會回答說:“這些東西,并不是蝸牛的便便,而是蝸牛的黏液,可以保護他們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受到損傷。”通過這種小組討論的形式,幼兒和幼兒之間可以互幫互助,相互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
在STEM教學理念指導下,教育的最終本質是要回歸到分享,挖掘教學過程的價值,滿足幼兒的需求,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有一顆好奇的心,一顆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分享的心,因此在小組討論以及觀察自然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多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探索和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幼兒討論的結果用數字記錄下來,通過excel表格或者spss數據分析的方式記錄每一個幼兒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總結幼兒的日常表現,并根據這種數字化的反饋結果,構建課堂的綜合評價體系,引導幼兒多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幼兒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從而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園自然角養護觀察指導是一項系統性的科學組織過程,我們要根據幼兒的需求,通過對幼兒進行綜合培養,提高幼兒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浦園路幼兒園)